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延安/历史不能忘记系列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红军落脚陕北 中共中央 进驻延安 报纸启发长征方向 1934年,中国共产党开 辟的各个根据地相继沦陷。 同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 被迫进行北上抗日的战略大 转移。从江西的瑞金出发, 先后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四道 封锁线,当经过湘江时,中 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 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 3万余人,中国革命处于危 急关头。1935年1月,中共 中央召开遵义会议,解决了 党内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 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 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中央的 统治,开始确立了毛泽东在 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从而挽救了中国革命。 1935年,西北红军在刘 志丹的率领下,主力连战获 胜,将苏区范围扩大到北起 长城,南至淳耀,西接环江 ,东临黄河,占23个县,人 口约100万的广大地区,在 南方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的 情况之下,成为当时全国“ 硕果仅存”的一块根据地。 长征开始之前,中共中央对 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有 一定的了解。长征开始后, 中共中央同陕西党组织的联 系中断,对陕甘革命根据地 的发展亦无从了解。① 1935年6月,中央红军和 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今 小金县)胜利会师,总兵力 达10万多人。根据全国政治 形势的变化和当时红军所处 的战略位置,党中央力主北 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而 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却 在此时分裂党和红军,中央 红军经过长途转战,兵力损 失大半,剩下不足3万人, 而红四方面军却拥有五个军 8万人。在这种情况下,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