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纪念碑 大海,飞鸟和学者 : 文德勒论诗人与诗](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40229/09/20240229094017917.jpg)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188.00
折扣价: 116.60
折扣购买: 文学纪念碑 大海,飞鸟和学者 : 文德勒论诗人与诗
ISBN: 9787559836052
海伦·文德勒,美国诗歌评论家,哈佛大学阿 ?金斯利?波特校级教授。其关于诗人和诗歌的论著不胜枚举,所涉诗人广及莎士比亚、狄金森到希尼、毕肖普等,多获赞誉。代表作有《叶芝的幻象及其后期戏剧》(1963)、《乔治?赫伯特的诗歌》(1975)、《约翰?济慈的颂歌》(1983)、《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艺术》(1997)、《诗人的成年》(2003)、《看不见的倾听者》(2005)、《花朵与漩涡》(2010)等
一直以来,我著书论诗,从莎士比亚到谢默斯·希尼,其间也涉及赫伯特、济慈、叶芝和狄金森。在当今的职场宣传中,选择单一文体作为专业领域依然是不大被认可的,然而又有多少学者或批评家能把所有文体都讲得或写得同样好呢?本质不同的文学结构——叙事的线性,戏剧的辩证,抒情诗的凝练;加之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尝试写出令人满意的戏剧或小说(或伟大的小说家尝试写出令人难忘的抒情诗)却均以失败告终(特例除外),这些都说明不同文体间存有基本的不兼容性。唯有一次,我因为缺钱而答应为一本小说写书评(为《纽约时报书评》评论玛丽·麦卡锡的《美利坚的飞鸟》),尽管我不认为书评本身有什么过错,但我还是为自己不懂装懂而感到内疚,此后再未接受小说评论。 我必须谈谈天职,正是它将我与“学者”分开——至少,与人们心目中的典型学者划清界限。我是批评家,而非学者;是读者与作者,更受文本(texts)而非语境(contexts)的吸引。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不断问自己,阅读诗歌时,为什么一些文本好像比另一些更出色、更感人。为什么弥尔顿的《欢乐的人》比他的《一个漂亮婴儿死于咳嗽》更令人满意?我曾相信,并依然相信,任何读诗的人都能看出这一首比另一首好。(那些认为没有判断标准的人不过是暴露了自己的无能。)然而,要以一种合理明晰的方式向自己也向他人说清一首诗的想象特征,论证其建筑结构和技艺手法,却并非易事。当我直觉到诗中有某种东西而我却无法提炼、名状、破解时,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挫败感。约瑟夫·康拉德在《吉姆爷》第十二章说到一种“神秘且近乎奇迹般的力量,能产生惊人的效果,其途径却无迹可寻,此乃终极、最高的艺术”。不知为何,我当时就想探寻这种力量的途径。 我想,像我这样的批评家在某种意义上是“博学的”——就是说,她熟记看过的故事、风格和结构;她理解写作中潜在的表达可能(从神话和叙事的壮阔形式,到介词冠词近乎无形的排列组合)。她熟记词语和句式的组合变化,并好奇新的排列会产生何等力量。4她能在熟悉的结构中发现新的创意,为它们命名并发明新的分类方法。她的“学识”与诗人的“学识”相似,尽管在很深的程度上涉及词源与形式,却往往不系统,而是个性化的。她常常无法胜任“学术”生活最基本的任务,比如牢记事实,进入争论,将作品与其时代的政治和哲学背景联系起来。她没有——至少我没有——宏大叙事的能力。 既然每一种泛谈都需要一个实例,我就在这儿回忆一下我仓促受命,替一位同事讲授学期课程“浪漫主义诗歌”课的轶事。我熟悉也热爱要讲的六位诗人的作品,但我感到有必要说一些概述的话,以便在诗人之间建立一些共同联系,毕竟,我要讲的是“文学史课程”。我搜肠刮肚,尝试每一个句子,比如这样开头:“浪漫主义诗人是什么人”或者“浪漫主义诗人做些什么”,但我觉得都不对,于是退而寻求更小的语句,比如这样:“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都”或者“拜伦和济慈同样”,等等。我能想出的任何填空不是空话(“写素体诗”)就是标签(“对法国大革命作出回应”)。查学术书也不顶用。我告诉学生,我将单独讲授每一位诗人的诗歌,诗人们都太有个性,无法互相比较。当诗歌被置于粗线条的主题门类下考量时,所有属类层面(generic)和语言层面的创新就会从眼前消失。我的期末评估上这样说,“她善于讲授单独的诗人,但她并没有告诉我们半点什么是浪漫主义”。(我懂得了不要提前向学生辩白。) 像所有作家一样,我不得不接受自身能力的局限: 我为诗体和想象的幽微而着迷,就像他人被意识形态或历史迷宫所吸引。我当不了理论家或新历史主义者,但我也看到许多学者不是合格的诗歌解读者。要理解一首诗,首先要理解其功能风格的要素;当一位学者在没有深入了解诗人作品的情形下就闯入一首诗,试图说明某种意识形态的观点,他/她就会误解诗歌与诗人。衡量一首抒情诗没有现成的捷径: 必须正视它本身,视其为一位作家全部作品的一部分,一种文学传统的一部分,然后才能用它来支撑某种学术观点。 文德勒是哈佛大学资深校级教授,是英语世界诗歌研究的绝对权威,著述等身。本书是她第一本大规模的诗歌研究选集。文德勒教授在欧美学界的影响力不限于诗歌,她的诗歌研究大气磅礴,曲径通幽,能够强力穿透诗歌内外,给人以深远的启迪。本书集萃了海伦·文德勒二十年来的论文、书评和不定期散文(包括2004年的杰斐逊讲座)。文德勒研究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英国、爱尔兰和美国诗人的作品,试图从中展现史蒂文斯所说的诗论生态:“诗歌是学者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