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学视角的《资本论》经济哲学研究](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10512/18/20210512180024353.jpg)
出版社: 中央编译
原售价: 168.00
折扣价: 109.20
折扣购买: 解释学视角的《资本论》经济哲学研究
ISBN: 9787511738950
王维平,1957年11月生。经济学博士,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大学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多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四项、省部级项目十多项。独立或合作在《管理世界》《宏观经济研究》《当代经济研究》《红旗文稿》《国外理论动态》《南京大学学报》《思想战线》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发表论文百余篇。独著有《企业形象塑造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经济政策创新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代价值研究(第一、二辑)》《劳动的力量》《全面深化改革》等著作。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奖、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先锋教师奖、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省级教学名师、兰州大学第五届“我最喜爱的十大教师”第一名。
序言 《资本论》是马克思留给人类的对资本逻辑批判的伟大精神遗产。本书从《资本论》文本“重新理解”的构建意义出发,对解释学解读《资本论》的适用性、有效性、有限性和价值性进行了探究,对《资本论》在解释学视域的存在方式、理解范式和当代价值展做了多维层面的讨论,以利于对《资本论》内容的原有的“理解”进行了“理解”本身的再审思,以更具实践性和历史性的“解释学”的批判意识重新审视对《资本论》文本“理解”的认知旨趣。具体来说,本书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从解释学切入,探讨解释学原理对以《资本论》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的“适用性”,寻求二者之间的融合贯通,提出双向解释学研究方法以拓展研究范式,回应关于解释学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的不相容性的质疑,搭建和拓宽解释学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之间对话的可能性途径。 二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切入,针对学界对《资本论》与唯物史观思想的关系这一论域的存疑,从实践的角度考察社会有机体发展维度这一整体性视域出发,从七个逻辑层面对《资本论》中的唯物史观思想进行理论提炼与阐明。针对《资本论》唯物史观思想的三重误解和错误论调,即《资本论》的思想性质在哲学与经济学上的断裂、《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成熟期的著作与他早期著作在思想上的断裂、《资本论》过时论及马克思《资本论》人学空场论,提出以总体性原则对《资本论》唯物史观思想进行科学理解,阐明马克思《资本论》辩证法和人学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以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解释学之间的融通性。 三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切入,以“经济学—哲学”双重批判性逻辑为主线,以《资本论》商品货币及拜物教理论的经济哲学诠释、资本本质属性思想的经济哲学诠释、间距与市场经济理论、剩余价值学说思想贡献的当代诠释、资本主义经济的二律背反、资本循环机制的经济哲学诠释、虚拟资本理论的经济哲学诠释为专题,对马克思《资本论》中蕴含的经济哲学思想和方法进行了挖掘分析。政治经济学的切入能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解释学之间有机贯通与融合,以更好理解《资本论》文本意义,以回应《资本论》政治经济学研究与解释学研究之间的分野和“隔断”的观点。 四是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视角切入,对《资本论》蕴含的劳动伦理、分配伦理、科技伦理、生态伦理思想进行了再挖掘,对其基本意蕴,现实启迪和当代价值进行了实践关照下的再阐释。特别是聚焦于劳动正义、劳动关系、劳动制度这一命题,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构筑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基本特征等四重维度,对《资本论》劳动伦理思想的演进和内在的逻辑进行了分析。对《资本论》分配伦理的解释学解读呈现出马克思分配理论与解释学方法之间的融通性,再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正义失范、抽象公平、剥削本质、社会关系、反伦理性进行的锐利批判,在批判的基础上建构理想社会的分配制度,为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提供制度设计。对《资本论》蕴含的科技伦理进行总结和归纳,关照我国当代社会科技发展现实,审视科技的未来发展趋势,关注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警惕科技异化的出现,以科技伦理进行规约,确保科技发展的方向,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努力克服科技异化,健全相关法律。阐明《资本论》生态伦理,分析资本主义生态正义失范的根源,界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探讨生态可持续发展和运行的基本路径,为当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现实启示。上述四个角度的分析有助于展现《资本论》伦理学批判的多重维度,挖掘其当代价值,为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提供理论资源,为推进《资本论》研究的伦理学与解释学相互融合提供有力尝试。 本书研究的目的在于运用多学科、多视角来分析和研究《资本论》经济哲学,实现《资本论》研究的解释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伦理学之间的对话,力求将《资本论》文本意义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本研究的初衷。其创新和特色之处体现在于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解释学与哲学方法之间的融通性与冲突之间的张力在《资本论》文本意义的理解中呈现出来,双向解释学的提出弥合了二者之间的冲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出发点,推进《资本论》经典文本理解的历史进程,防止对《资本论》文本意义的理解出现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以实践检验和发展对《资本论》经典文本的理解,力求为我国学术界《资本论》的研究走向深入做一点贡献。 王维平 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