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以温柔赴余生(林徽因给女人的优雅课)

且以温柔赴余生(林徽因给女人的优雅课)
作者: 吴文雅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9.37
折扣购买: 且以温柔赴余生(林徽因给女人的优雅课)
ISBN: 978750938548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你是爱,是暖,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音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 前……”林徽因的这首经典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是她在儿子梁从诫出生不久后写给他的。但我们细 读这首诗,会发现这首诗其实也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 。因为她一生的成长故事何尝不是如此温婉动人,她 那温柔纯澈的天性何尝不像这春光一样。她一生的莫 逆之交金岳霖在她的追悼会上作下如此挽联:“一生 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恰如其分地概括了 她清雅贞静的一生。 一个人的美丽、聪明、漂亮可以是天生的,但优 雅从来不是。世上美丽的女子很多,但很少有人能够 将美丽与优雅融于一身,兼而有之。而林徽因恰恰就 是这么一个女子。 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黛瓦杏花。江南之地物华天 宝,人杰地灵,天生就有温润育人的因子,薛涛、李 清照、朱淑真、柳如是……莫不是出生在这块土地上 的才杰女子。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同样出生在这 样一方水土上——杭州陆官巷,这个景致秀丽的地方 给了林徽因一份天生的俏丽之姿。 她的祖父,曾任杭州知府的林孝恂非常疼爱这个 孙女,于是喜悦地吟咏起《诗经·大雅》中的句子: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 嗣徽音,则百斯男。”文王和周姜都是有着旷世奇才 的治世者,而他们的才华离不开他们的母亲和妻子, 所以林孝恂便为孙女取名为“徽音”,期冀她长大后 做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徽因”二字则是林徽因长大 成名后为与当时一位名叫林微音的男性作家区分而得 来的。 林徽因虽然出身仕宦名门,但她的童年生活过得 并不甜蜜。她的母亲何雪媛是父亲林长民在原配英年 早逝后娶的第二房,虽容貌端正,但出身商贾之家, 从小在父母的宠溺之下长大,没有读过书,固执任性 ,不善女工和持家,且脾气乖张,因此与林长民甚为 不合。何雪媛为林长民诞下两女一子,后来幼子、幺 女接连夭折,只有长女林徽因长大成人。因何雪媛未 能给林家续添男丁,林长民于是续弦再娶,娶了年轻 有文化的程桂林,将何雪媛撵到了后院,这给何雪媛 精神上带来了十分沉重的打击。 林徽因在这样的家境中长大,童年生活必定不会 快乐无忧,甚至可以说是敏感忧伤的。一边是父亲, 一边是母亲,林徽因夹在中间,感情的纠结可想而知 。梁从诫在纪念母亲的文章《倏忽人间四月天——回 忆我的母亲林徽因》一文中写道:“她爱父亲,却恨 他对自己母亲的无情;她爱自己的母亲,却又恨她不 争气;她以长姊真挚的感情,爱着几个异母的弟妹, 然而,那个半封建家庭中扭曲了的人际关系却在精神 上深深伤害过她。” 对于林徽因来说,母亲遭受的一切不公没有使她 变得阴郁孤独,她的倔强不屈之处也在于此。她要做 母亲的保护伞,她拼命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她5岁 开始跟着大姑母林泽民发蒙读书,6岁便能为祖父代 笔给父亲写家信,12岁承担起了料理家庭事务的重担 ……环境的不如意,促使林徽因变得早熟起来。 12岁那年,林徽因与父亲林长民曾有过这样一段 通信: 林长民:“知悉得汝两信,我心甚喜。儿读书进 益,又驯良,知道理,我尤爱汝。闻娘娘往嘉兴,现 已归否?趾趾闻甚可爱,尚有闹癖(脾)气否?望告我 。” 林徽因回信说:“本日寄一书当已到。我终日在 家理医药,亦藉此偷闲也。天下事,玄黄未定,我又 何去何从?念汝读书正是及时。蹉跎悞了,亦爹爹之 过。二娘病好,我当到津一作计。(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