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的智慧(思考与演讲的75个经典分析工具)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三世因果 现代汉语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时间词“过去、现 在、将来”,它们并非汉语所本有,而是跟“三生” 或“三世”有关的佛教外来词语,反映了佛教“过去 、现在、将来”三世因果报应之说。据说从唐朝起, 就成为汉语中常用时间名词。 佛教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来解释每个人为 何有不同的际遇与命运,将生前与死后的一切想象串 联其中,以使人产生敬畏之心,达到超自然的,向往 解脱生死烦恼的心灵寄托。 人有没有三世,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相信或者不相 信。人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东西就有灵魂。问题就 在于,当人死了之后,灵魂去哪里了呢?如果你认为 灵魂随着肉体生命的终结而消失,你当然就不会相信 三世轮回。如果你认为灵魂是不灭的,也许,你会认 为有三世轮回这回事儿。 我们常常听人说,我怎么收不到我的前世传递来 的任何信息?他的意思就是,他根本不相信三世轮回 这么一回事儿。的确,日常的体验是没有办法去验证 这件事的。你只能选择相信,不相信,或者半信半疑 。如果你要为自己深怀恐惧的灵魂找一个安身之处, 那也不妨相信一下吧。虽然,我并不相信。因果律 我对客观世界的因果律,倒是深信不疑。而且对 人的一生之中,前后的事件与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也是深信不疑的。 西方哲学史上,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绝大多数哲 学家,都相信因果律的客观存在。因果律表示任何一 种现象或事物都必然有其原因,即“有因必有果,有 果必有因”的有时间次序的前因后果的必然性,诚如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之意。 人生一世,有不同的努力(不同的因),而得到不 同的命运(不同的果)。俗语云:“事在人为”“人定 胜天”,即是基于因果关系而强调人必须努力拚搏奋 斗的说辞。 当然,也有人,如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质疑 因果律的客观性。他认为,因果关系只不过是思想中 的习惯性联想,完全是人的主观联接。休谟的质疑, 其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不要陷于错误的因果,而流于 诡辩胡说。比如,你刚刚不小心放个屁,紧接着天就 下起大雨。虽然二者有时间次序,你却不能声称大雨 是你用屁打下来的。 中国也有讲因果报应的文化传统。《周易·坤· 文言》: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 有余殃。”中华民族是一个重家庭、敬祖先的民族, 大都相信祖上积德行善,即可福荫后辈,如果祖上作 恶多端,当然就会祸害子孙。注意,这里讲祖上与自 己,以及自己与后代的因果关系,不同于佛教讲自身 的三世因果,也不是完全与直接的因果关系。工具价 值 三世因果说的工具价值是什么?它给我们思考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