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纯真](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306/05/20230306050603723.jpg)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35.75
折扣购买: 回归纯真
ISBN: 9787550047204
石文龙,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法学博士,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宪法学、法理学、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研究等。出版专著《依法执政的制度化建设研究》《法伦理学(第二版)》《法律变革与“中国法”的生成》《基本权利的合理限制研究》等,曾主持多项重要研究项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养心的价值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人变得越来越易被外在的物质所引诱,似乎人的价值完全以拥有物质的数量与质量来衡量,而对人的内在的世界越来越忽略。同时,在这一时代,我们的心灵也被物质占领得越来越满,而精神空间越来越小,造成了心灵的窒息。因此,现代人变得越来越脆弱,我们精神家园越来越小,我们的心灵越来越疲惫,这也是我们不快乐的原因之一。 古人云:“种树必先养根,种德必先养心”,事实上无论是快乐还是成功,都首先来自我们的内心世界。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的时候,却忘记了最基本的和谐,那就是人与自己的关系。虽然也有人注意到了人与人的关系,但是他们所谓的这种人与人的关系,一般而言并不包括人与自己的关系,而是人与他人的关系。因此,今天的和谐思想应当包含自己与自己的和谐这一内容。而养心的价值在于让自己的各个部分,如思想与行为等各方面协调起来,从而形成内在的和谐。 心,是我们行为的动力源与发动机,这一动力源或者发动机需要不断地加油,充电而使其始终充满动力与能量。因此,我们需要停下我们匆忙的脚步来进行学习与思考,以增加一点知识的营养,解决一些人生中的问题。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为什么疲惫,甚至心力交瘁?这一疲惫来自对我们大千世界的长期性的迷茫,对我是谁,我要去哪里等千古问题的长期性的迷茫,这一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以不断地接近真理。 心,是我们自己灵魂的港湾,我们需要一次放松,需要一点休调,需要让奔腾的心“安静”下来。在大千世界里,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我们常常要做一些放弃,删除那些人生不需要的内容,以对人生做一次整枝。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静下来听从内心最真切的呼唤,以求得最佳答案。 心,是精神的家园,是生命之根。因此,在物质泛滥的时代,我们需要排除各种杂念与诱惑,而不是被各种欲望网住,成为欲望的奴隶,使得精神始终处于超负荷的状态下,负重前行。也正因为精神的超额负重,使我们的思想不能远行。 正如我们每天的刷牙、洗脸一样,在每日必做的内容上,我们还需要增加养心的内容。比如每天要为自己心灵做一次沐浴,让自己的精神清清爽爽,神清气定,而不是蓬头垢面甚至伤痕累累,对过去需要不断“清零”。我们需要为自己的心灵除草,让自己的心灵郁郁葱葱,而不是杂草丛生,以使自己的心灵形成一种“气场”。 “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这一无意间被我们人类意会到的理念,包含了很多积极的内容。它至少告诉我们要像关怀世界一样,关怀我们的心灵。我们日常生活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冰山的一角”,而我们的内心却是巨大的“冰山”。所以我们主张控制好了自己,就能控制好世界。控制好自己,我们自然就会形成一个好的心态,我们就会心平气和地做事行事,而不是成天匆匆忙忙,心浮气躁。我们需要修炼与开发“内在自我”中的力量与静功,这是我们与社会博弈的基础。因此,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世界,我们只能改变我们自己”一说有合理性的话,那么我们更主张“如果我们改变了自己,那么我们就也能够改变世界”。 ☆父子合作作品,唱响两代人的青春之歌 ☆展现社会变迁,讴歌时代壮丽 ☆探究生命哲理,寻找回归纯粹与真诚的途径 用什么样的文字温暖我们的心灵? 用什么样的情感面对人生的困境? 作为个体,用什么样的思想应对这个时代? 本书呈现给大家的是这一主题下的只言片语。 通过这些文字来沉淀我们的思想与情感,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以获得平和的心态、从容不迫的力量来与这个世界深情地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