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恋过往不负流年
作者简介
林清玄,**高雄人,**散文大师,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曾任**《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主编等职。二十岁出版**本散文集《莲花开落》,正式走上散文创作的道路;三十岁前揽尽**各项文学大奖;三十二岁与佛法结缘,入山修行三载,出山后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20世纪90年代***畅销的作品;四十岁出版“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被推为当代*具影响力的图书;五十二岁完成《林泉》、《清欢》和《玄想》,被选为**中学生**读物。 他从文学到佛学,悲智双运,情境兼容,不断创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三十多年来,他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风靡整个华人世界,被誉为海内外*有影响力的华语散文大师。
内容简介
从中华路走到汉口街的“台映试片室”时,发现 西门町在这二十年来的变化实在很大,许多广告牌和 街道虽然是原来的样子,却有一种陌生之感。 与从前的繁华相比,西门町有点像迟暮的美人, 白天已经掩饰不住皱纹,只有到了晚上,才勉强振作 精神,浓浓梳妆,然后走出一个徐娘来。 西门町有点老了,作为一个城市的老城区,这是 无可奈何的事,城市本来就是不断地变迁和移动的, 就像有一个出租车司机告诉我:“谁能想到从前到处 是稻田和坟墓的地方,现在叫作‘信义计划区’呢? 谁又会想到从前在偏远郊区的民权东路殡仪馆,现在 正好在台北市的市中心呢?” 西门町只是愈移愈偏远了。 那就像,我们心中关于西门町的记忆,也是** **地在变远,因为生命本来也是不断变迁和移动的 。 要到“台映试片室”时,使我想起年少时代对一 切的艺术都是那么狂热,把每个月几乎连分毫都难以 移动的生活费,挪出一部分去看电影、看表演、买书 。 后来觉得太**了,到处打听怎么样可以免费接 触到艺术,例如不买书,到图书馆去借书;例如不买 票,打听舞蹈、戏剧彩排的时间去看表演;例如打听 各家试片室的放片时间,去看**手的电影。例如万 不得已买票看表演,总买*便宜的票去坐前排的空位 ,后来我才知道凡是表演,前面一排的位置会留给大 官,十排、十二排则留给媒体和贵宾,我很庆幸许多 大官和记者没有时间去看表演。 “台映试片室”是我在学生时代常去看试片的地 方,通常试片都会有*详细的影片资料,甚至偶尔还 有饮料和点心招待。使得没有钱看电影的我,留下许 多温馨美好的回忆,我虽然不经常去看电影,但只要 是好电影,总会想办法写影评来回馈招待我的影片公 司。 **讽刺的是,在我从事传播工作以后,每星期 都有人招待我看表演、看电影,而我通常没有时间去 看,这时我就会期望,有一个隐在角落不知名的少年 ,会去坐那一个为我而空下来的位子。 我**到这随着西门町老去而旧了很多的“台映 试片室”,是来看我在世新电影科的同学余为彦导演 的新片《月光少年》。余为彦是我的同学中,少数真 正对电影有热情的人,在电影圈打滚了十几年,始终 坚持理想,从他参与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 他导演的《童*万岁》看来,他对电影创作实在有异 于常人的信念。 到了《月光少年》,他关注了植物人灵魂的问题 ,他关心着一个少年的幽微梦想,他对电影形式的创 新与电影艺术的信念,都使我有着感动之情——在这 温柔的月光下,我们能给少年什么样的爱呢?在无边 的黑夜,隐身于月光的少年,又有什么样的梦想与将 来呢? 失去远大梦想的少年,又和植物人有什么不同呢 ? **电影界*令人期待的地方,正是有一些电影 的**分子,他们对电影的人文、艺术、理想,始终 怀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并且努力实践。 走出“台映”,台北正午的闷热,使我感觉一种 如梦的气氛,想起从前和一些热爱电影的朋友,在月 光下的院子辩论电影的情景。 从前那种**人文、**艺术、**纯粹、** 理想的少年情境已经回不去了,这倒使我有点惭愧起 来。 正像我们走进西门町,又走出西门町;我们走进 某**的月光,又走出来,人生的经验亦然,生命是 不断在变迁和移动的。 而,月光,每**的月光都相似,每一片月光却 又那样不同!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