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古神话到飞鸟时代:岛国的晨钟( 樱雪丸高清日本史1)

从上古神话到飞鸟时代:岛国的晨钟( 樱雪丸高清日本史1)
作者: 樱雪丸
出版社: 重庆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0.90
折扣购买: 从上古神话到飞鸟时代:岛国的晨钟( 樱雪丸高清日本史1)
ISBN: 9787229157814

作者简介

樱雪丸,日本史作家。曾赴日留学多年,擅长用独特的目光发现并挖掘历史,尤其是日本史长河中那些有趣的闪光点。自2010年起,出版有“日本明治维新”系列、“高清日本战国史”系列等共计25册图书。

内容简介

●黄帝与伏羲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一般会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然而作为一个日本人,他们通常会讲:我们都是天照大神的后裔。 老实说,这两句话都挺客套的。 炎黄子孙这纯属一个泛指的概念,你跟隔壁老王未必真的都是黄帝和炎帝这两人的子孙,只是说大家的祖先很有可能都来自于炎黄这两位的部落所在,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河洛中原。 注意两个词:可能,之一。 中华民族或者说中华文明从来都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或文明,而是一个融合体。在最初的最初,它是由黄河流域的河洛文明,长江中上游的西南文明,长江中下游的中南文明以及长江下游的东南良渚文明所共同组成。 河洛文明的代表显然就是炎黄了。 西南和中南两处文明的代表源头应该是蚩尤之后的九黎三苗,这个说法在学界的反对声颇多,但不论是不是,都和我们接下来要说的东西无关,所以管它是谁。 东南呢? 根据闻一多先生的考证,是伏羲。 今天我们关于中华文明的一些烙印式的记忆,比如龙的传人,比如八卦,再比如女娲造人等等,大多都源于东南良渚文明,有的甚至是直接跟伏羲挂钩的。 神话时代之后,便是信史时代。中国信史时代的开端,一般被认为是以河洛为中心的夏商周三朝。 倒也未必。 其实在夏之前,还有一个虞。 虞即便不是像商周那样的王朝,却也绝非单纯的原始部落联盟,从《韩非子》《国语》和《尚书》等古典文献上的记载来看,虞至少应是颇具规模的一方文明。 虞文明的地理范围大致就在东南的江浙沪一带,故而能算得上是良渚文明的延续。其和五帝之一的舜关系很深,甚至有人认为该文明的开创者或是中兴者就是舜帝本人—这也就是为何舜也称虞舜,为何浙江余姚被认为是他的老家,以及为何《尚书》的开篇,便是《虞书》。 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虞都是中华大陆东南地区的代称,比如春秋时代的吴国也叫虞国,为了跟位于山西平陆,假道灭虢故事里的那个虞国相区分,通常也把后者称为北虞。 吴国的开国君王叫太伯,是周太王古公亶父之长子,周文王姬昌之大爷。因为这层关系,司马迁认定吴国是周王朝系统中资历最老的姬姓诸侯国,所以《史记·世家》里排在第一的,正是《吴太伯世家》。 请记住这个名字:太伯。 说了那么一大堆,现在问题来了:这些,和日本有关吗? 当然有。 他是祖宗。 ●天照大神 昭和二十年(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就此,历时多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以轴心国的战败而落下了帷幕。 当时的日本本土在美国多年如一日的狂轰滥炸之下,几乎已是千疮百孔,举国上下处处废墟,遍地瓦砾。 江山再建,迫在眉睫。 所谓再建,分好几个方面。除了在被夷为平地的土地上重新造起房子之外,需要破旧立新的还有这个国家的三观—灭私奉公的价值观,尊皇忠君的政治观以及认为自己传承于神天生高人一等的历史观。 自明治维新以来,皇国史观成为了日本的官方主流。该史观的核心就是认为日本乃神之国度,天皇是神,国民是神的子孙,比其他国家那些愚蠢的普通人类不知道要高到哪里去了。 天皇的祖先(皇祖神)叫天照大神,其父是伊邪那岐,其母是伊邪那美。 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是整个日本列岛以及日本诸神的创造者,他们是夫妻,也是兄妹。 这对人设跟伏羲女娲基本一致的神明夫妇,在创造完一切的一切之后,用生命中的最后力量生下了三个孩子—天照、月读、须佐之男。 其中,象征着太阳的天照大神,是三个人中的大姐—至少一开始是大姐。 