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经济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宏观 调控的理论与政策实践 本章在充分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思想体系与政策实践框架的基础上,对以高 质量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宏观调控总体思路进行了 研究,着重分析党的领导在宏观调控制度设计和 实施中的优势,对比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在调控经 济周期设计与思路上的不同,并系统梳理了新时 期我国宏观调控形成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果。这 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即宏观调控理 论框架与主要机制措施、宏观调控取得的成效与 主要经验、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与主要 任务、宏观调控的逆周期调节特点与机制以及中 国创新宏观调控的特殊机制优势。 在宏观调控理论框架与主要机制措施中, 本章分析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基础理论框架 和相应基本政策策略,进一步讨论了数量型货币 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与权衡。在宏 观调控取得的成效与主要经验中,本书提出保持 政策定力是决定大国经济宏观调控成败的关键, 只有保持稳定的增长环境,才能够为调控嬴得关 键的政策空间和调控余地。首先,坚持和充分发 挥党的领导是确保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科学化、民 主化的制度基础与独特优势。完善的会议决策机 制,包括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是解决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分享信息、形成 共识的核心机制。以经济决策为例,从党中央的 民主决策与共识到国务院的民主决策与共识,再 到全国人大的民主与共识,至少有三步民主决策 过程。其次,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是确保中 国特色宏观调控决策落实实施的坚强保证。最后 ,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是确保中国特色宏观 调控方向性与战略性的体制机制保障。 在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与主要任 务中,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是中国在特殊发 展阶段(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经济发展特 定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发展特定国情 (内部发展不平衡)等条件下,实现宏观经济稳 定较快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定目标的特定政策 框架。中国特色宏观调控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 关系,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核心,就是更好地把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另外需 要处理好城乡协同发展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发 展的关系、人和自然关系、国内与国际的关系。 中国特色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就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解 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和不可持续的问题。 在宏观调控的逆周期调节特点与机制中, 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根源于外部冲击,有内生性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