踪迹史(共2册)(精)

踪迹史(共2册)(精)
作者: 蒋蓝
出版社: 四川人民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75.60
折扣购买: 踪迹史(共2册)(精)
ISBN: 9787220108921

作者简介

蒋蓝,诗人,散文家,思想随笔作家,田野考察者。崇尚独立言路,喜欢特立独行者。人民文学奖、中国西部文学奖、中国新闻奖副刊金奖、布老虎散文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一个晚清提督的踪迹史》、《倒读与反写》、《梼杌之书》、《媚骨之书》《爱与**》等文学、文化专著。散文、随笔、诗歌、评论入选上百部当代选集。曾任《青年作家》月刊主笔、主编,现供职《成都*报》报业集团。近年在江苏、山西、**、吉林、山东以及金沙讲坛、成都故事讲坛等举办过多次文化、学术讲座。

内容简介

2011年9月14目,我在石棉县走访了老鸦漩、石 儿山之后,通过县***与安顺场的“中国工农红 *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的宋馆长取得联系,立即驱车 前往。新铺的柏油路面顺大渡河陡峭的流向而蜿蜒, 两旁多是半裸的山岩,紧扣身后的苍茫群峰。新近种 植的绿化带和散落的民居并不能遮掩一种透心的古朴 。这条线在大渡河南岸,正是石达开部仅剩下的数干 人从紫打地轰然败退到石儿山的**路线。那是怎样 一种凄惶,怎样一种急不择路呀。沿途没有见到一幢 老房子,但我突然在一个河道的拐弯处见到一棵巨大 的松树,直径一米七八的样子,有30多米高。停车端 详,华盖之下,树身钉有一块名古树木的保护牌子, 标明此树属于“云南油松”。这棵大树,成为这30里 道路上150余年风云**活着的见证者。 其实,这样说并不准确。我回想起安顺场西侧公 路之下,并不宽阔的松林河白浪汹涌,碎珠溅玉。河 沿上有一棵足够5人牵手合抱的黄葛树,枝繁叶茂, 高大挺拔,遮地近两亩,在这个偏僻之地营造着舒缓 而自足的诗意。兵败之际,石达开的“王娘”潘氏预 感不妙,把携带的金银细软装入一口棺材埋于大树下 ,引来了后世的挖宝行动。据说本地土地神拼命保护 ,使得挖宝者一再遭到天谴而无功而返。在我看来, 大凡传说有财宝之地,多半已经是宝去室空。土地爷 可以保护的,恰是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的黄葛树。这棵 千年古树与那棵云南油松一样,无疑是安顺场的地标 性古树。风霜雨雪浸润大树褶皱里,兴许还藏匿着那 细弱的呼救吉…… 关于石达开宝藏,与张献忠的宝藏一样,一直是 四川民间经久不衰的龙门阵。先后在石棉县、合江县 、兴文县、高县、西昌等地,不断生发关于石达开宝 藏的种种传闻,初为街谈巷议,渐渐登堂入室,甚至 有人拿出了**神秘的藏宝图、口诀密码等等,言之 凿凿,*显云谲波诡。 石达开率领的是*为重要的“中*”,随身携带 有大量沿途劫掠的金银财宝,到达紫打地之后,财物 的流向应该有几个途径。2013年7月,我在安顺场走 访了石棉县文化馆的鄢晓兰,在她与周万任的实地考 察、研究里,归纳了宝物的三个流向: 其一,部分财物在马鞍山大营被抢劫和焚烧。石 达开到达紫打地,意识到置身死路,必有残酷一战, 他渴望破釜沉舟的一次解决。他把粮*和辎重大营设 于距紫打地约3公里的马鞍山垭口,这个地点距离他 驻扎的营盘山有2公里。而堵截石达开退路的邛部土 司岭承恩一直尾随,乘太平*全力强渡大渡河和松林 河之际,粮*辎重大营防守空虚,率*偷袭马鞍山大 营,焚毁粮*、抢劫辎重,后来石达开回兵营救,抢 回大营,已经人去物空。石达开陷入*境后,曾“两 次射书王应元,先是以赠白金千两、良马两匹”。由 此可以看出,石达开为了求藏族土司王应元让路,应 该是拿出了自己“*拿得出手”的财物了。说明马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