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疤痕

历史的疤痕
作者: 编者:伴随编辑部|责编:李玉鹏//张喆
出版社: 北方文艺
原售价: 59.80
折扣价: 47.84
折扣购买: 历史的疤痕
ISBN: 978753173821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留发不留头,留 头不留发 乾隆三十年(1765年), 35岁的洪大容随朝鲜使节团 出使清帝国,到达北京后, 照例在正月初一盛装去朝拜 皇帝。朝拜之后,走出午门 ,有很多好奇的人围上来。 这时,“有两官人亦具披肩 品帽戴数珠,观良久不去” ,洪大容觉得很诧异,便上 前询问:“老爷熟看我们何 意?”两人笑容可掬地回答 :“看贵国人物与衣冠。”洪 大容追问道:“我们衣冠比 老爷如何?”两人都笑而不 答。 据洪大容事后记载,这 两个人是翰林检讨官,一个 叫吴湘,一个叫彭冠。此二 人围观的朝鲜衣物,其实就 是被清朝灭掉的明朝衣冠。 到北京的时候,这些朝鲜使 节团成了清帝国首都的一道 异样风景,不止这两个翰林 检讨,另一个李姓太常寺少 卿也曾经来问:“贵处衣服 是遵何代之制?”而另一个 叫周应文的读书人更好奇地 问:“贵处衣冠可是箕子遗 制否?”显然,清帝国的文 化人对于这种本来属于汉族 的衣冠已经不太熟悉了,对 它们充满了好奇。 其实稍早的时候,经历 过明清之际那一场天崩地裂 的老人是记得这种旧朝衣冠 的,这就是旧朝大明的衣冠 。对于曾经沧海桑田的人来 说,被迫改易服色,可能是 一个痛苦的过程。那时还是 顺治六年(1649年),也就是 明朝刚刚灭亡五六年的时候 ,尽管南明朝廷还在南方挣 扎,朝鲜还在东边坚持沿用 崇祯年号,可汉人却已经不 得不改易发服,以至若干年 后朝鲜使者来朝,国人却已 然忘却了自己民族的服装与 发式,足见当年剃发令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