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逊漂流记(精编本初中部分)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于1632年出生在约克市的一户好人家,不过原籍不在当地。我父亲 是从不来梅来的,他起先定居在赫尔。他靠做买卖着实挣了一份产业,后 来收掉买卖,住在约克,在那儿娶了我母亲。我母亲姓鲁宾逊,娘家是当 地的望族,我随母姓,叫鲁宾逊·克罗伊茨奈尔,但是在英国往往被读错 了音,我现在被叫做克鲁索,我的伙伴们也总是这么叫我。 我有两个哥哥,其中一个哥哥是驻佛兰德的英国步兵团的中校,他的 部队曾由著名的罗加特上校率领。后来这个哥哥因为跟西班牙人打仗,在 敦刻尔克附近阵亡。至于我另一个哥哥的下落,我至今还毫无所知,正像 我父亲和母亲后来不知道我的下落一样。 我在家里排行第三,没有学过什么技术。从小时候起,我的脑子里便 塞满了遨游四海的念头。父亲的计划是要我学法律,可是我却一心一意要 到海外去,其他什么事情都不能使我满意。我对于这件事情的倾心,使我 对于父亲的意志和严命,以及母亲和朋友们的恳求和劝告,一概加以强烈 的抗拒。我那种顽同不化的怿脾气,仿佛注定了我后来的不幸生活。 我父亲是一个头脑聪明、洞察时事的人。他对我的所思所想了如指掌 ,并深知这样做将会给我带来怎样的后果。于是他就郑重其事地找到我, 给了我不少有益的忠告。那是在一天早晨,他把我叫进他的卧室。因为那 时他正好痛风病发作,行动不便,只能呆在卧室。他针对我的毛病,十分 恳切地对我规劝了一番。他问我:“除了为满足你自己云游四海的癖好外 ,究竟有什么理由要离开父母、背井离乡呢?”他认为我在本地生活,有 机会得到引荐,能够很快在社会上立足,再加上我自己的勤奋努力,将来 完全可以发家致富,过上安逸快活的日子。他对我说,一般出洋冒险的人 ,不是穷得身无分文,就是妄想暴富的人——这些人野心勃勃,总想以非 凡的事业使自己显身扬名。而这对我来说,既不值得,也没有必要。因为 就我的社会地位而言,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即一般所说的中间地位。以父 亲长期的经验来看,这是世界上最好的阶层,这种中间地位也最能使人获 得幸福:一方面,他们既不必像下层的体力劳动者那样辛苦劳作而生活依 旧没有着落;另一方面,也不会像那些上层社会的人士因荒淫无度、野心 勃勃或相互倾轧而弄得心力交瘁。他说,我自己可以从下面的事实中认识 到中间地位的人的生活确实幸福无比:人们都羡慕这种地位,因为帝王将 相整天忙着处理国家大事而身心疲惫,他们都感叹高贵的出身给他们带来 的不幸后果,恨不得使自己能够处于贫贱与高贵之间这一中问阶层。明智 之十也认为,中间阶层的人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他们总是向神祈祷使自身 既小贫穷,也不富有。 他叮嘱我,注意这个情况,就会察觉人生的种种苦难几乎被人类巾高 层的和低层的分尽了,而受害者中要数中间阶层的最少。他们不像高层的 或者低层的人那样经历那么多荣辱沉浮。而且他们既同那些生活不检点、 骄奢淫逸、铺张浪费的人不一样,也同那些卖力气、做苦力、缺吃少穿、 饮食低劣或者吃不饱的人不一样,这两种人由于他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身 心失调,而中间阶层在身心方面都不会轻易出现问题。他们的生活被认为 具有一切优点,会得到一切享受。只有中产之家才能获得平静和富裕,中 间阶层的生活会带来节制、适中、安静、健康、友好的往来、一切令人愉 快的娱乐和一切吸引人的的乐趣叫人感到幸福。