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器物看历史(共6册)(精)
作者简介
丹·希克斯 ,牛津大学考古学院当代考古学教授,皮特利弗斯博物馆世界考古学策展人。 威廉·怀特,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社会与建筑史教授。 罗宾·奥斯本(Robin Osborne),剑桥大学古典史教授,剑桥国王学院和英国学院的研究员。作品涉及考古学、艺术史和希腊历史。著有《雅典的转变:彩陶与古典希腊的创造》(The Transformation of Athens: Painted Pottery and the Creation of Classical Greece,普林斯顿,2018 年),和P.J.罗兹(P. J. Rhodes)共同创作了《公元前478 至前404 年希腊历史铭文》(Dynasty and Empire in the Age of Augustus: The Case of the Boscoreale Cups ,牛津,2017 年) ......
内容简介
第一卷 第一章 器物性 罗宾·奥斯本 引言 古代晚期的物质世界与希腊早期铁器时代的物质世界是否有显著差异,这一论题在学术界争议已久。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古代世界的社会发展基本停滞不前,技术进步微不足道,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奴隶制的盛行。奴隶制盛行不仅使劳动力变得廉价,还使其对立面,即能节省劳动力的设施成为当权者的既得利益。考古新发现,以及对古代文献明示和暗指内容的进一步考究,彻底修正了这一观点。古代世界的崩溃,加上随之而来的物质世界贫困的打击,见证了后来古罗马世界的经济生活是多么依赖于包含了整个巨大帝国的复杂的生产和交换网络。对器物性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变化及其重要性。古代世界晚期与《荷马史诗》世界的根本差异,就在于二者构成世界的物体和处理人类与物体之间关系的方法的不同。 在古希腊作为意义承载者的物体 希腊早期石器时代,即《荷马史诗》的时代,人类有能力进行相对复杂的金属工艺加工,不管是出于实用目的(就像锻铁技术的发展史一样,先是为了铸造更锋利的剑,后是为了铸造镰刀和更高效的犁),还是作装饰之用(珠宝的颗粒化和透雕等工艺)。《奥德赛》一书曾对铁的回火做了令人难忘的逼真描述,并用把木桩插入独眼巨人的眼睛使他失明之事来作比喻: 就像是铁匠将一柄嘶嘶作响的巨大炙热斧片或刨子插入冷水中,对其进行处理以使其回火,从而使钢铁更加坚硬。即便如此,橄榄木仍在独眼巨人的眼中嘶嘶作响。 然而,金属加工技术实现的是价值。当阿喀琉斯在帕特洛克罗斯的葬礼上举行比赛时,他摆出了各种奖品。其中“一块生铁,世上唯一能够将它掷出的人只有力大无穷的埃提恩(E?tion);但是现在,勇猛伟大的阿喀琉斯杀死了他,夺得了这件战利品”。阿喀琉斯宣称:“即使赢者有很多肥沃的土地,这块铁也足够他用5 个整年。他的耕夫牧人都不会因缺铁而进城购买,因为家中的铁是用不完的。” 但是,除了这些农业方面的用途,金属加工技术还生产出在工艺和历史上都令人着迷的产品。佩琉斯(Peleus)之子即阿喀琉斯刻摆出了为赛跑准备的奖品:一个银制的搅拌碗。这是一件艺术品,其容量只有6 斗,但它的美丽远胜大地上的一切珍宝,因为手艺精湛的西顿工匠将它打造,腓尼基人(Phoenicians)渡过雾气弥漫的水面将它运至港口,送给托亚斯(Thoas)作为礼物。伊阿宋(Jason)的儿子尤涅俄斯(Euneos)将它赠与英雄帕特洛克罗斯以买下普里阿摩的儿子利卡翁(Lykaon),使他不再为奴;现在阿喀琉斯将它作为纪念友人的纪念品。 在这个世界上,物体自身就已界定了其历史地位,划分了不可知之物与可知之物间的界限。这不仅在时间方面是正确的,在作家们描述宇宙空间感方面亦为真理。所以,赫西奥德发明了想象世界上重量最大的物体在太空中坠落来衡量世界规模的方法: 因为它的距离和由大地到阴暗的地狱一样远:一个铜砧从天空中坠落,历经9 个昼夜,第10 日到达大地;再一次,一个铜砧从地面坠落,历经9 个昼夜,第10 日到达地狱。(《神曲》) 但是,尽管这些创作于公元前8 世纪末或公元前7 世纪初的作品片段,显示出人们对于如何使用和表现物体的敏锐意识,但他们对这些技术为何能被发明并投入使用和对世界的本质知之甚少。 