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牙齿
作者简介
常笑予,1990年生于哈尔滨。毕业于四川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悉尼大学文学硕士。作品见于《文学少年》《儿童文学》《十月少年文学》等刊物。小说《没有翅膀的狗》获2017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长篇小说《黑猫叫醒我》入选2019全国“百班千人”寒假共读书目,“爱阅童书100”推荐图书等。长篇新作《宇宙牙齿》入选2019年度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考古学结业 “嘀——嘀——嘀,嘀,嘀嘀嘀嘀……”由缓转急的闹钟声再次响起,牧耳知道再不起床就要来不及了。他用食指和中指关节敲了敲床头的笼子,算是和金属鸟可栗打了个招呼。它扇了扇翅膀,低下头“咔嗒咔嗒”地啄起食盆里的金属颗粒“粮食”。 “太傻了!”每次看到它,牧耳心里都会默念这三个字。它又没有生命,为什么每天都要定时定点地吃东西、喝水?甚至还会“叮叮当当”地排出金属粪便。卖鸟的人说这是古典,拍打的翅羽、啄食的动作、鸣叫的声音,都是古典。曾曾祖母告诉牧耳,他们那个年代也有这种“古典”——恐龙。人们都没见过真正的恐龙,但是却热衷于恐龙玩具、恐龙书和恐龙主题公园。恐龙是他们那些孩子宏大的理想。她很擅长用遥远时代的事情和现在做类比,要牧耳说,她才是真正的古典。 今天是牧耳考古学结业考试的日子,他感到既紧张又解脱。要不是因为曾曾祖母她老人家,他是打死也不会选这门课的。同学们选课不是有意思的,就是实用的,小说课、虫语课、自诊课、抗病毒课、信息清理课、探索课……而考古,是那些怀旧的老人干的事,偏偏这门课是最难通过的,学分比重又大,占了牧耳这学期自选课一半的份额。 牧耳走进沐浴器。 “早上好,请问今天是要舒适按摩浴、快速淋浴还是极快赴约浴?”沐浴器爽利地问。 “极快,能多快就多快!”牧耳答道。 他张开嘴,闭上眼睛,任凭细毛刷和激光牙刷在身体表面和嘴里驰骋。从沐浴器的外面看,除了一个赤裸的男孩什么也看不到,因为那些毛刷速度快到肉眼分辨不了它们的运行轨迹。 三十秒后,牧耳的汗毛已经干净清爽得像被风荡过的麦草。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推开沐浴器的门,赫然出现在面前的曾曾祖母的脸把他柔软的汗毛吓得直立起来。牧耳慌忙抱住自己的身体,好像身上有五六个即将坠落的西瓜一样。 曾曾祖母一边用一条奶白的大浴巾把他包住,一边喃喃地说:“哎呀,在我面前还害臊……” 她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即使牧耳浑身上下一滴水都没有,可是她还是要用毛巾给他擦干。 不仅如此,家里总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家务机器人在前面打扫,曾曾祖母在后面用毛巾擦拭。虽然素钛时代的毛巾是用最最牢固的纤维制成,但还是会有肉眼几乎看不到的毛絮和印痕留下来。这又让家务机器人不得不重新打扫,如此往复。 每当这个时候,牧耳的妈妈就会吱吱哇哇地埋怨:“毛絮,毛絮,太危险了!您想害死我们吗?” 素钛时代的人对灰尘、毛絮的防范到了近乎病态的程度。 爸爸则表现出宽容:“你曾曾祖母就是享受使用毛巾的过程,老派。”爸爸说,要不是曾曾祖母,就没有他,也没有牧耳。 虽然曾曾祖母唠唠叨叨,但牧耳最喜欢她。她不会催促他做这个做那个,时间在别处像闪电一样快,让人们竞相追逐,唯独在流过曾曾祖母身边的时候变得很慢,仿佛她有让时间胶着甚至凝固的能力。她说活得越久,时间越不值钱,牧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显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这么想,他们每天都马不停蹄地做这个做那个,永远在追什么的样子……要是撞见牧耳跟曾曾祖母一起坐在院子里发呆,或者漫无目的地闲逛,他们准说“这孩子被曾曾祖母惯坏了”。 曾曾祖母特别喜欢讲她的童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唯恐避之不及。牧耳出生以后,就变成了她的理想听众。她不像其他人一样,把那个晦暗不明的、只在书本中出现的地方称为尘埃时代,她喜欢把那叫“从前”。 曾曾祖母说,从前,每个星期六晚上,她都会在陶瓷浴盆里浸浴,星河或者樱花的浴球溶化在浴盆里,变成一汪靛蓝或者嫩粉的湖泊,她沉在那片湖里,一沉就是一两个小时。洗完澡,妈妈会用一条大浴巾把她裹住,擦干,抱到床上,后来,即使她体重攀升,妈妈越来越抱不动了,但还是会吃力地把裹成奶油面包的她挪动到床上……那些柔软干净的夜晚,是她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 体测仪显示一切正常。