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名家讲解版:古文观止(精装)

名著导读名家讲解版:古文观止(精装)
作者: 〔清〕吴楚材〔清〕吴调侯编选 阙勋吾 张孝美 喻岳衡 陈蒲清 曹
出版社: 岳麓
原售价: 69.00
折扣价: 45.60
折扣购买: 名著导读名家讲解版:古文观止(精装)
ISBN: 9787553814995

作者简介

吴楚材,名乘权,字子舆,号楚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吴楚材与其侄吴调侯共同编成《古文观止》一书,还编了历史知识普及读物《纲鉴易知录》。 吴调侯,名大职,字调侯,浙江山阴(今绍兴)人。长期从事私塾教学,因与吴楚材编《古文观止》而留名后世。

内容简介

卷之一 周文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①?隐公元年》 【解读】 本文选自《左传》。这则史实在《春秋》中只有一句记载:“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这是典型的“春秋笔法”,文辞简约,一字见褒贬。不用兄弟之称,表明他们已无手足之情;言“克”,则把他们当作两个尔虞我诈、相互攻伐的君主来看待。孔子对周室衰微、道德沦丧的感慨尽在字里行间。但这种只记结局、略去史实过程的写法过于简约,不能让人详知其事。《左传》正是鉴于此,补充了这段文字。 顺承《春秋》的寓意,本文主要写了一个国君家庭内部的矛盾斗争,生动地表现了春秋时代贵族阶级为争权夺利不顾伦理道德的情形。姜氏的偏私、庄公的阴险、共叔段的贪得无厌,都跃然纸上。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描述历史事件,在叙述中隐含着褒贬,文笔绝妙,词义深远。 初②,郑武公娶于申③,曰武姜④。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⑥。公曰:“制,岩邑也,虢叔⑦死焉,他邑唯命。”请京⑧,使居之,谓之京城大⑨叔。 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旧传为春秋时曾做过鲁国太史的左丘明所作,后来又经过许多人增益。一般人认为它原是一部独立的历史著作,但也有人认为是左丘明根据《春秋》所作的编年史。据近人研究,它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的史料最后编订的。它按照鲁国先后十二个国君在位的年代,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春秋各国的重要史实,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先秦历史文学中一部优秀的作品。②初:当初。古文追述往事的常用词。③申:古国名,姜姓,在今河南南阳市。④武姜:“武”表示她的丈夫为武公,“姜”是她娘家的姓。⑤寤(wù)生:逆生,即胎儿出生时先下脚。寤,同“牾”,逆。⑥制:地名,西周属东虢,春秋属郑,在今河南荥阳市。⑦虢(Guó)叔:东虢国的国君。⑧京:郑邑名,在今河南荥阳市。⑨大:同“太”。下同。 祭仲①曰:“都城过百雉②,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③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④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⑤。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⑥。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⑦。公子吕⑧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⑨。子封曰:“可矣!厚⑩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①祭(Zhài)仲:郑大(dài)夫。“大夫”是周代官职等级名,当时分公、卿、大夫、士四等。②雉(zhì):量词。古代计算城墙,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③参:同“叁(三)”。④辟:通“避”。⑤滋蔓:滋长蔓延。⑥毙:倒下去。⑦鄙:边邑。贰:两属,两方管理。⑧公子吕:字子封,郑大夫,郑武公之弟。⑨廪延:郑邑名,在今河南延津东北。⑩厚:指土地扩大,势力雄厚。 大叔完聚,缮①甲兵,具卒乘②,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④,大叔出奔共⑤。 ①缮:修理,制造。②卒:步兵。乘:兵车。③鄢(Yān):郑地名,在今河南鄢陵西北。④五月辛丑:即鲁隐公元年(前722)五月二十三日。⑤共(Gōng):古国名,在今河南辉县,后被卫国吞并。段出奔共,故称“共叔段”。 书①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②,不言“出奔”,难之也。 ①书:指《春秋》原文。②郑志:郑伯的意图,暗指郑伯存心不良。 遂置姜氏于城颍①而誓之曰:“不及黄泉②,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③,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④,请以遗⑤之。”公曰:“尔有母遗,繄⑥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⑦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⑧。”遂为母子如初。 ①城颍:郑邑名,在今河南临颍西北。②黄泉:地下的泉水。这里指墓穴。③颍考叔:郑大夫。颍谷:郑边邑,在今河南登封市。封人:管理疆界的官。④羹:肉汁。这里指肉食。⑤遗(wèi):给,留给。⑥繄(yī):句首语气词。⑦阙:挖掘。⑧泄泄(yì yì):和上文的“融融”意思一致,都是形容快乐的样子。 君子曰①:“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②其是之谓乎? ①君子曰:这是《左传》作者用以发表评论的方式。