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贵明

砥砺贵明
作者: 田奕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砥砺贵明
ISBN: 9787521225662

作者简介

田奕,中国社科院中文系古典专业硕士,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助理研究员,曾任杨绛助理,北京扫叶文化负责人,编著出版《全唐诗索引》《全宋词数据库》等。

内容简介

我们心目中的贵明大哥 任 梦 栾 千 第一次认识栾贵明先生是他弟弟贵时带我去他家玩,他热情好客,一见面就和我亲切地交谈起来。闲谈中,足见他是一位聪明、爽朗,愿意结交朋友的能人,没有一点儿北大中文古典文献专业毕业的文人那般“学究气”,我内心油然产生了亲切、敬佩之情。我和他妹妹栾千结婚后,她二哥贵时分配到外地,贵明大哥就成了在京的唯一娘家人,大事小事总要请教大哥大嫂,我们自然成了他家的常客,我们与大哥结下了胜于亲情的深厚友谊。 2007年,贵明大哥主持成立了北京扫叶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他的办公室理所当然成了我们经常看望和拜访之地,一是能够感受到家人温馨的亲情,同时也能学习大哥身上的文化气质与学识,请教或拜读他在“中国古典数字工程”中的新作。每一次与大哥接触,他那渊博的学识,通古博今的引经据典,以及对现今事态的深刻理解与分析,使我们总是感到精神振奋、受益匪浅、满载而归。 栾千告诉我,大哥自幼聪明好学、敢作敢为,一直是兄弟姐妹四人的主心骨。他兴趣爱好广泛、多才多艺,尤其喜欢摄影,经常是相机不离手。每次拍照,他从取景、摆位、配光到冲洗、放大照片,样样精通。至今,在栾千的相册中,珍藏的她幼年、青年时期的精美照片,多是大哥当年的佳作。大哥还爱好摆弄各种电器,他熟悉无线电,掌握电工技能,并善于设计与操作,家里的电器修理以及电气安装工作全由他包揽。到了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后,他继续发挥多面手的才能,亲自操作电影放映机给全院员工放电影;他为院内礼堂设计安装了灯光照明与电路控制系统,哪里出了小毛病都是请他去维修。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视机在市面上还是稀罕物,他亲手用电子管组装了一台电视机,还请我们一家人前去观看他自制的电视机收到的文艺节目,使我这个无线电系毕业的人都羡慕不已。 人们都说栾贵明是能人、是全才,他的能力与才华更表现在家庭事务的处理上。因为长辈多在外地,弟弟和妹妹们都在校学习,只有年迈的姥姥和贵明大哥在京,他这年富力强的青年人自然成了处理家庭重大事情的主角。1966年“文革”爆发,在打砸抢中,红卫兵抄了姥姥的家,姥姥被打,漂亮的四合院被砸得一片狼藉,全家贵重的物品连同他与弟弟妹妹们的生活用品全部被抄走,兄弟姐妹无家可归。当时在政治乌云泰山压顶形势下,贵明大哥挺身而出,只身找到主管部门评理,首先要回了部分急需的衣物。此后,他更是作为全家人的代表,一次次申诉,才要回了全家部分被抄走的物品。在他的多次要求下,商定在姥姥的四合院被强占期间,临时借用五套住房,解决了父母回京后和部分在京弟妹的安身之处。 贵明大哥对栾千和我更是关怀备至,我家遇到困难都请大哥来帮助解决。栾千病了,做过几次大手术,都是大哥安排医院,请他的医生朋友亲自主刀医治;七十年代末,我住院做胃切除手术,栾千因加班无暇照顾,是贵明大哥亲自来医院连夜为我陪床护理。我们生活上的难题,也多是大哥帮助解决。“文革”中“清华武斗”,“造反派”强占我们的校内宿舍,把我们俩和贵时二哥赶出校门,三个人抱着行李只好跑到大哥家避难。我们觉得这么多人挤在大哥家实在不便,决定在栾千学校附近租一间民房。大哥挽留不住,便自己借了一辆三轮车帮我们搬家。不巧,我和贵时闯祸把三轮车弄坏了,大哥二话没说又亲自请了一位师傅帮我们搬了家,使我们躲避了清华的“百日武斗”。 …… 贵明大哥是研究中国古典文献的知名学者,他在专业领域的造诣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他跟随钱锺书先生开创了古典文献数字化的先河,是业内翘楚,著名的资深专家,并享受国家的特殊津贴。上世纪八十年代,年富力强的他带领着一批年轻人在社科院文学所建立了计算机室,着手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古典文献领域。贵明大哥不惧困难,矢志不移地坚持钱锺书先生指引的方向,决心开创中国古典文献数字化道路。此后三十余年,他带领一批年轻学者,从数字编程到索引逻辑,从古文造字到关联剪辑、海量比对,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中国古典文献数据库”。他们利用数字技术兢兢业业地从各类古典文献中,挖掘出一件件文化瑰宝,从八十年代的《论语数据库》,到九十年代的《全唐诗索引》《全唐文新编》;从二十一世纪初钱锺书先生的《宋诗纪事补正》,到《十三经索引》《永乐大典本水经注》;2009年出版《乾隆大藏经》;2011年出版了《千家诗选》;2014年召开发布会并出版了《中华史表》;逐步完成大著“万人集”中的一系列数字化的古典文献精品,为国家和民族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特别是十多年来,北京扫叶公司硕果累累、事业蒸蒸日上,贵明大哥却因终日操劳,身体健康每况愈下。他因多种疾病几次住院并做了大手术,虽经多方治疗和保养,耄耋年龄的他不得不放下手上的工作卧床养病。2022年12月11日,我们在泰山饭店探望病中的贵明大哥,不想成了与大哥最后的永别。突然失去了我们敬爱的大哥、良师益友,也失去了心中的精神依托和期待,我们悲痛欲绝。贵明大哥驾鹤西去,可他那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身影以及博学多才的音容笑貌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2023年3月10日写于海南 钱锺书助手、“中国古典数字工程”发起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栾贵明纪念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