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中文教育概论(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
作者简介
蔡永强,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汉语语法学、国际中文教育、汉语学习词典学,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出版专著《汉语方位词及其概念隐喻系统》《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汉语读写教学一体化研究》等五部,编写国家级规划汉语教材、论文集及工具书等十余部。曾于日本爱知大学讲学,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中方院长。
内容简介
国际中文教育是一个新兴学科,也是一个交叉学科。这个学科横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等不同的学科。70多年来这个学科的名称从对外汉语教学变为汉语国际教育,现在又更名为国际中文教育。名称虽然变了,学科的内涵并没有变,关心的内容都是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有关问题。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涉及的问题很多:既包含教什么的问题,也包含怎么教的问题,还包含学习者怎么学的问题。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一个学科,必然要研究学科的历史、学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三点是支撑一个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因素。蔡永强教授主编的这部《国际中文教育概论》就是因应学科发展的需要而编写的。
2019年12月在长沙召开了第一届国际中文教育大会,这标志着汉语国际教育已经开始转型,进入了国际中文教育时代。2022年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被列入了国务院学科目录,标志着国际中文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没有设在中国语言文学门类之下,而是设在了教育学门类之下,这是关乎学科发展方向的重大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概论》的问世恰逢其时。永强教授和他的团队抓住了事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关键节点,对国际中文教育这个学科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对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对学科基本理论和学科框架进行了论证,对语言教学法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阐释,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文化教学和语言要素教学的具体方法和教学模式。以上这些内容都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最基本的知识,在当前形势下特别需要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评估。这里边就包含了国际中文教育这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学科认知和学科方法论。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专门探讨了国际中文教育资源建设的问题,这是当前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资源建设是学科基本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尤其是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更是当前迫切需要的,例如语料库、智慧教学平台、教材资源库、外向型词典、科研支持系统、短视频资源、课程资源等等。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得到了积极的响应,中国的企业也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走了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生根。这些国家中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学习者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出现了“中文+专业”的教育模式。在“中文+”背景下,专门用途的汉语教学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科技汉语、医学汉语、商务汉语、旅游汉语、工业汉语、职场汉语、体育汉语等专门用途的汉语教学模式和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部教材专门以一章的篇幅来探讨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的问题,这已经触及了国际中文教育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
与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并行发展的还有国际华文教育领域,这个领域起源于海外华人华侨教育,但是从国际华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来看,华文教育与国际中文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因此,这本书也专门以一章的篇幅来探讨华文教育的相关问题。国际华文教育与国际中文教育毕竟还是有区别的,如何促进国际华文教育与国际中文教育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
语言测试也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中文测试包括汉语水平考试,如HSK考试,也包括汉语能力测试,如C-Test考试。语言测试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和评估,也是对学习者学习成绩的评测。
教师、教材、教学法是国际中文教育的基础,它们合起来被称为“三教”问题。而这三个问题当中最重要的是教师问题。因此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关键的关键,教材也好,教学法也好,都必须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这本书专门讨论了教师教育和教师职业发展的问题。
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还专门对学科发展进行了前瞻性讨论,对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论述。综观以上内容,我认为《国际中文教育概论》全面系统地触及了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大部分问题,填补了当前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空白。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工具。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与ChatGPT相关的讨论成了热门话题。ChatGPT对国际中文教育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所有从业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有人甚至担心国际中文教师这个职业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就我们目前所看到的情况来说,ChatGPT 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多于挑战。教师和学习者如果运用得当,它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国际中文教育的辅助工具。这就需要我们在教材编写、词典编写、课程设计、教学路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作出较大的调整,尤其是在思维方式方面要进行实时更新。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会给很多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对这个变化要有预期并做好相应的准备。我们曾尝试让ChatGPT帮助我们进行某一具体课程的课程设计,帮助我们进行同义词辨析,帮助我们生成短课文,帮助我们搜索参考文献,帮助我们按照要求造句等等,它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可以大大减少教师在备课中的工作量,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造出可以讨论的话题。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ChatGPT的智能与人类的智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在聊天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它的中文知识储备是相当有限的,又不懂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道理,它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在百科知识和专门知识领域要特别小心。例如下面一段对话:问:你知道林黛玉倒拔垂杨柳这个典故吗?
答:是的,我知道这个典故。林黛玉倒拔垂杨柳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场景,描述了林黛玉对父亲的爱和对家庭的忠诚。当她的父亲受到了姥爷的冤屈,她决定为父亲洗刷名誉,于是她倒拔了垂在庭院中的杨柳,向姥爷证明自己的决心和勇气。这个场景鲜明地表现了林黛玉的坚定不移、忠诚不渝的性格。
问:你说得有道理,但是你也知道林黛玉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吗?
答:是的,我知道林黛玉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因为不满自己的儿子被白骨精抢走,于是她决定前去营救。她在途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考验,最终成功地救回了自己的儿子。这个故事彰显了林黛玉作为一个母亲的爱心和勇气,也体现了她作为一个女性的不屈不挠和坚强。从上面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机器毕竟是机器,我们千万要小心,不要被它误导。像所有的工具一样,用好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用不好可能会伤及自身。《国际中文教育概论》对现代教育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关注不够。自从2019年底发生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以来,网络教学几乎成了国际中文教育的唯一途径,很多人总结出了网络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并对网络教学的前景进行了预测。伴随着学习者学习需求多元化的现实,教学模式和教学路径也必然会发生多元化的转变。这样的转变势必会带动教学方法的转变,这是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
关于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中的学术研究问题,这本概论关注得不够。第二语言习得的问题是国际中文教育绕不过的话题,可惜这本书在这方面着墨不多。
永强教授在一线从事国际中文教育工作多年,既有在国内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教学和管理的经验,也有在海外孔子学院担任院长的经验。这些年来他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研究和思考是很深入的,很多观点都是切中肯綮的。这本书的团队成员都是活跃在国际中文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国际中文教育概论》的出版一定可以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