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85中篇小说卷)
作者简介
吴义勤,文学博士,教授,博土生导师。现为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
内容简介
井 陆文夫 一、信息中心的信息 东胡家巷里有个信息中心,专门提供有关饮食男 女方面的消息。这个中心不是新近创办的,它的存在 至少也有两百年。它不设主任和顾问,召集人实际上 是一口井,一口古老而又很难干涸的井。 这口井坐落在东胡家巷的西头,在朱世一家的小 楼下,围墙外、石库门的右半边,隐蔽在一棵香樟树 的下面。树下用砖头支着两根长条石,算是石凳,给 到井边来劳作的人搁菜篮、等空当,坐在上面闲聊天 。东胡家巷在一九七八年之前没有自来水,半条巷子 里的人都是靠这口古井过活的。一九七八年之后虽然 通水了,但也不是家家都有水龙头,何况那井水冬暖 夏凉,又不花钱,那些不能挣钱却很会花钱的阿婆和 阿姨们,还是乐意到井边来洗衣、洗菜、淘米。趁此 机会每日举行一两次非正式的办公会议,提供和交流 各种信息,使这个古老的信息中心不因自来水的冲击 而自行倒闭。你别瞧不起这个古老的信息中心,它的 常委们都是东胡家巷里的活字典,法院和派出所经常 要向她们咨询,当然,她们总是乐于尽义务,从来不 收咨询费。 阿婆和阿姨们到井边来集会时,总是不慌不忙, 先把菜篮、木盆、搪瓷盆、塑料盆、吊桶等等放在条 石上,然后抬起头来看看朱世一家的小木楼。话题经 常是从这座小木楼开始,由此及彼,慢慢地延伸开去 。因为这座小木楼里经常会发生一点骚动、变异,容 易被人们当作话搭头。 远在二十多年前,井边上的常客们就在小木楼的 窗户里有过重大的发现,看见那住在楼上的朱世一抱 着一个年轻的姑娘在亲嘴!这事儿何等了得,立即像 弄堂风似的吹遍了东胡家巷:“不好,朱世一有对象 了,那姑娘漂亮得像个仙女似的!”那时候的朱世一 已经三十多岁了,参加工作也有七八年,大龄青年好 不容易找到个仙女,这事儿又有什么不好呢?原因很 简单,东胡家巷里的人对朱世一的印象不好,恨不得 这小子打八辈子的光棍,或者是被母夜叉迷住了头。 这小子说起来也是个世家子弟,据说他的曾祖父曾经 见过慈禧太后,这事情谁也没有见过,只见过他的父 亲抽大烟、吸白粉,急匆匆地活了不到三十年;他的 妈妈也从来不事生计,靠变卖家当度日。先是卖古董 、字画,接下来便卖家具,卖绣品,卖瓷碗瓷盆、果 盒、水盂、蜡烛台、铜面盆、红漆马桶、红木小件等 等的小零碎。卖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已经四大皆空,连 房子也典给了一个做生意的,他自家住在楼上还得付 房钱。卖得好啊!新中国成立后划成分时朱家却被定 为城市贫民。当时的工作组也曾有过怀疑,这样的人 家能不能称作城市贫民呢?一查,却又发现朱世一新 中国成立前在万康钱庄学过三年生意。卖光吃光前账 了结,学生意是徒工,算作工人阶级。毫无疑问,朱 世一的家庭出身是城市贫民,本人成分是工人,响当 当的。当时,东胡家巷里的活字典们也在井边议论, 说是朱世一这小子不能算作工人阶级,那万康钱庄是 他舅舅开的,老娘舅害怕他们母子二人月月去借钱, 便在钱庄里吃个空额,朱世一是拿干薪的。没用,干 薪湿薪都是薪,成分是根据新中国成立前三年主要的 生活来源而确定的,朱世一只能算是工人阶级。想不 到这个成分比万贯家财还可贵,若干年间简直成了一 种爵位,入党、做官,直至参加“文化大革命”都可 以优先。朱世一立即成了里弄里的积极分子,依靠对 象,很快就参加了工作,成了国家干部。二十八岁入 了党,三十岁上当科长,在区里管工业。当然,朱世 一的飞黄腾达也不完全是靠成分,这小子是另有一功 的。可他在东胡家巷里还是老腔调、老脾气,没有因 为成了工人阶级而有所改变。他又酸又鬼又吝啬,又 有那么一种好像不屑于计较的大少爷派头。吝啬和大 派是一对矛盾,这矛盾的产生倒是和他的出身有关系 。世家子弟视黄金如粪土,没落后代是靠卖红木小件 过活的,一对矛盾统一在朱世一的身上,形成他是说 大话而用小钱。他好像对什么都不在乎,说起来他家 里什么都有过,无啥稀奇。可是他家里有只新吊桶, 却不大舍得用,因为那吊桶绳是黄麻做的,容易烂。 要打水时便伏在楼窗上等机会,看见有人到井边来时 便下楼,借人家的吊桶用一回。用就用吧,嘴里还要 啰里啰嗦的:“你这根吊桶绳烂啦,拉在手里滑腻腻 的,换根吊桶绳又不花几个钱,看你啬的!”世家子 弟即使穷到底,那点儿架子还是有的。朱世一自视甚 高,不屑与巷子里的市井小民合流,特别是对那些常 到井边来的姑娘大娘儿们看不起,太俗气。朱世一也 想老婆,想得还挺热,可他对老婆有世家的标准,要 求优雅、高贵,漂亮得像戏台上的大小姐,那大小姐 好是好,可是侍奉她们要花很多钱,要她们侍候男人 更是不行的。朱世一请不起丫鬟花不起钱,自己又要 当老爷,矛盾统一:找个老婆既要能当小姐看,又要 能当丫鬟使。用此标准来找对象,东胡家巷里当然是 空的。东胡家巷里的妇女们对他也不客气,常在井边 上指东说西,刺刺那个朱世一。可她们自己也不注意 ,说着说着便要开些粗俗的玩笑,讲床上的事体。朱 世一听了便要骂:“闭上你们的臭嘴,这些秽话亏你 们说得出来的!”可他自己却常常躲在窗子后面偷看 姑娘儿们的大腿,吓得姑娘儿们在井边上蹲下来时, 都把背脊梁朝着他的窗子口。井边上的人看人不论成 分,不计官位,的的确确是重在表现,她们对朱世一 的飞黄腾达很不服气,只有一点聊以自慰:这小子三 十岁上还没有找到老婆,那是天有眼,活报应!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