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史论(精)/萧焜焘文丛

科学认识史论(精)/萧焜焘文丛
作者: 萧焜焘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218.00
折扣价: 159.20
折扣购买: 科学认识史论(精)/萧焜焘文丛
ISBN: 9787100165853

作者简介

萧焜焘(1922-1999),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曾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哲学教授、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哲学史与科学史研究会理事长,著有《自然哲学》、《科学认识史论》等著作。

内容简介

中世纪继承了某些古罗马的社会风尚,相对来讲,这一时期工农业技术等比较发达,生产的粮食除了养活庄园人口有了多余,于是有余力建筑豪华的教堂,创办教会大学,并进行开拓国土的远征。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大大超过古希腊时代。中世纪这份遗产是文艺复兴的土壤,那受到宗教压制的思维精神,迥然不同于希腊精神,它是一种以罗吉尔?培根为代表的“观察实验”之风,对近世实证科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当古希腊学术思想衰落,军事征伐与宗教钳制达到顶峰的时候,在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诸阿拉伯国家中,却保存了不少古希腊的学术典籍。一些人翻译了希腊著作,特别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并结合自身文化传统与印度文化,从而促进了阿拉伯学术的繁荣。他们之间最著名的代表便是阿维森纳(Avicenna,980—1037),有人指出他的《医典》(Canon)可视为古代和穆斯林全部知识的总汇,代表阿拉伯国家的最高成就。 糅合着古希腊文化的阿拉伯文化渐渐传人欧洲,中世纪的欧洲人才重启理性之门。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全集被发现,并翻译过来。在英国,亚里士多德学说之中的唯物因素,孕育了唯名论思潮及重视经验的传统,这对近世科学的诞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欧洲人从古希腊著作中获益匪浅,所谓“文艺复兴”从某一方面讲,也可以说是古希腊文化的复活。 欧洲人之所以需要古希腊文化,主要是他们精神空虚,智力活动受到压抑,未能也不敢意识自己的独立存在。因此,物质生活虽远远超过古代水平,而精神生活却完全交付上帝与神父支配了。他们迫切要求人格独立、思想自由、自我创造的这种古典的希腊精神,就形成了一股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灵魂,它是希腊精神的近代表现。它意味着人类要求脱离上帝创造世界的束缚,决心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至此,人们终于体会了古希腊德尔菲庙镌刻的格言:“认识你自己。” 一部科学与哲学的辩证发展史 本书为已故著名哲学家萧焜焘先生所著,旨在构建一个唯物论的新体系。本书从古希腊一直论述到20世纪,通过对两三千年来的科学与哲学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从“认识能力的辩证发展”出发,揭示了从智力、能力到神力的辩证圆圈运动,揭露了哲学与科学发展的“逻辑必然性”,论证了马克思哲学唯物论现代化形态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