②见《诗经?大雅?既醉》。匮(kuì):穷尽。锡:赐予,给予。这里有影响的意思。 【译文】 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来妻子,叫作武姜。姜氏生了庄公和共叔段两个儿子。庄公出生时难产,惊吓了姜氏,所以取名叫“寤生”,姜氏因此就厌恶他。姜氏喜欢共叔段,想要立他做太子,她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同意。等到庄公即位后,姜氏请求把制这个地方封给共叔段。庄公说:“制是很险要的地方,虢叔曾死在那里,其他地方就听从您的吩咐。”姜氏替他讨封京地,庄公叫共叔段住在那里,人们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说:“都市的城墙超过了一百雉,便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是:大城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得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地的城墙不合法度,不是先王的制度所规定的,您将要承受不了。”庄公说:“姜氏要这样,又怎能够避开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里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做好安排,不要使共叔段的势力滋长蔓延。一旦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难以除掉,何况是您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做多了不义的事情,一定会自取灭亡。你暂且等着吧。” 不久,太叔命令郑国西、北边区的城邑从属于庄公也从属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受不了这种两属的情况,您打算怎么办?如果要把郑国送给太叔,那就允许我侍奉他;要是不给太叔,那就请您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会自己害自己。” 太叔又把原是两属的地方收归自己所有,并扩展到了廪延。子封说:“可以采取行动了!他势力雄厚了,将会得到更多的人归附。”庄公说:“他既然不合礼义,人们就不会归附他,势力大了,反会垮台。” 太叔积极修筑城墙,储积粮草,制造铠甲和武器,编组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的国都。姜氏也将替他打开城门,作为内应。庄公得知太叔袭郑的日期,便说:“可以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征讨京城。京城的人也背叛太叔。太叔逃跑到鄢,庄公又追到鄢去征讨他。五月二十三日,太叔便逃到共地去了。 《春秋》写道:“郑伯克段于鄢。”为什么这样写呢?因为段的所作所为不像个做弟弟的,所以不说“弟”;像是两个敌国的君主打仗,所以叫作“克”;直称庄公为“郑伯”,是讽刺他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说这是他本来的意思,不说“出奔”,是难以明说其中的缘故。 庄公于是把姜氏安置在城颍,并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见面!”不久又后悔不应该这样。 颍考叔是在颍谷主管疆界的官,听到这件事,去给庄公进献物品。庄公赐他吃饭,他吃饭时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他回答说:“我有母亲,我孝敬她的食物她都吃过了,就是没有吃过国君赐的食物。请您让我把肉带回去献给母亲。”庄公说:“你有母亲可献食物,我独没有啊!”颍考叔说:“敢问这是怎么回事?”庄公说明了缘由,并且告诉了他自己很后悔。颍考叔回答说:“您何必为这件事情忧虑呢?如果挖地见到了泉水,再打一条地道在里面相见,还有谁会说不对呢?”庄公听从了他的意见。庄公进入地道时赋诗说:“大隧里面,母子相见,多么快乐啊。”姜氏走出地道时赋诗说:“大隧外面,母子相见,多么舒畅啊。”于是母子便像从前一样。 君子说:“颍考叔可算是个真正的孝子。他爱他的母亲,又扩大影响到庄公。”《诗经》上说:“孝子的孝心没有穷尽,永远影响和感化同类的人。”大概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吧。 1. 名家权威讲解。特邀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海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阮忠讲解。 2. 精选优秀底本。以岳麓书社2011年第5版修订的1982版《古文观止》为底本,将每篇文章简要提示部分进行删改增补,使之更适合学生学习和教师参考使用。 3. 专家译注和校订。主要由阙勋吾先生、张孝美先生、许凌云先生、曹日升先生等人担任译注工作,并承宋祚胤、王昌猷两位老先生审阅了部分稿件,胡昭镕先生协助修改,喻岳衡先生和陈蒲清先生作了总的校订。 4. 撰写适合学生阅读的解读。邀请了曾担任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副编审的周颖先生、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苗怀明教授、王先勇先生,对每篇文章进行解读,在文章的开篇从思想内容、写作特色等方面对全文进行分析,贴近教学实际,为学生读懂每篇文章提供了比较明晰的方向。 5. 扫描二维码获取名师讲解视频。分析重点,清除难点,阅读名著更轻松。 6. 专业演播员朗读精选片段。立体阅读,加强记忆。跟读可提高朗诵水平。 7. 数字技术升级。读者只要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获取名师讲解视频,专业导读,名著阅读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