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讲评《大学·中庸》(新一版)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陈生玺,1932年生,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著有《明清易代史独见》、《沧桑艳》(笺释)、《清史研究概说》(合著)、《帝国暮色——张居正与万历新政》,纂辑丛书《政书集成》(十卷本),主编《张居正讲评〈资治通鉴〉皇家读本》等,发表论文《清兵入关与吴三桂降清问题》《陈圆圆事迹考》《明清之际的历史选择》《秦始皇缘何焚书坑儒》等数十篇。
内容简介
\"【精彩书摘】:出自原文(书摘部分建议带有关键字),必须文字格式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张居正讲评】这一章是孔子的经文,这一节是经文中的纲领。孔子说:“大人为学的道理有三件:一件在明明德。上明字,是用工夫去明他。明德,是人心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的本体。但有生以后,为气禀所拘,物欲所蔽,则有时而昏,故必加学问之功,以充开气禀之拘,克去物欲之蔽,使心之本体,依旧光明,譬如镜子昏了,磨得还明一般,这才是有本之学,所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件在亲民。亲字,当作新字,是鼓舞作兴的意思。民,是天下的人。天下之人,也都有这明德,但被习俗染坏了,我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鼓舞作兴,使之革去旧染之污,亦有以明其明德。譬如衣服涴了,洗得重新一般,这才是有用之学,所以大学之道,在新民。一件在止于至善。止,是住到个处所不迁动的意思。至善,是事理当然之极。大人明己德、新民德,不可苟且便了,务使己德无一毫之不明,民德无一人之不新,到那极好的去处,方才住了。譬如赴家的一般,必要走到家里才住,这才是学之成处,所以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这三件在大学如网之有纲,衣之有领,乃学者之要务,而有天下之责者,尤当究心也。\" \"【编辑推荐】: ★张居正曾先后担任明穆宗隆庆皇帝的侍讲侍读、明神宗万历皇帝的知经筵官,可谓两朝帝师。本书浓缩了张居正对儒家政治思想的理解,是明清两代流行的读本。 ★本书曾出两版,颇受读者欢迎。此次再版根据原书重新校对,改缪纠偏,并对注释和译文进行修订,后出转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