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很有事(明清宫廷小人物的日常)(精)
作者简介
王一樵,台湾政治大学文学学士,台湾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台湾大学哲学博士,受教于思想史家王汎森先生,专攻明清社会文化史和思想史。曾获“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奖学金,参与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整理,并热衷于历史档案数据库建设。现执教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除学术专著外,作者还发表了《明清之际云庄大易师程智与其弟子的师友社群》(2016)、《近二十年明清书籍、印刷与出版文化相关研究成果评述》(2016)、《从“辅翼圣教”到“改正经传”:林希元思想研究——并讨论一些有关“理学祖”的儒学宗教化现象》(2015)和《从“吾闽有学”到“吾学在闽”:十五至十八世纪福建朱子学思想系谱的形成及实践》(2011)等学术论文。他初次尝试的通俗历史著作《紫禁城里很有事:明清宫廷小人物的日常》是他在十多年来阅读明清一手档案的基础上写作的宫廷小人物故事集。 作者电子邮箱:ichiaowang@cuhk.edu.cn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明清宫中人的生活 日常与昔日身影 我的授业恩师王汎森先生曾在《时代关怀与历史 解释》中写道:“一个关心时代的史学家有可能将他 的关怀、时代境遇与史学工作叠在一起,成为一面三 棱镜,映照他所属的时代。”这一本聚焦明清宫中人 的小书,诚如一面“三棱镜”,一方面源自我心中的 时代关怀,也出自一些生活际遇,更包括了自己多年 来从事明清档案研究工作的心得体会。书中许多故事 都是我在研究中的有趣发现,书写与构思的过程虽然 漫长,但细细想来,更有十多年来求学与研究中不少 温暖记忆。 2002年,我初到北京,那时候正是秋初时分,气 候正好,我便时常造访故宫。昔日书本上的知识化为 实际,实地感受到一种更深刻的情感触动。古老的殿 宇楼阁不再只是史料文献中的字句,而是厚实的人文 历史积累。漫步在紫禁城的中轴线,随着参访的游客 走在古老的宫殿群中,时间蔓延成一种超脱现实的氛 围,心灵深处也产生了莫名的震动。 还记得那时候趁着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短期学习交 流的机会,我时常拿着谷应泰编著的《明史纪事本末 》,一边准备学科专业知识,一边趁课余时间尽可能 去故宫,或是在北京各处转转。由课堂走到历史的现 场,体会、感受文字笔墨描述的昔日故迹,相当令人 兴奋。兴许,这本书的发端就在那时:我想用文字记 录下这份来自历史文化的感动。 往后的十多年,我一直在明清史研究的道路上埋 首努力,投入到明清内阁大库的档案整理中,将青春 岁月付出在这份数量庞大的历史文献里。这些精彩的 宫廷故事以及宫中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其实都来 自最无趣的文书整理。每天大量的阅读,日复一日整 理内容和编写摘要是这本小书的源头。或许我该这样 说,这些明清以来的官方档案文书与史料文献里,一 直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但它们一直沉睡在堆积如山 的庞大案卷里,静静地等待有缘人的到来,让故事可 以被诉说,无声众人的生命际遇可以被后世传讲。 书中各章的撰写时间跨度相当大,编辑成书的过 程中参考了各方面的修订意见,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感 受,将内容依照时间先后顺序,由明代渐至清代初期 ,再由乾嘉时期,逐渐铺陈至嘉、道、咸以来宫廷文 化的相关人、事、物,最终将叙事延伸至晚清、民国 前后的宫中人回忆。希望通过这样的安排,能够在文 字叙述中产生“也同欢喜,也同悲愁”的氛围,让读 者走进这些为史家所忽略的宫中人的生活,随着各章 的叙事,感受宫廷里各个小人物在生命际遇上的喜乐 与忧愁。 我们阅读这些宫中人的记录时,或许会有一些错 置的问题,把自身的情感与关怀植入这些叙事情节之 中,但也许这些宫中人所留下的这些回忆文字,是为 将其这一生在紫禁城中的见闻,以及宫廷中的各种日 常生活细节,还有自己生在其中的各种独特的人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