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 叶嘉莹作品四本(共4册)

套装 叶嘉莹作品四本(共4册)
作者: 叶嘉莹|
出版社: 特殊出版社
原售价: 316.00
折扣价: 183.30
折扣购买: 套装 叶嘉莹作品四本(共4册)
ISBN: 7000860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19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在淡江大学与辅仁大学任兼职教授。1960年代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曾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再度赴美,在耶鲁大学、印地安那大学讲学,199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19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2008年,荣获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2年6月获聘中央文史馆馆员,2013年荣获由中央电视台、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 叶嘉莹一直从事中国古典诗词的教研,擅长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把当代西方文学概念融会、应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探讨和诠释中。她天资敏慧,才思出众,加上典雅细腻的文笔,以及浮世坎坷的忧患经历,使她在谈诗论词之际,以直悟配合精析,见解独到,卓然成家。

内容简介

第一讲 清词的复兴 清朝的词在中国文学历 史上,是词这种文学体式的 复兴时代。为什么说是词的 复兴时代呢?因为从宋朝以 后经过了元和明两朝,而元 朝兴盛的是曲(如散曲), 是杂剧(如王实甫的《西厢 记》);明朝兴盛的是传奇 ,像汤显祖的《牡丹亭》之 类。元明两代流行的是散曲 、杂剧和传奇。 我在以前的文稿中曾提 过词跟诗是不同的,曲子跟 词也是不同的(请参看叶撰 《论浙西词派》一文,见一 九九五年六月份《中国文化 》)。词要曲折深隐才是美 ,而曲子则要写得浅白流畅 才是美。词要有言外之意, 而曲则是说到哪里就是哪里 ,不需要有言外之意的联想 。关汉卿写过一套曲子,我 只念两句给你们听,关汉卿 说他自己:“我是蒸不烂、 煮不熟、捶不扁、爆不破、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是 说他自己个性的坚强,这种 文学体式是让人这么一说一 唱,当下就觉得很好,它不 是让你去想它有什么言外的 意思。你一念就很痛快,曲 子的好处就是明白流畅,能 让人读后感到痛快淋漓的就 是好的作品。因为元、明两 朝曲子流行,所以元、明有 些文人就用写曲的办法来写 词,他们只是追求写得像曲 这样地流畅,什么都说完了 ,也就失去了词特有的曲折 深隐、富于言外之意的美学 标准。但是到了清朝,词恢 复了这种深隐曲折、有言外 之意的美学标准,所以清朝 是词的一个复兴时代,因为 它重新找回了词的美学标准 。 元朝、明朝文人都写曲 ,所以词写得不好,为什么 到了清朝词又写得好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