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历史(6)

中国国家历史(6)
作者: 编者:刘克明|总主编:刘军
出版社: 东方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6.90
折扣购买: 中国国家历史(6)
ISBN: 978750609245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白人习惯把种族;中突的根源归结为印第安人的 嗜血好战。印第安人对印白;中突有自己的解释,苏 族人坦率地承认“我们杀白人是因为白人杀我们。” 一位印第安首领曾经说过:“我不喜欢战争。我从未 当过侵略者。我战斗只不过是要保卫我的妇女和孩子 们。”1927年“美国印第安人部落大会联盟”在致芝 加哥市长的备忘录中,对几百年的种族;中突也提出 了如下看法:”印第安人杀白人,是因为白人夺走了 他们的土地,毁坏了他们的狩猎地,烧掉了他们的森 林,消灭了他们的野牛。”可是,”白人起来保卫他 们的财产被叫做爱国者,而印第安人要是做了同样的 事情则被称为杀人犯”。 白人与印第安人激烈;中突的根源在于文化的差 异和实际利害的矛盾,亨利.诸克斯’在1787年致国 会的报告中指出:“根深蒂固的偏见,内心的怨十艮 ,以及白人和印第安人相互之间在各种场合所采取的 行动,将永远不会使他们成为友好的邻居。一方急切 地保卫自己的土地,另一方则贪婪地想要取得它。由 于以前(双方)心里已被激怒,一点小小的冒犯便会带 来死亡,复仇随之而来,永无止境。于是无情的战火 被点燃,无辜无助者和有责任者均卷入其中。” 为了缓和这种冲突,19世纪50年代,联邦政府开 始对印第安人实行保留地制度。保留地是美国政府从 印第安人部落原有的土地中划出来供部落全体成员继 续居住的土地,其边界确定,范围有限,印第安人不 得随意离开,非印第安人也不允许擅自进入。内战前 后,越来越多的印第安部落被迫与政府签约而被圈入 保留地。到188。年全美共建立了141个保留地。至此 ,保留地制在全国范围内确立起来。保留地内的印第 安人处于军队和联邦官员的控制与监督之下,保留地 制度不仅使印第安人失去了原来的家园和故工,而且 剥夺了他们的自由和独立,对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造 成了巨大的伤害。 美国政府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大规模的武力征服 ,大约经过二十余年,彻底打败境内的所有土著部落 ,强迫他们签约进入保留地。印第安人迁入保留地后 ,即失去活动自由,也不能够取得传统的生存资源, 他们的社会活力遭到毁灭性打击,与白人社会基本隔 绝。保留地成为白人海洋中的孤岛。 正是由于白人和印第安人在土地等问题上的长期 )中突,加上白人社会长期丑化印第安人的形象,导 致彼此都对对方产生了恐惧和敌意。这一点在<与狼 共舞)中得到了细致刻画。电影中的主人公邓巴初到 西部,对当地印第安人充满了戒备,因为在他所生活 的群体中,印第安人被认为是无恶不作的“野蛮人” ,尤其是几个印第安人在夜里企图偷走他的马更是加 剧了他的担忧,因此他要把自己的装备藏起来以免落 入“敌”手。苏族人对邓巴最开始也是充满了敌意, 刚知道邓巴到来时,苏族部落甚至召开全体大会讨论 如何“对付”这个白人,他们担心后面会有更多的白 人入侵他们的家园。所以当邓巴将受伤的“握拳而立 ”(印第安人名)送回苏族部落时,部落中的妇女见到 他落荒而逃,部落中的土著人聚集起来要赶走这个不 速之客。但当苏族人知道邓巴救了“握拳而立”后, 便回访邓巴以了解其真实目的。在回访的过程中,他 们发现邓巴友好而热情,并非是要侵占他们的家园。 邓巴也努力扭转自己的形象,尽管语言不通,但仍努 力与苏族人交流,而苏族人尤其是“风中散发”(印 第安人名)也乐于与邓巴交流。在苏族人第二次拜访 时,邓巴用糖和咖啡招待他们。随着邓巴与苏族人的 接触越来越多,双方开始相互理解和接纳,苏族人试 图让“握拳而立”重拾英语,作为与邓巴沟通的桥梁 ,而邓巴也努力学习苏族语,并经常到部落作客,帮 助苏族人捕猎野牛,在苏族人与波尼族作战时帮助照 看留在部落中的家庭,甚至还有了自己的印第安人名 字一一”与狼共舞”,与被苏族人收养的白人“握拳 而立”结婚,融入苏族人的生活。邓巴的例子表明, 不同文明之间摆脱固有的偏见和价值观,通过对话和 交流实现和谐共存,是有可能的。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