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干部廉鉴

党政干部廉鉴
作者: 陈良
出版社: 红旗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0.30
折扣购买: 党政干部廉鉴
ISBN: 9787505149014

作者简介

陈良,湖北黄梅人,资深媒体撰稿人、知名专栏作家,出版有《人间烟火》《透视腐败》《灵魂笑忘书——水浒人物心理探秘》《走出迷局——审视历史中的人性与制度》等多部著作。

内容简介

温彦博的清贫 温彦博,听到这个名字,就会使人联想其人为温文尔雅、博学多才之士。的确,温彦博天性聪慧,自幼博览群书,能言善辩。起初,他父亲的朋友薛道衡、李纲见到温彦博三兄弟,为他们的才智而惊奇,称赞他们皆有卿相之才。 隋开皇末年(600 年),温彦博以对策高第入仕,初为文林郎,宿直内史省,后改任通直谒者。隋末天下大乱,罗艺割据幽州,称雄一方,招引温彦博为司马。唐武德元年(618 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王朝。同年十二月,罗艺降唐,被封为幽州总管;温彦博因预谋有功,授幽州总管府长史。不久,温彦博被征召入朝。 供职于李唐朝廷,温彦博颇受唐高祖李渊赏识,地位稳步上升,历任中书舍人、中书侍郎,封西河郡公。他不仅文笔出色,而且善于辞令,每逢御前答对、宣读诏命,他都声调清朗,响彻殿堂,进退举止,从容优雅,满朝文武无不羡慕他的潇洒。唐高祖有一次宴请群臣,命秦王李世民宣诏,宴后问侍臣:“秦王比起温彦博来如何?”可见,唐高祖对温彦博极为欣赏,把他作为一个典范。 武德八年(625 年),突厥入侵边境,朝廷任命右卫大将军张瑾为并州道行军总管带兵抵御,任命温彦博为行军长史,与张瑾一同出征。当年八月,张瑾率大军与突厥战于太谷,唐军大败,张瑾独自脱身投奔李靖,温彦博被俘,落入突厥人手里。突厥可汗颉利知道温彦博是皇帝近臣,就对他威逼利诱,探问唐朝军力部署与粮草虚实。温彦博坚贞不屈,不吐露半点信息。颉利可汗非常恼怒,下令将他流放到阴山苦寒之地。武德九年(626 年),唐太宗即位,与颉利可汗在渭水会盟,温彦博得以释放。 温彦博归国后,被授予雍州治中,不久进京任检校吏部侍郎。此后十多年,他一直处于权力中心,历任中书侍郎、御史大夫、中书令、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掌管皇帝诏书,御史大夫为最高监察机构长官,中书令为最高决策机构长官,尚书右仆射为最高执行机构长官,温彦博担任这些职务,实在是位高权重。 《旧唐书·温彦博传》记载,“彦博自掌知机务,即杜绝宾客,国之利害,知无不言”。由此可见,温彦博一心为国操劳,没有考虑个人得失。试想,一个人的权势不管有多大,只要你杜绝宾客来往,就不会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就无法进行利益交换。贞观十一年(637 年)六月,温彦博因病去世,唐太宗很惋惜地对身边大臣说:“彦博因为操劳国事,殚精竭虑,耗尽心力,我发现他精力不济,已经两年了。遗憾没有让他放松安逸,致使他过早离去。” 最令唐太宗感动的是,温彦博官居宰相,生活非常简朴,住处没有一间宽敞的厅堂。等到他去世了,灵柩停放在侧室,不便于治丧。唐太宗知道后,命令有关部门赶紧为他家建造厅堂,并赏赐一些钱财,追赠他为特进,谥号“恭”,陪葬于昭陵。 一个位高权重人物,生活在贞观盛世,家境却如此寒碜,简直让人不可思议。莫非温彦博怕露富故意装穷?不,答案是否定的。温彦博如此清贫,是因为他十分清廉,而他的清廉在当时并非孤例,像魏徵、岑文本、戴胄等重量级人物也都是两袖清风,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毫无疑问,温彦博的清廉,既取决于其个人品行,也取决于外部环境。贞观时期,唐太宗与诸大臣崇俭尚廉,励精图治,营造了公正廉明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由人营造的,反过来又能塑造人。由于崇俭尚廉成为当时主流价值观,并且固化为士大夫的精神操守,所以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不想贪腐,情愿简朴而高尚地活着。 历史上,有些位高权重的人爱搞小圈子,拉帮结派,都是为了自身及小团体的利益,如此上下勾结,势必恶化政治生态,从而滋生严重腐败,最终祸国殃民,加速了封建王朝的灭亡。如明代严嵩、魏忠贤等人,一朝大权在手就培植党羽,于是“奸党”“阉党”遍布全国,使得当时政治极为腐败黑暗。相比之下,温彦博一心维系国家利害,不为个人利益而结圈子,实在是难能可贵。 ★可以作为基层党组织廉政教育党课教材 一部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加强党政干部廉政建设、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的指导用书。 ★透视廉政人物,以史为鉴,弘扬浩然正气;聚焦传统文化,以文化人,塑造高尚品格。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引人入胜,文笔犀利流畅,能够让人喜欢读、读得懂、悟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