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能量/魔力科学院

无处不在的能量/魔力科学院
作者: 唐汉文
出版社: 安徽美术
原售价: 22.50
折扣价: 15.08
折扣购买: 无处不在的能量/魔力科学院
ISBN: 9787539832470

作者简介

唐汉文,毕业于湖北工程学院物理系,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学物理的教育工作,中级教师,教学视频《圆周运动》曾荣获湖北省孝感市优质课竞赛二等奖。

内容简介

走马灯,又叫作马骑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 玩具,也是灯笼的一种。是中秋、元宵等节目常玩的 玩具。在灯内点燃蜡烛,蜡烛会产生热力,热力形成 气流,推动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 影投射在屏上,图像就会不断走动。由于多在灯各个 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并且灯转动的时候, 看起来很像几个人你追我赶,因此命名为走马灯。需 要注意的是,做走马灯的时候,里面的蜡烛需要切成 小段,放入走马灯时要放正,避免斜放烧坏走马灯。 古代人运用机械原理,创制了很多的玩具,不仅 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中国古代高超的设 计思想和创造才能。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水转百 戏和走马灯。 走马灯是深受人们喜爱并且在我国长期流行的一 种玩具。它制作精美,观赏性强。走马灯的构造是在 一根立轴上部横装一个斜翼系统和叶轮,立轴下端附 近则装一盏灯或者一支蜡烛。点燃后,上方空气受热 引起膨胀,密度降低,在热空气作用下就会上升,而 冷空气由下方进入补充,产生空气对流,从而推动叶 轮旋转,并带动与立轴相连的各种图像转动。其实走 马灯的制作原理,和现代燃汽机是雷同的。1550年, 欧洲发明了燃汽轮,其目的是为了用于烤肉。后来随 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燃汽轮得到发展,逐渐应用于工 业生产,产生巨大的革命性的后果。令人遗憾的是, 中国古代的发明虽然利用了空气驱动的原理,但只是 应用于制造玩具,并没有能进一步加以研究,应用于 生产活动中。 在宋代,中国已经发明了走马灯。在宋代吴自牧 的著作《梦粱录》里,就有关于走马灯的记述。里面 讲在南宋京城临安夜市,就有买卖走马灯的。周密《 武林旧事》中也有关于走马灯的记述:“若沙戏影灯 ,马骑人物,旋转如飞。”由此可见,走马灯在南宋 时已经大肆盛行。 孔明灯又叫作天灯,相传是三国时的诸葛孔明( 即诸葛亮)发明的。据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 阳时,因为没有办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就想了一个 办法,他算准风向,制作成了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 求救的信,最后得以脱险。后人为了纪念诸葛孔明, 就把这种灯笼命名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是,这种灯 笼的外形由于和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十分相像,因此命 名为孔明灯。 海南孔明灯又叫文灯、天灯,它是用白结方纸糊 制而成的。它的制作原理是根据热气球原理,空气受 热膨胀,文灯受空气浮力影响开始升空,它携带的燃 料可升空并飘浮一小时左右。文灯刚升空的时候有些 像不明飞行体,升到一定高度后,就好像夜空中闪亮 的星星。 燃放文灯的风俗,相传是由大陆流传到海南的, 后来这一风俗逐渐演变成为海南当地的一种独特的民 间风俗。一旦遇到喜庆日子或盛大的节日,人们就会 点起文灯来表达他们的美好心愿。为了表达自己的心 愿,点燃文灯前,人们会在灯上写出自己的愿望,与 灯一起燃放到空中,以祈求自己能够心想事成。 现在,在文昌、万宁、儋州一带的地方,至今民 间还有放天灯的风俗。在文昌口音中,“天灯”与“ 添丁”谐音相近,含有希望人丁兴旺的美好意愿。每 逢佳节,人们拿着写有吉祥语的公灯、人丁灯、花篮 灯、鲤鱼灯、首牌灯、珍古灯等各种花灯组成“送灯 ”队伍,敲锣打鼓,绕着村子行进到村中的庙宇前, 表达送去“人丁兴旺,家景兴隆”之意。P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