虽说根据有日本史记美誉的《日本书纪》的记载,天照大神的性别很明确是女性,然而自平安时代(794—1192年)起,这个说法就开始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比如在公元1100年前后,在天照大神的人间主场伊势神宫搞的一次活动中,祭出的天照大神就是全然一副男性打扮:着男装戴男冠,甚至还有两撇小胡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认知也愈加普遍,在江户时代(1603—1867年),时任伊势神宫神官度会延经自己都明确表示,天照大神就是男的,而在同时代的文学创作和戏剧表演中,天照大神的形象无一不是唇红齿白的美少年。 作为皇家之神乃至日本之神,天照大神的性别被这么改来变去至少表明了一点—在很久很久之前,日本是一个母系社会国家,之后,才变成了父系社会。 但无论是男是女,神话终究是神话。尽管明治维新后日本上到皇室下到拉黄包车的都一度自称自己追根溯源多多少少和天照大神能扯上点儿关系,但实际上日本列岛的产生和日本人的起源与伊邪那岐也好天照大神也罢全然没有任何科学上的关联。 上天不造人上人亦不生人下人,自打开天辟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就都应该是平等的,不存在天生的高人一等。 二战之后,一度标榜自我头角峥嵘的皇国史观肯定是不能成为官方论调了,于是日本人终于转而开始用科学的眼光来正确看待自己的过去。 话说大约在距今五百万年前,亚洲大陆东部的外围形成了一圈不规则的弧状地形,然后在四百多万年后,也就是距今一百多万年前,这圈弧地完成了和亚洲大陆的脱离,形成了数个独立分布于海面上的岛屿,这便是日本列岛了。 而日本岛上人类的出现比较早,根据考古发现,距今八九万年前,岩手县内就已经有人在过日子了。 随着时光流逝,岛上渐渐出现了文明的曙光,进入了信史时代—只不过,在最开始的开始,日本史,只是中国史籍记载中的一部分。 ●有文身的不一定是黑社会,也有可能是外交官 建武中元二年(57年),初春。 这一年,统治中国的光武帝刘秀刚好63岁。 老皇帝的身体是江河日下大不如前—若是开个作弊模式,他便会知道这已是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了。 也是在这一年,帝国都城洛阳迎来了一批奇特的客人,他们身材短小,穿戴寒酸且模样惊悚—平均高度不足四尺,所谓穿戴,也仅仅是以麻布裹身而已。再看其身上和脸上,无一不文着大小各异的刺青。同时,他们清一色的散发裸足,光着小脚丫,堂而皇之地走在洛阳的大街上。 虽说是太阳底下无新事,但这伙人的到来仍是让见多识广的大汉首都人民震惊了一回,在围观的同时,大家纷纷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指指点点热情洋溢地讨论着一个问题—谁啊这都是? 马上就有懂得多的跑出来科普大众了,说这一看就是皇家优伶团的侏儒嘛。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权贵养侏儒来表演滑稽节目以博一笑的传统,秦汉时尤为流行。 不过立刻就有人提出质疑,表示纵然是“鹌鹑戏子猴”,可说到底那也是清清白白的大汉公民,又没作奸犯科,怎会被施黥于颜面?所以,很有可能是劳改犯。 沐浴着洛阳群众那饱含着惊悚、同情、不解、好奇等各种成分的目光,那几个人光脚走进了皇城。 然后见到了刘秀。 “倭,奴国大夫,前来拜见大汉皇帝。” 为首那个脸上刺青最大花样最复杂的人说道。 倭奴国,全称倭之奴国。 倭,便是当年中国对日本的称呼,同时也是日本的自称。但实际上,东汉的“倭”,仅限于九州岛的大部分。 奴,位于今天九州岛北部,虽说叫“国”,但这纯属自称,实际上就是一村落,人口不过寥寥数千,同等级别的行政单位在当时的倭国至少有上百个。从秦汉甚至更早时候起,就开始相互攻伐,战火延绵几百年而不绝。每个部落都想一统江山,成为倭国之王。 然而由于当时日本尚且处于新石器时代,无论是生产力还是军事力都处于一个极为低下原始的状态,再加上人口稀少,因此每次战争的规模以及武器远不如今天的流氓互殴。 想一下吧,九州岛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大概相当于6个上海。而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每一场战争的参与总人数基本都只有一两百,两军士兵各自拿着石头木棍,一天打下来伤亡不会超过20人。 这也就是为什么打了一百年倭国都没有被统一,再给你打一百年也是这个局面。 在漫长的互殴岁月中,一些有识之士非常明白地认识到,光凭自己现在手里的那些个烂砖破瓦,是肯定不足以在一百多个势力中脱颖而出的,要想成为最大的胜者,那么唯一的手段就是……开个外挂—找一个强有力的盟友抱大腿,让他带我发达带我飞。 这当然说的是一海之隔的中国。 所以从西汉时起,就不断有日本人坐船过海,带着各种礼物前来给中国方面上贡,想和汉王朝搞建交,只不过因为各种缘故,几乎很少有日本人能够真正地踏上中国国土,绝大多数的使者都是在乐浪郡拜会中国的官员,上交他们的贡品,再拜领大汉的回礼。 乐浪郡,位于今天朝鲜境内。