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精)
作者: 刘余莉|
出版社: 浙江教育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3.00
折扣购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精)
ISBN: 9787572268212

作者简介

刘余莉,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群书治要》传承委员会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及思想理念研究”首席专家,人民网理论频道文化教育专家。长期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曾三次应邀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主题演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在《人民日报》等重要报刊和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发表《坚持胸怀天下》《“第二个结合”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等理论文章数十篇。

内容简介

"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中华民族历史经验,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形成的民族实体不是56个民族的简单叠加,而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高度认同统一,具有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大一统”的政治架构,实现了国家的安定强盛。“多元一体”达到的是“和而不同”的境界。“古代中国人的眼里,‘中国’就是‘天下’,也就是被看作是一个‘世界’。所以中国人常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并不是现代西方人所指的一个‘民族国家’的‘统一’或‘分裂’……而是一种‘世界’的分崩离析和重归‘大一统’。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分分合合,纷争不断,但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大趋势是整个历史发展的主线,而且即使是在‘统一’的时期……仍然允许在某些地区、某一阶层、某种行业中保持它的特殊性。”这就是“和而不同”的中华文明所体现出的多样和统一的辩证关系。 中国古人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成熟的政治架构和国家协调模式。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这种成熟的国家模式出现的时间远早于其他任何文明所建立的政权。此后“百代都行秦政法”,不仅政治统一,而且思想统一、文化统一、经济统一、军事统一。纵观中国历史,“合”的时间占三分之二,“分”只占三分之一。中华民族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可久可大之功”。在整个世界历史上,其他任何一种文明、一个民族,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都未曾实现过这样的成就。中国历史上长期统一的历史经验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提出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凸显了中华文明价值理念的优良传统和现实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本书紧扣“两个结合”,聚焦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一重大时代命题,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挖掘、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华,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有助于广大读者深刻把握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历史逻辑、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