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作者: 吕思勉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中国通史
ISBN: 9787519300203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家贫,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研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有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等人。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作为我国现代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其史学专著《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中国近代史》等,均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内容简介

士以下的选举乃系古代部族,专制政治尚未兴起 时的制度,留遗下来的。其遗迹略见于《周官》。据 《周官》所载:凡是乡大夫的属官,都有考察其民德 行道艺之责。三年大比,则举出其贤者能者,“献贤 能之书于王。”《周官》说:“此之谓使民兴贤,人 使治之;使民兴能,出使长之。”俞正燮说:入使治 之,是用为乡吏(即比闾族党之长,见上章)。出使长 之,是用为伍长;这是不错的。比闾族党等,当系民 主部族固有的组织,其首领,都是由大众公举的。专 制政体兴起后,只是把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加于其上 ,而于此等团体固有的组织,并未加以破坏,所以其 首领还是出于公举的,不过专制的政府,也要加以相 当的参预干涉罢了(如虽由地方公举,然仍须献贤能 之书于王)。 在封建政体的初期,上级的君大夫等,其品性, 或者比较优良,但到后来,就渐渐的腐化了。由于上 级的腐化和下级的进步(参看第四章),主持国政者, 为求政治整饬起见,不得不逐渐引用下级分子,乡间 的贤能渐有升用于朝廷的机会,那便是《礼记·王制 》所说的制度。据《王制》说:是乡论秀士,升诸司 徒,日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诸学,日俊士 。既升于学,则称造士。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 于王,而升诸司马,日进士。司马辨论官材(官指各 种机关,谓分别其才能,适宜于在何种机关中办事) ,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然后因其材而用之。按 《周官》司士,掌群臣之版(名籍),以治其政令,岁 登下其损益之数,也是司马的属官。《礼记·射义》 说:古者“诸侯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其容 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其容 体不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 ”。以中之多少,定得与于祭与否,可见射宫即在太 庙之中。 古代规制简陋,全国之中,只有一所讲究的屋子 ,谓之明堂。也就是宗庙,就是朝廷,就是君主所居 的宫殿,而亦即是其讲学的学校,到后来,这许多机 关才逐渐分离,而成为各别的建筑(详见第十五章)。 合观《周官》《王制》《射义》之文,可知在古代, 各地方的贡士,是专讲武艺的。到后来,文治渐渐兴 起,于是所取的人才,才不限于一途(所以司马要辩 论官材,此时的司马,乃以武职兼司选举,并非以武 事做选举的标准了)。此为选举之逐渐扩大,亦即世 袭之渐被侵蚀。 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腐败的贵族,再也支持 不了此刻的政治。而且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 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 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而士人也有怀抱 利器,欲奋志于功名的。又有蒿目时艰,欲有所藉手 ,以救生民于涂炭的。于是君主和游士相合,以打击 贵族,贵族中较有为的,亦不得不引用游士。选举之 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然这时候,游士还是要靠上 级的人引用的。到秦末,豪杰起而亡秦,则政权全人 下级社会之手,更无所谓贵族和游士的对立了。此为 汉初布衣将相之局(《廿二史札记》有此一条,可参 看)。在此情势之下,用人自然不拘门第,世袭之局 ,乃于此告终。 汉以后,选举之途,重要的,大概如下所述: (一)征召:这是天子仰慕某人的才德,特地指名 ,请他到京的。往往有聘礼等很恭敬的手续。 (二)辟举:汉世相府等机关,僚属多由自用,谓 之辟。所辟的人,并无一定的资格,做过高官的人以 至布衣均可。 (三)荐举:其途甚广。做官的人,对于自己手下 的属员,或虽未试用,而深知其可用的人,都可以荐 举。就是不做官的布衣,深知什么人好,也未始不可 以上书荐举的,并可上书求自试。此等在法律上都毫 无制限,不过事实上甚少罢了。 (四)吏员:此系先在各机关中服务,或因法律的 规定,或由长官的保荐,由吏而变做官的。各机关中 的吏,照法律上讲,都可以有出路。但其出路的好坏 ,是各时代不同的。大体古代优而后世劣。 (五)任子:做到某级官吏,或由在上者的特恩, 可以保荐他的儿子,得一个出身,在汉世谓之任子( 亦可推及孙、弟、兄弟之子孙等)。任的本义为保, 但其实,不过是一种恩典罢了,被保者设或犯罪,保 之者,未必负何等责任的。任在后世谓之荫。明以后 ,又有荫子入监之例。即使其入国子监读书。国家既 可施恩,又不令不学无术的人滥竽充选,立法之意, 是很好的。惜乎人监读书,徒有其名罢了。 (六)专门技术人员:此等人员,其迁转,是限于 一途的。其技术,或由自习而国家擢用,或即在本机 关中养成。如天文、历法、医学等官是。(此制起源 甚古。《王制》:“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 官。”即是。) (七)捐纳:这即是出钱买官做。古书中或称此为 赀选,其实是不对的。赀选见《汉书·景帝本纪》后 二年,乃因怕吏的贪赃,假定有钱的人,总要少贪些 ,于是限定有家赀若干,乃得为吏。这只是为吏的一 个条件,与出钱买官做,全然无涉。又爵只是一个空 名,所以卖爵也不能算作卖官的。暗中的卖官鬻爵, 只是腐败的政治,并非法律所许,亦不能算作选举的 一途(历代卖官之事见后)。P110-112 民国以来畅销不衰的国史经典读本 与钱穆《国史大纲》并世而立,各有所长。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严耕望  编著中国通史的,最易犯的毛病是条列史实,缺乏见解,……极为枯燥。及吕思勉先生出,有鉴于此,乃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顾颉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