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水红烛/双桅船名家经典读本

死水红烛/双桅船名家经典读本
作者: 闻一多
出版社: 少年儿童
原售价: 10.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死水红烛/双桅船名家经典读本
ISBN: 978753249339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悼玮德 这样一个不好炫耀、不肯盘剥自己的才力的青年 作 家,他的存在既没有十分被人注意,他的死亡在社会 上谅 也不算一件了不得的事。这现象谈不到什么公平不 公平。 在作品的产出上既不曾以量胜人,在表襮自己的 种 种手法又不像*过一次心,结果,他*着社会的漠视 ,还 不是应该的?玮德死了,寂寞地死了,在几个朋友的 心上 自然要永远留下一层寂寞的阴影,但除此以外,恐怕 就没 有什么了。历**的定价是按成绩折算的。这人的成 绩 诚然已经可观了,但他前途的希望却远过于他的成绩 。 “希望”在深知他的人看来,也许比成绩还可贵 ,但深 知他又怎么着,你能凭这所谓“希望”者替他向未来 争得 一半个煊赫的地位吗?地位不地位,在玮德自己本是 毫 不介意的(一个人生前尚不汲汲于求知,难道死后还 会变 节),倒是我们从此永远看不到那希望形成灿烂的事 实, 我们自己的损失却大了。 玮德死了,我**不以私交的情谊来哀悼他。在 某 种较广大的意义上,他的死*是我们的损失,*令我 痛惜 而深思。 **的躯体残毁到这样,**的灵魂又在悠久的 文 化的末路中喘息着。一个孱弱如玮德的文人恐怕是担 不 起执干戈以卫社稷的责任的,而这责任也不见得是从 事 文艺的人们*适宜的任务。但是为绵续那残喘中的灵 魂 的工作设想,玮德无疑是合格的一员。我初次看见玮 德 的时候,便想起唐人的两句诗:“几度见诗诗尽好, 及观标 格过于诗。”玮德的标格,我无以名之,*好借用一 个时髦 的话语来称它为“中国本位文化”的风度。时贤所提 出的 “本位文化”这名词,我不知道能否应用到物质建设 上,但 谈到文学艺术,则无论新到什么程度,总不能没有一 个民 族的本位精神存在于其中。可惜目前这西化的狂热中 , 大家正为着摹仿某国或某派的作风而忙得不可开交, 文 艺作家似乎还没有对这问题深切地注意过。即令注意 到 了,恐怕因为素养的限制一时也无从解决它。因为我 所 指的不是掇拾一两句旧诗词的语句来装点门面便可了 事 的。事情没有那样的简单。我甚至于可以说这事与诗 词 一类的东西无大关系。要的是对本国历史与文化的普 遍 而深刻的认识,与由这种认识而生的一种热烈的追怀 ,拿 前人的语句来说,便是“发思古之幽情”。一个作家 非有 这种情怀,决不足为他的文化的代言者。而一个人除 非 是他的文化代言者,又不足称为一个作家。我们既不 能 老恃着。Pearl Buck在小说里写我们的农村生活,或 一二 准Pearl Buck在戏剧里写我们的学校生活,那么,这 比小 说戏剧还要主观、还要严重的诗,*不能不要道地的 本国 人,并且**地了解,真诚地爱慕“本位文化”的人 来写它 了。技术无妨西化,甚至可以尽量地西化,但本质和 精神 却要自己的。我这主张也许有人要说便是“中学为体 ,西 学为用”。对了,我承认我对新诗的主张是旧到和张 之洞 一般。惟其如此,我才能爱玮德的标格,才极其重视 他的 前途。我并不是说玮德这样年轻的人,在所谓“中学 ”者 上有了如何精深的造诣,但他对这方面的态度是正确 的, 而向这方面努力的意向*是**天地在加强。梦家有 一 次告诉我,说接到玮德从厦门来信,说是正在研究明 史。 那是偶尔的兴趣的转移吗?但那转移是太巧了。 和 玮德一起作诗的朋友,如大纲原是治本国史的,毓棠 是治 西洋史的,近来兼致力于本国史,梦家现在也在从古 文字 中追求古史。何以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走上一个方向? 我 期待着早晚新诗定要展开一个新局面,玮德和他这几 位 朋友便是这局面的开拓者。可是正当我在为新诗的远 大 的前途欣慰着的时候,玮德死了,这样早就摔下他的 工作 死了!我想到这损失的意义,*不能不痛惜而深思。 P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