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厢记
作者简介
90后剧作家、编辑,曾任《圆音》杂志副主编; 出版长篇小说《掩埋》 《白娘子》;文学点评作品出版《红楼厢记》《解毒红楼梦的禅文化》《缘来红楼梦一场》《误了悟了红楼梦》;散文集《来不及年轻就老了》《你来了茶刚好煮上》(台湾版)《不辜负为你茶的人》。 2020年担任无锡拈花湾舞台剧《叹息》编剧; 2022年,参加IP李时珍首发,并担任该IP电影编剧;
内容简介
脂砚斋批本《石头记》 第一回中,空空道人唱《 好了歌》,疯跛道人拍手 叫好,甄士隐却笑了一声 说“走罢”,甲戌本有眉批: “‘走罢’二字,如见如闻,真 悬崖撒手。非过来人,若 个能行?” “悬崖撒手”一词源于一 则故事:有一个人不小心 失足掉下了悬崖,庆幸的 是他抓住了悬崖上的树枝 ,悬挂在万丈深渊的崖壁 上。这个时候佛陀出现在 他的面前,他请求佛陀的 解救。佛陀告诉他:“只要 你放开手,我就能救你了 。”可是这个人认为放开手 就会掉进万丈深渊,始终 握着树枝苦苦支撑。佛陀 见其不听教诲便离开了, 不想却换来了这个人的谩 骂,不久后树枝便断了。 悬崖撒手后,常人的认 知是他一命呜呼,这是一 种曲解。身处绝境,手握 树枝不肯放下,这是一种 执着;放下手后“绝后再苏” ,这是一种自我的救助。 在这则故事中,“绝后”和“ 再苏”是需要分开,也是有 次第的。这个“绝后”指的是 念头的转换,一念之间, 也就是生死之间、善恶之 间,更是顿见本来面目之 间。倘或过于执着,就是 一种法执,而这个“再苏”, 是明心见性,是自性的具 足。“悬崖撒手”更直接在讲 如何做到断疑生信。 甲戌本眉批“如见如闻, 真悬崖撒手。非过来人, 若个能行?”放眼《红楼梦 》,关于人物的因缘果报 ,事物的本末究竟,曹雪 芹在谋篇布局时,埋下了 很多关于悬崖撒手的线索 。石头下凡历劫的缘起 《红楼梦》开篇交代石 头凡心已炽,想去那富贵 场的“温柔乡里受享几年”, 一僧一道听后,齐憨笑道 :“善哉,善哉!那红尘中 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 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 ,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 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 ,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 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 不去的好。” 一僧一道明确指出红尘 乐事,不能依恃,无常不 定,终究是到头一梦,同 时也建议石头“倒不如不去 的好”。凡心已炽的石头, 听到一僧一道高谈阔论红 尘的那些事情,正处于跌 入悬崖的状态,一席开示 的话已然听不进去,自以 为可以得到一僧一道的救 助,苦求再三。一僧一道 见势不可遏,便将石头推 向了红尘的万丈深渊,历 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正 如《红楼梦》开篇所写: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 一僧一道建议“倒不如不 去的好”,如同佛陀让那位 失足的人松开手一样,不 去执着和迷恋,才是真境 界。不管是公案中的那个 跌入悬崖的人,还是书中 的这块石头,最终都是一 意孤行,选择了一条不归 路。红尘谷底看似繁华, 一旦陷入,便是丧身;趁 还未跌入谷底,及时松手 ,便是自度。但众生我执 太深,明知是虎山,偏偏 涉险其中。甄士隐的梦中 救助 《红楼梦》第一回以神 话故事构建整本书的开篇 ,以梦的方式贯穿现实和 神话世界,开启了真假和 有无的双面世界。 甄士隐的出场便是大梦 一场,他在梦中听到一僧 一道且行且谈,云里雾里 不曾听得明白。甄士隐便 问:“适闻仙师所谈因果, 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 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 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 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 ,亦可免沉沦之苦。” 这个时候的甄士隐虽然 是在做梦,但是他已经处 在跌落悬崖的状态了。他 请求仙师大开痴顽,免沉 沦之苦的举动,如同跌入 悬崖的那个人在崖壁上苦 苦支撑,请求救助一样。 这是在梦境之中的救助 ,甄士隐醒来之后将梦中 的预示忘了一大半,从梦 中过渡到现实,醒来的甄 士隐正同女儿英莲于街前 玩耍,见到一僧一道走来 ,那僧哭着说道:“施主, 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 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 甄士隐听后认为是疯话, 也不去理睬,一僧一道追 着强调:“舍我罢,舍我罢 !” P3-7 ?作者悟澹历经十年,三次解读《红楼梦》压轴之作。 ?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 ?禅文化解读《红楼梦》,领悟修身之“断舍离”。 彩色印刷,锁线工艺,经典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