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然(雒青之散文集)(精)

茫然(雒青之散文集)(精)
作者: 雒青之
出版社: 敦煌文艺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3.60
折扣购买: 茫然(雒青之散文集)(精)
ISBN: 978754681731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个世纪的风雨,清晰了一门显学的容貌。敦煌学在 曲折发展中终于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尤其是中国敦煌学取 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笼罩在敦煌学上空的疑云迷雾, 却久拂不去,历史风雨中的中国敦煌学面目斑驳,沉陷于 理论的泥淖里难以自拔。王圆篆、斯坦因、伯希和这些人 的评价问题已经使我们难以自噤——回避的时代已经结束 ,要么继续旧日经文的诵颂,要么进行深刻的反思,二者 必具其一,因为以上三人是所谓敦煌学之所以能够成立的 前提,任何企图绕开他们侈谈敦煌学显然是徒劳。这三个 人的历史定位究竟如何?是像我们多年来乃至今天仍然坚 持宣传的那样,是“卖国贼”“强盗”“骗子”,还是对 敦煌学发展具有历史功绩的普通民众与著名学者?笔者认 为,结论应该是后者。肩负十字架踽行数十年的王圆篆、 斯坦因、伯希和等人,是我们进行敦煌学研究的梦魇。在 学术理论上正本清源、匡误纠错,是每一个敦煌学学人起 码的良知和勇气。这,也是笔者写作《百年敦煌》一书及 本文的初衷。 王道士何许人也?一介草民而已。他是陕南某山区人 ,祖籍湖北麻城。不知其父辈如何入陕,不知他本人如何 人甘。据推测,可能与战争、饥谨引起的流民迁徙有关。 1899年,作为游民的王圆篆来到敦煌,开始了他的莫高窟 生涯。王圆篆这个名字,是在他成为道士后改的。如果不 是1900年他于偶然中发现了藏经洞,王圆篆这个草民姓名 ,绝不会见于经传的。及至他处心积虑地用他认为最满意 的方式和斯坦因、伯希和做了交易,最终使石室藏书的精 华部分流落国外后,落在他身上的罪名也就难以洗刷干净 。人们不假思索地一言以蔽之,曰:“勾结外国强盗的卖 国贼。”特别是在三个主要问题,即斯坦因、伯希和与王 圆篆交易的性质,王圆篆对藏经洞文物的权力与义务,王 圆篆宗教行为的价值判断上,许多人并没有用历史唯物主 义的观点去分析事物发生、发展的本质,得出说服人的结 论。因此,笔者在拙作《百年敦煌》中探讨了这些基本观 点。 关于藏经洞交易的性质问题,人们习惯上认为,愚昧 无知的王道士,勾结外国强盗骗子,出卖国宝,遗罪千古 。 客观事实是,不论我们对于祖国的文物宝藏空前规模 地流失于世界各地多么痛心疾首,这种感情表露体现出多 么纯挚的愿望,当年王圆篆和斯坦因、伯希和进行的交易 毕竟是一种商业行为。斯坦因用七百两白银,伯希和用五 百两白银,换取了藏经洞里近二万件文物,连斯坦因本人 也毫不掩饰,认为确实便宜。可是,对于王圆篆来说,他 不认为有什么吃亏的,反而很高兴,觉得买主颇为大方, 因为在此之前,当他想方设法把这些文物向地方官员“出 卖”时,对方不是不识货,就是只拿东西不给分文。而对 于王圆篆来说,需要筹措钱款维修莫高窟和实现他“弘扬 佛法”的理想,因此,卖给谁都一样,只要付钱!有人说 ,一千二百两银子能买下那么多珍贵文物吗?理论上当然 不可能,但事实上就是买下了。王圆篆并不知道那些东西 是无法用金钱衡量其价值的。于是人们转换思考角度: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