将物体放在它们应有的位置 探索世界的本质绝非易事。正如我在本书导言中所探讨的那样,它涉及理论与观察之间的复杂对话。而理论必然首先接受检验:只有在先前的猜想能通过观察被证实或否定的背景下,才能通过特定的观察催生出普遍性的结论。 人类历史只是我们理解宇宙起源的冰山一角。荷马与赫西奥德的史诗试图从人类衍嗣与政治权利这两个他们熟悉的创造性行为中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在赫西奥德看来,推动一代人向前的原动力首先是空间,其次是大地,最后是爱(性爱)。在《伊利亚特》中,波塞冬讲述了他是如何通过抽签与宙斯和哈迪斯(Hades)三分世界的:宙斯执掌天界,哈迪斯主宰冥府,波塞冬则掌控海洋,余下的则归他们三者共有。探索世界就要认识到器物可能有一段独立于人类活动之外的历史。按理来说,关键的一点是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如果同一种物质可以是冰一样的固体、水一样的液体、蒸汽一样的气体,那么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大的不同呢?万物只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水吗[ 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Thales)是这一著名观点的持有者]?或者是其他形式的空气[ 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的观点]?又或者是能量或火的不同的转化形式[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的观点]?又或者需要诸如泥土、空气、火和水等少量不同的物质来解释千变万化的世界[ 所以对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来说,爱与冲突是带来结合与分离的积极力量]?又或者说,这一切都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原子组成的?原子本身没有任何质量,但它们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丰富的世界(德谟克利特)。公元前6 世纪到公元前5 世纪,古希腊人将少量的观察结果与智慧理论结合起来,迅速探索出可能构成世界的全部方式。 这些理论的关键在于,通过引入非生物繁殖或人类政治生活的过程,将器物世界从人类世界分离出来。他们认为,在无限多样的特定器物背后,潜在的问题范围更有限,也更容易处理。更重要的是,物质世界的转变是不受任何超自然力量影响的。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超自然力量,但它们的介入对于人类所生活的物质世界来说并不必要。这一观点仍然存在争议,反对此观点的人则被贴上“有魔法”的标签。 与哲学家的思想实验相结合的是对实践的实际理解。尽管现存最早的力学著作是亚里士多德的《机械问题》(Mechanical Problems),且拜占庭的克特西比乌斯(Ctesibius)、阿基米德(Archimedes)和菲罗(Philo)的著作只能追溯到公元前3 世纪,但使用简单的机器,如杠杆、绞盘和(复合)滑轮,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 世纪。很明显,从滑轮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的力学问题并没有完全理解其工作原理,在这里,实际应用先于理论理解。但这种实际应用本身改变了人与物体之间的关系,改变了个人在与物质世界的关系中所能完成的事情,并清楚地表明,这种转变可以在不改变物体本质的情况下实现。 这些简单机器在概念上的重要性不应被低估,因为它们不再把人作为衡量标准。一个人在物质世界中所能做的事情取决于他能得到什么样的机械化帮助。 ?全球50多位知名学者联手打造 ?120多幅全彩高清精美插图 ?探究人类和器物之间绵延交织2500年的关系 ?解读人类过往、现在和未来的全球器物史 ?描绘人类如何创造器物,器物如何改变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