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唐诗回唐朝
作者简介
朱丽,中华传统文化践行者,深耕唐诗领域30余年,善于精读古今中外名著,热爱文学创作。微信公众号“唐人儿”联合创始人,小红书“三姐妹读书”联合创始人,相信读书可以抗老,知识能够美颜。 王斌,大幕后的舞台工作者,拥有独特的幕后视角,善于通过舞台百味品鉴当下众生,在专业领域发表过多篇著作。精通中国古代史,深耕唐朝历史40余年,微信公众号“唐人儿”联合创始人。
内容简介
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携杨贵妃及小部分皇亲近臣逃往蜀中(今四川省)避祸,行至马嵬驿时发生军变,士兵杀死杨国忠,逼玄宗赐死杨贵妃后,太子李亨便和玄宗分道扬镳了。李亨带了一部分人马去灵武(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自立为帝,是为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那时候信息传递速度慢,李亨即位三天后,玄宗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退位”,他发布诏书任命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组织军队收复长安、洛阳,同时命其他几个儿子统领各路兵马平叛。此时,天下居然同时出现了两个皇帝,直到一个多月后,肃宗的使者到达蜀中,玄宗才得知这个消息。但为了平叛大计,玄宗只得让位。看似权力已经交接清楚,天下应当一心平定叛乱了,但此 时一股新生的政治势力正在疯狂生长——被玄宗诏命册封为四道节度使兼江陵大都督的永王李璘,横亘江陵,手握重兵,掌管财赋,他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被肃宗李亨抱在怀里的孩子了,而是在瞬息万变的政治风云中能够和父亲、哥哥分庭抗礼的王侯。得其家族真传,李璘也在权力和亲情面前坚定不移地选择了权力:他拒不接受肃宗的诏命,在江陵厉兵秣马,意图割据江南自立为王。 此时我们熟悉的大诗人李白,带着他“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无限热忱投奔了永王李璘,希望能在其麾下平定叛乱,施展自己在玄宗那里不得施展的才华。他作《永东巡歌十一首》为李璘摇旗呐喊。肃宗得知,龙颜大怒,便立刻封高适为淮南节度使,出兵剿灭李璘。 话说高适和李白,更是颇有渊源,想当年李白被玄宗召为翰林学士,吟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意气风发地来到长安,本以为可以治国理政,指点江山,谁料玄宗只把他当成一个文学弄臣,整天风花雪月、舞文弄墨,因他狂傲不羁,不久玄宗就赐金将他放还了。怏怏不乐的李白离开长安,和他的小迷弟杜甫四处云游,行至河南,遇到高适,三人才气绝伦且惺惺相惜,便一起踏遍青山,吟诗论文,成为至交好友。谁料十几年过去了,俩人摇身一变竟然成为两个阵营的敌人,再也不能推杯换盏、交心而论,只得兵刃相见争个你死我活,不由得让人唏嘘不已! 必须承认,在诗歌领域李白虽完胜高适,但在政治、军事上,他和高适却不可同日而语。面对李璘的叛军,高适攻心为上,使用反间计策反了李璘手下的大将季广琛,并采用疑兵之计,兵不血刃地击溃并擒杀了李璘,肃宗自此少了一个敌人,也失去了一个兄弟。高适出色地完成了使命,最终因功被封为渤海县侯。而李白呢?则因“从逆”沦为阶下囚。在狱中,他向老朋友高适写诗求救,在诗中称赞“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希望高适能念及旧情,施以援手。但高适作为一名深谙官场之道的成熟政治家,始终没有作出任何回应。倒是杜甫虽人微言轻,却忧急地为李白辩解,时刻关心他的安危,“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为了高官显禄,知己好友可以形同陌路;为了无上的权力,骨肉至亲也能自相残杀。回望历史,跌宕起伏的大时代总是粗暴地淹没个人的悲欢苦乐、抉择挣扎,最终的一切,只缩减到一个简单的指向性结果罢了。历时8年,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但各藩镇的节度使却纷纷拥兵自立,不服中央管辖,肃宗的子孙后代,也即将跌跌撞撞地为大唐王朝缓缓拉上帷幕…… 一、独特写作视角,唐诗唐史原来还能这样读 1. 唐诗化身文化使者,带你沉浸式浏览唐朝社会风貌。 2.唐诗唐史的怪味摩擦,既出其不意又合情合理。 二、文风清新优美,又生动活泼 三、共情当下,点醒自己 1.如果不躺平,一切皆有可能 2.控制不了的贪欲即地狱 3.还有诸多可以借鉴的人生模板 四、文字插画灵感来自画圣的变体插画 五、惊喜彩蛋,媒体融合让千年大唐“原音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