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皇帝祭天故事/隋唐长安城圜丘与祭天丛书

唐代皇帝祭天故事/隋唐长安城圜丘与祭天丛书
作者: 王效锋|责编:张增兰
出版社: 西安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8.90
折扣购买: 唐代皇帝祭天故事/隋唐长安城圜丘与祭天丛书
ISBN: 978755413574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三节 隋唐圜丘祭祀 的意义 隋文帝在大兴城修筑圜 丘祭坛,开启了长安圜丘 祭天的新时代。唐代前期 ,经历太宗、高宗、武则 天、玄宗对圜丘祭天礼制 的不断变革,唐代的圜丘 祭天礼仪逐渐定型。安史 之乱后,帝国辉煌不再, 圜丘祭天成为保持皇帝权 威的重要方式,受到重视 。 龙纪元年(889),昭宗“ 有事于南郊”,成为长安城 举行的最后一次圜丘祭天 。天祐元年(904),朱温强 迫昭宗迁都洛阳,长安城 被毁。持续314年的圜丘祭 天活动伴随一个辉煌时代 的“落幕”而终结。然而,持 续300余年的隋唐圜丘祭天 并非“繁文缛节”,而是有着 重大的政治、文化意义, 对隋唐帝国的政权稳固发 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圜丘祭天是维护 王朝统治的重要手段。 圜丘祭天是隋唐礼仪活 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 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在形 式和内容上得到不断发展 和完善,成为帝王加强统 治的重要手段,主要表现 在以下方面:  第一, 控制神权是保证政权合法 性的重要手段。 李斌城主编的《唐代文 化》一书中提到“任何政权 的持有者,都必须对其政 权产生的根据做出说明, 这种说明一方面反映了执 政者对其政权的认识与理 解,一方面反映了他们的 政权性质或他们执政的目 的”。祭天活动就是古代帝 王对其政权产生来源的诠 释,表达了其对自己执政 的理解,反映了其执政的 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