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巴西:发展导向的战略伙伴

中国与巴西:发展导向的战略伙伴
作者: 牛海彬
出版社: 格致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4.60
折扣购买: 中国与巴西:发展导向的战略伙伴
ISBN: 9787543235304

作者简介

牛海彬,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员。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 公共事务学院。近期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外交、国际发展与拉美政治等。

内容简介

中巴关系是新中国对外关系中一对具有代表性的双边关系。它开启了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兼具南南合作与大国关系的双重属性,又是新兴经济体共同发展与合作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中国开展全球性地区整体外交的重要支撑国家,还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这些多重属性显示出中巴关系的丰富内涵,两国关系的深入发展将对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和人类社会的未来样貌产生重要影响。中巴战略伙伴关系在下阶段有必要突出下述合作路径和要义。 一、在国际体系转型中引领两国和谐共生 作为政治制度和文化差异巨大的两个新兴大国,中巴当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增进人类社会福祉的高度看待两国关系,通过在国际体系转型中不断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来实现求同存异和共同发展。中巴关系一种跨地区、跨文化和跨政治形态的新型大国关系,多元共生的特性非常明显。与传统大国伙伴关系强调利益、安全、政治、人文等的一致性与合作的高制度化水准相比,中巴伙伴关系更加强调互利共赢、相互尊重、多元共存等兼容并包、面向未来等时代特性。中巴两国可以通过深入广泛的合作走出一条不同文化、制度的国家间和谐共生的新路。中巴两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多边舞台上的既有合作证明了这一点。在全球化遭遇挫折乃至深度调整的今天,中巴两国更需要以兼容并蓄、有容乃大的精神把握两国关系的未来。 中巴关系的深化受益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也是两国内部改革开放进程与双方辛勤培育的结晶,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也离不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和推动共同发展战略共识的不断巩固。争取好的中巴合作前景需要把握转型中的机遇。[ 参见吴白乙等著:《转型中的机遇:中拉合作前景的多视角分析》,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年版。]中巴战略伙伴关系的持续推进应该超越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差异的局限,从全球化和共同发展的高度予以把握。两国的思想界人士也都具备历史和全球的视野,两国都是多极化和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需要不断从国际体系转型和优化全球治理的角度审视和规划两国的合作进程。从大国崛起的路径来看,国内进步和深度参与全球化是关键因素,两国合作应该遵循此道。一方面,中巴两国要在促进拉美乃至其他发展中地区的发展上多做贡献,另一方面,两国也需要不断改进当今全球治理的制度安排与治理绩效,协调在气候变化、互联网治理等国际公共问题上的立场,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物品和削减全球治理赤字。 中巴开展全方位合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组成部分,需要尊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客观趋势;摒弃在南北关系、东西关系以及冷战式的二元对立过时思维;中巴全方位合作不是搞封闭的小圈子,而是为建立开放型世界、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积极努力,构建绿色发展、包容发展等共享价值,不排斥与第三方开展建设性合作的可能性。坚持从人类和地球命运前途的角度去思考其内涵和构建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对全球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和宣示,立意高远。为此,中巴全方位合作也要从全球的高度来把握,丰富和完善两国平等互利、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伙伴关系,并将私人部门、发展银行、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纳入其中,提升各层面和领域的利益攸关方的命运共同体意识。 中国和巴西同为当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新兴市场和崛起大国,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代表了当今国际秩序转型中新兴大国间合作的积极趋势,也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走向深入的重要体现。本书在学术思想上从中巴全方位合作研究出发解释新兴大国合作的动力、难点和路径,在政策上为中国推进与巴西的全方位合作、加强新兴大国合作提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