人们这样毫小张扬、顺顺 当当地度过一生,舒舒服服地走完人世,既不被体力劳动劳累,也不被脑 力劳动所困扰,不必为每灭填饱肚子去过被奴役的生活,或者被种种叫人 焦头烂额的境遇所骚扰,这种骚扰剥夺了心灵的平静和肉体的休息。他们 不会被忌妒的火焰或者追求重大成就的烈火似的欲望所焚烧,而是在自在 的境遇中风平浪静地走完人生,明智地品尝丝毫不带苦味的甜蜜生活,感 受幸福。 接着他又十分诚恳而慈蔼地劝我,不要耍小孩脾气,不要自寻苦恼, 因为无论从事理来说,还是从我的家庭出身来说,这些苦恼都是可以避免 的。他说,以我的家境来说,我用不着自己去找饭吃。他说他将竭力设法 帮助我进入他向我推荐的这种生活状态。他说假如将来我不能过一种安适 幸福的生活,那也只能怨我的命运或者我自己的过错,不能怨他,因为他 自从看出我的计划的害处,已经尽了责任,已经针对这种对我有害的事提 出了警告。总之,他说假使我听他的话,守在家里,他一定设法帮助我; 他决不给我任何鼓励叫我远游,免得对我的不幸担负责任。未了,他又叫 我以我哥哥为前车之鉴。对十我哥哥,他曾经同样认真地规劝他,叫他不 要到佛兰德去打仗,但是他不听,凭着一股青年血气之勇,加入了军队, 结果丧失了性命。他又说,虽然他一方面将继续为我祈祷,另一方面却认 为,假使我一定要采取这种愚蠢的计划,上帝一定不会保佑我,并且当我 将来呼援无门时,我一定会有时间来思前想后,懊悔自己没有听从他的忠 告。 事后想起来,我父亲最后这几句话可谓料事如神——我后来的遭遇证 明了他说的这一切。当然我相信我父亲自已当时未必意识到这种先见之明 。并且我注意到,当我父亲说这些话的时候,尤其是他讲到我大哥丧命疆 场时,已经涕泗滂沱;当讲到我将来呼援无门而后悔莫及时,更是悲不自 胜。他忧心如焚,话也说不下去了。这次谈话深深地感动了我。真的,听 了这样的话我怎能无动于衷呢?我决心不再想出洋的事了,完全听从父亲 的意愿,安心留在家里。 可是,没过几天,鬼使神差地我就把自己的决心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简单地说,事情是这样的,为了不让父亲再纠缠我,在那次谈话后的好几 个星期里,我都一直远远地躲开他。但是,我并不鲁莽行事,不像以前那 样头脑一发热就干,而是在我母亲心情较好的时候去找了她。我告诉她说 ,我除了想到外面去见见世面之外,其余的什么事也不想干,所以父亲最 好答应我,否则我有可能私自出走,到时一切都晚了。我说,十八岁的年 纪,无论去店铺当学徒,还是去做律师的助手都太晚了;而且,我相信, 即使自己去当学徒或做助手,说不定没等满师就会从那儿逃出来去航海了 。我请求母亲能去父亲那儿为我说情,让他答应我出去闯荡一次;如果我 觉得自己并不喜欢航海,那么我回家后就会加倍努力以弥补我所浪费的时 间。谁知,我母亲听了我的话就大发一通脾气。她对我说,她了解我的父 亲,对他说这种事是毫无用处的。因为父亲太清楚这事对我的利害关系, 决不会答应我去做任何伤害自己的事情。她还说,父亲的那番话是那样语 重心长,关怀备至,而我竟然还一门心思地想着离家远游,这实在使她难 以理解。总而言之,她说,如果我执意自寻绝路,那谁也不会来帮助我。 她要我相信,无论是母亲还是父亲,都不会同意我出海远航。昕以我如果 一意孤行要自取灭亡的话,这也与她无关,以免留下话柄,说当时虽然我 父亲不同意但我母亲却同意了。 虽然母亲当面拒绝了我的请求,说不愿意向父亲转达我的话,但事后 我得知,她还是把我们的谈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父亲。父亲听了之后,忧 心如焚。他对母亲叹息着说:“这孩子要是能不出去留在家里,也许会过 上好日子;但如果他执意要到海外去,他将会成为世界上最不幸的可怜虫 。我不能同意他这么干。” P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