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维和妈妈/致敬中国
作者简介
曾有情,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职业作家,影视编剧。编剧代表作有《妈祖》《天仙配》《王屋山下的传说》《十一级台阶》《凭什么爱你》《沧海丝路》等, 曾获 “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荣获“全国十佳电视剧编剧”称号。发表过大量诗歌、小说、报告文学和散文,出版过长篇小说《隐痛》《愚公移山》《假的爸真的妈》《乞丐英雄》《少爷从军》,长篇报告文学《无网不胜》,诗集《神性》《浪漫高原》《雪哨》等。散文《国歌》《一只手套》《开往春天的列车》等被收入多省中小学教材。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来自非洲男孩的险情 非洲男孩莫亚狄以一个小乞丐的装束,就那么坚定而警觉地坐在一片空地上。说他坐得坚定,是因为他完全暴露在毒辣的烈日之下,头顶上没有任何遮挡,阳光如同从淋浴喷头里流出的热水一样发烫,他黝黑的脸蛋上,汗水像无数只透明的虫子,爬出一道道湿漉漉的路径,却丝毫没有让他产生换一个地方、找一处阴凉的念头。说他坐得警觉,他表面上在等待一个乞讨的机会,实际上是在寻求一个令人震惊的时刻。这话听上去,似乎会有惊险的故事发生。 这片空地原本是一片建筑群,现已被无情的战火摧毁,废墟虽已清理,茂盛的杂草之中却仍可见残垣断壁。 莫亚狄的警觉凝聚在那双圆溜溜亮闪闪的眼睛里,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他的目标,几乎一动不动,像一尊坐着的雕塑。在离他几十米开外的正前方,是中国赴非洲 M 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的警营,两名身着警服、头戴蓝盔、手握钢枪的中国维和警察,英武庄严地在警营门口站岗,同样一动不动,像两尊屹立的雕塑。莫亚狄这尊坐着的雕塑,与对面站着的雕塑之间,有一条森严的警戒线,无关人员只要不越过那条警戒线,站岗的警察便不会干预。警营院内,高过围墙的旗杆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耀眼夺目。那里原是一家工厂的厂区,一扇大铁门开开合合,供人们进进出出。如今,工厂已在战乱中倒闭,这里改造成了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的警营,铁门两侧设立了两个岗哨,二十四小时有警员站岗,大铁门白天基本敞开着,到了晚上便会关闭。 在这个特殊的地方行乞,莫亚狄以守株待兔的节奏,熬过热浪滚滚的分分秒秒,足足一个多小时之后,他心中认为神圣而伟大的“乞讨”时刻到来了!他的对面,一辆白色的防暴警车,沿着东西向的公路带着一缕尘土驶来,停在警营门外。车身上印着“UN”两个大写的英文字母,那是联合国英文“United Nations”的缩写,是经过联合国授权使用的标志。 警车上下来两名身着警服、头戴蓝色贝雷帽,英姿飒爽的女警察。个子略高、年龄稍大的那位叫刘秋月,三十七岁,二级警督警衔,是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兼翻译;另一位是防暴队的宣传官,二十六岁的一级警司张末末。她们刚刚执行任务归来。随即,司机将警车驶向侧院的停车场,两名女警向防暴队警营大门走去。 坐成雕塑的莫亚狄瞬间活过来,敏捷地快速起身,一边跑向两名女警,一边用英语大声喊:“中国阿姨,行行好,给点吃的吧!” 两名女警停下脚步,转身望着莫亚狄。他约摸十岁,一头卷发里潜伏了太多的污垢,脑袋圆乎乎的,比较大,身子瘦骨嶙峋,明显是长期营养不良造成的比例失调。在这个笼罩着战争阴云、恐怖事件频发的非洲国家,小乞丐司空见惯,但他这样的小乞丐又有些特别。酷热的天气里,小乞丐大多光着上身,年龄更小的乞丐甚至赤身裸体,而他虽然一双赤脚,却穿着一件较厚的破烂外套,汗水几乎湿透了头发,这第一印象就让两名女警感到有些奇怪。 这时,莫亚狄已走到女警面前,又说:“中国阿姨,给点吃的吧,我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实在饿得不行了。”对于乞童,身为妈妈的刘秋月总会多一份同情和怜爱,而作为维和警察,经常会外出执行任务,不能按点就餐,她身上也时常备着零食。今天她的警服兜里就揣着两块从国内带来的巧克力,她掏出一块递给小乞丐,莫亚狄伸出肮脏瘦小的手接过去,并没有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而是指了指对面,说:“这里太热了,中国阿姨,能带我去那边不晒太阳的地方吃吗?” 他指的那个不晒太阳的地方,是防暴队带有顶棚、为站岗的警员遮阳挡雨的大门。一个如他所说饿了两天的乞丐,讨得食物却没有狼吞虎咽,还要挑剔吃东西的地方,着实有些反常。在维和任务艰巨、恐怖活动猖獗的严峻形势下,两位女警根据过往的反恐经验,对小乞丐越发生疑。 稍作思考,刘秋月盯着他微微凸起的腹部,不动声色地用英语说:“这天挺热的,你穿这么多不热吗?我帮你把外套脱掉吧。”她边说边蹲下身子,伸手去解莫亚狄的外衣扣子,刻意触摸了一下他隆起的腹部,刘秋月心里“咯噔”一下,感觉有异物。而她的这一举动,像是触到了莫亚狄的痛处,令他慌忙后退,故意躲闪着,想掩饰什么秘密。 \" \"这是一部反映中国维和警察在海外维护正义,打击恐怖主义,用真心真情挽救保护儿童的长篇力作,也是国内首部维和题材的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紧扣维和反恐的重大主题,格调昂扬,情感澎湃,讲述了一个被恐怖组织控制、误入歧途的非洲男孩,在中国维和女警的母爱感召之下,成长为反恐小英雄的曲折故事,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和平使者的无私无畏。 在当今世界,维和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外交名片。中国“蓝盔”不仅是和平的守护人,更是友谊和文明的传播者。他们用忠诚、奉献、勇敢和睿智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彰显着中国“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作品以文学的形式深刻阐释了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意义和价值,激励青少年珍惜和平年代,培养大爱意识,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使命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