当时的朝鲜跟日本差不多,也是处于一种四分五裂的状态,虽说没日本分裂得那么厉害,但情况却比日本更糟糕,因为日本再怎么分,这一百多个部落都好歹归日本人自己管,而那年头朝鲜半岛三分之二以上的土地都在汉王朝的掌控之下,像这乐浪就是汉朝的一个郡,设立于西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的时候,跟今天的北京上海一样,算是大汉帝国神圣的、不可分割的固有领土。在那一年设立的总共有四个郡,全都在朝鲜半岛上,除乐浪之外,剩下的三个分别叫作临屯郡(韩国江原道)、真番郡(韩国首尔附近)和玄菟郡(朝鲜咸镜南北道及中国吉林、辽宁两省一带)。 而日本人来乐浪的频率一般是三五年一次,虽然过来上贡的不见得都是同一个部落,但中国人也分不清谁是谁,只知道倭人今年又来了,大家一起去码头迎客便是。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点结论:首先,当年中国和日本是互相知道对方存在的(这貌似是废话);其次,日本列岛文明的原点,应该是在九州北部。 ●村长也是可以封王的 刘秀接待了从倭奴国来的那一行人,收下了他们的贡品—小鱼干和大米,同时下令设宴款待。 宴会上,皇帝一边夹菜一边问:“贵国今年收成如何?你们首领身体可好?” 奴国大夫则一边抓菜一边回答:“我国今年收成很好,我国大王身体也好,只不过渡海毕竟有风险,国内又在打仗,因此不能亲自前来拜会,只派出我这个大夫,还请陛下见谅。” 当时倭国已经有了一套不怎么完善但却高度仿照中国的政治体制:最大的称王,文武百官一律叫大夫,而文明程度依然非常低,吃饭有容器但却没餐具,无论国王还是农民,全用手。 席间,刘秀特有仁君范儿地表示:“几位大老远地来一趟真是辛苦,正所谓千里送鱼干,礼轻情意重,我大汉一定也会准备一份馈赠,权当是礼尚往来。” 这话不说没事,刚一说完,脸上刺青最大的那个大夫啪的一下把手里的菜给摔回碗里,手上的油都没来得及抹干净就跑到刘秀跟前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刘秀一看这情形以为人家听到有回礼太激动跪地谢恩来了,连忙摆手:“不忙着谢,先吃饭。” 大夫也摆手:“不是谢,是求,我有事相求。” 刘秀问何事。 大夫清了清嗓子理了理头发:“我奴国想和高句丽一样,向大汉称臣,做大汉领下的一藩。” 刘秀一愣。 高句丽,当时位于乐浪郡北面,玄菟郡境内,是朝鲜半岛众多分裂势力之一,乃大汉藩属。 众所周知,在数千年的亚洲古代史中,整个朝鲜半岛一直都是中国的头号小弟。 只不过这头号小弟之路走得并不顺当,以高句丽来讲,几百年来各种磕磕绊绊不说,在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后,一度还把高句丽的名字改成下句丽,并把他们的王爵降格成了侯爵,称下句丽侯。 虽说王莽是那种很难以常人思想跟其沟通的百年“奇葩”,更何况从武力上来讲中国毕竟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朝鲜人在闻讯后仍是气得不顾后果直接宣布和中国断绝关系。直到刘秀灭新兴汉,才给朝鲜人平反昭雪拨乱反正,重新封他们的王为高句丽王,双方又恢复了往日的和平。 有类似遭遇的还有匈奴,被王莽改名为降奴,单于改为服于。 所以说其实给中国当小弟绝不是传闻中说的那么happy(开心),主要看人品,碰上明君,送他一条小鱼干能回赠给你一个鱼塘;碰上人渣,你多瞅他一眼他就直接发兵打过来杀全家了。 日本人人品不错,碰到了被毛主席誉为中国两千年帝制时代“最有学问,最会用人,最会打仗”的光武帝刘秀。 他同意了。 刘秀当场拍板答应了奴国大夫的要求,表示可以让奴国成为大汉藩属,至于具体细节,等吃完饭再议吧。 数日后,光武帝在皇宫大殿代表大汉正式宣布应诺倭奴国人的请求,同意倭奴国成为大汉藩属,并且给奴国首领封了个王。 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一夜之间村长变大王了,而且还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估计高句丽人要知道了多半得哭晕在厕所。 这是有正史记载的中日两国的第一次正式接触,也是至今为止关于日本最早的历史记录。 除了封王之外,刘秀还御赐倭奴国王金印一枚,上书五个大字:汉委奴国王。 ★有笑又有料的通俗日本史读物,汇聚吐槽大王樱雪丸的神级段子,让你在笑声中了解岛国日本的前世今生。 ★卑弥呼、倭五王、苏我马子、圣德太子、小野妹子……日本历史舞台上的闪亮明星和各色事件为你一网打尽!保管你看个过瘾! ★中二少年少女、日本游戏迷、文艺范青年人手必备,可用于上厕所、摸鱼(划去)、休闲等各色场合,装逼实用物件,居家必备良品。 ★护封、封面采用高克重特种纸全彩印刷,搭配布纹手感衬页和全彩折叠长拉页,精美又精致;内文锁线装订,翻阅无障碍,带来沉浸式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