北京今昔(我在中国三十年)/新时代的马可·波罗

北京今昔(我在中国三十年)/新时代的马可·波罗
作者: (加拿大)李莎·卡尔杜齐|责编:王玮|译者:于岚
出版社: 五洲传播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37.50
折扣购买: 北京今昔(我在中国三十年)/新时代的马可·波罗
ISBN: 9787508546872

作者简介

李莎·卡尔杜齐,生于加拿大,先后担任语言教师30 年、记者20 年,写作贯穿其生活的全部。1985 年和1989 年两次来华游历,1991 年开始定居中国。2001 年因其“在促进国际友好及热情支援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杰出贡献”,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2005 年,卡尔杜齐获得中国“永久居民”身份。在过去的30 年中,特别是2007 年她退休以来,卡尔杜齐遍访中国各地,领略中国文化、民族、社会各方面的风情,发表上千篇文章, 出版70 余部作品。

内容简介

01 看到新现实 1985年7月,我第一次去 中国。当然,我是跟团旅行 ,有导游带着。我们的飞机 在上海降落时,第一个敢于 跟我形影不离的中国生物是 一只蚊子。导游是一位来自 南京的年轻女子。我们是来 自蒙特利尔的31名游客,一 个月内看了11座城市!我们 谁也不会说中文,都在试图 记住导游的讲解。用餐时间 总是准点安排在11:00和 l7:00(对我们来说太早了 !) 每天早上,我们的旅游 巴士8:00准时出发。我们走 出酒店时,总有数十名当地 居民在门口等着看外国人上 旅游大巴。 我喜欢轻装出行,带了 三件容易清洗的衣服,分别 是蓝色、粉红色和黄色的。 扣子可以扣到下巴,但是… …是无袖的。在整个旅途中 ,中国人的眼睛都盯着我的 “不雅”装扮。那时候中国男 女都穿靛蓝色或咔叽色的外 套和裤子,下边多是布鞋, 上边是帽子,当他们看到我 的装束时该多么吃惊,就可 想而知了。 我们的用餐时间安排得 很精确,因为在食堂里每30 分钟就会换一个旅行团的游 客用餐。在第二或第三餐时 ,那些善于观察怎么拿筷子 而不是随意使用筷子的人变 得熟练起来。我们十个人围 坐在一张圆桌旁。女招待给 男游客上啤酒,给女游客上 橙汁,但是有的女人会把两 种饮料混合在一起瞒天过海 。狡猾的西方人…… 那时,北京不如上海发 达。我仍然有张中国首都的 旧地图,上边显示只有19家 可以接待外国人的酒店。现 在则有4000多个,并且基 本不再有区别本地客人和外 本书作者李莎·卡尔杜齐是一位加拿大作家,她讲述了自己在中国过往近三十年充实而鲜活的工作与生活体验。教育、文化、公益和写作事业,汇聚成她平凡而又独特的日常。她以真诚而幽默的态度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共性,帮助人们消除偏见与误解。李莎·卡尔杜齐见证了中国三十年快速发展变化的历程,在经济、社会、人文、自然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感触。她对中国既有深厚的感情,也有敏锐的洞察;既有笃定的认同,也有善意的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