前一天晚上喉咙发痒把牧耳吓得不轻,要是感冒了,他便无法参加考古学的结业考试,不仅一学期的功夫白费,还面临着拿不到学分延迟毕业的后果。 “还不出发?”妈妈环抱手肘倚在门口。现在是早上七点半,她已经上完瑜伽课、做了美容,现在正妆发整齐地质问牧耳。 牧耳有时候真不明白,明明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为什么她还要争分夺秒地做事情。 “马上就走。”牧耳敲了三下可栗的鸟笼,这是他祈祷事情顺利的暗号。 “这门课要是挂了,你就要晚毕业一学期,初中的上半年招生可比下半年紧俏多了。”妈妈又开始施压。 “时间多的是,再耽误半年我也不怕。你看曾曾祖母,今年一百三十五岁,总说活着没意思。我到她那岁数再上初中才好呢,省得没意思!” “胡说八道。”妈妈没好气地说,因为考古课的事她没少和曾曾祖母争吵,“我就跟你爸爸说,让老人带孩子不行,他偏不听。你才十二岁,就暮气沉沉,还选什么考古课,又没用,又危险,挂科率高达百分之七十,我真不明白……” “尘埃时代又不是毒气室,你要相信科学,不是谣言!” “你曾曾祖母说的那些就是科学?曾曾祖母,曾曾祖母,一天到晚就知道曾曾祖母,我们真的是白养你了……” “再听你唠叨我就赶不上考试了!”不等妈妈说完,牧耳叼着一个肉蛋白营养条夺门而出。 牧耳讨厌妈妈说“白养你了”之类的话,好像他是一个物件,不听她发令行事就是一个失败品。她越是想干涉他和曾曾祖母交往,他就越要靠近曾曾祖母。 牧耳觉得,妈妈的心思已经不在他身上。自从妹妹牧朵出生,牧耳在妈妈心里仿佛一下就变成了大人,不再需要呵护,而应该是能文善武的战士——不仅能处理好自己的一切,还要适时帮爸爸妈妈分忧,要是还能照顾一下妹妹,就更好了! 牧朵刚出生时那张布满核桃纹路似的小皱脸又一次浮现在牧耳眼前。她那时可真是个吵闹的小家伙,从早到晚“呜哇呜哇”地哭,有时候甚至被自己的鼻涕眼泪卡得上不来气,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哭的兴致。如果不是妈妈偏心或者牧朵不是他的妹妹,牧耳觉得自己说不定挺喜欢她的。牧朵机灵又懂得何时该收敛,聪明却从不炫耀。但牧耳一想到妈妈抱着她软声软气、宝贝来宝贝去的样子,就觉得头皮发麻,每个毛孔都在快速抽缩。这个家里,大家似乎都渐渐偏爱起甜美乖巧的牧朵,唯独曾曾祖母,对逐渐抽枝拔节,变得纤瘦、黝黑的牧耳依然钟爱有加。 牧耳远远看到学校的操场上散落着三三两两个同学,不多不少,九名。开学之初,报名考古课的有一百三十四名学生,四个月的时间里,六十九名同学陆陆续续弃课,二十名同学被劝退,剩下的同学经过严格的理论测试、道德测验和繁复的体检,最终只有十人聚集在这里,参加最后的结业考试——带着课题去往尘埃时代。 “我以为最后一天还有人弃考呢。”“沙哑的琴”看了看手表,说道。 牧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沙哑的琴”是考古课的老师,是个一百六十岁的老头儿,总是唉声叹气的,像曾曾祖母一样。他讲起课来絮絮叨叨、语调平平,没有抑扬顿挫,像在弹一张古老沙哑的琴。 选这门课的人各有各的目的,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都是奔着最后的结业实践考试来的。 “你们都准备好了吗?如果有人害怕了或者哪里不舒服,现在是退出的最后机会。”点名后,“沙哑的琴”严肃而郑重地说。 第二章 素钛时代 “随着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白色污染等的加剧,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大批物种灭绝,病毒肆虐……尘埃时代的地球也不再适合主宰了它近百万年的霸主——人类生存。科幻小说里描述的移民其他星球、建造地下世界都被证明是不可实施的。 “国际联盟决定放弃现在的地表,启动‘素钛计划’,在海拔数千米处包裹一层合金,经过十年的建设,重塑了合金上的地表形态和氧气含量,达到人类生存的标准。 “那是一场残酷而决绝的行动……” 这些都是牧耳后来在书本上读到的。 素钛皮是新的穹隆,承接着宇宙,沐浴着阳光。尘埃时代的人们在昏暗中望着天空,望见刚刚被建造的新的生活,脚却挪离不了土地。他们舍不得家乡的溪水,嬉笑打闹过的校园,每天十个小时匍匐的写字楼……有的人觉得地球还可以再拯救一下,他们又提出了很多拯救地球的方案,企图把一切消耗和破坏都降到最低,他们抗议,哭号,苦苦地恳求不要放弃,但是一切都太晚了…… 对于不愿意登上素钛时代天梯的人,国际联盟不得不放弃他们。而离开尘埃时代的人也知道,没有阳光,留下的人又能活多久呢? 曾曾祖母对这一切有她自己的理解。 曾曾祖母很爱讲尘埃时代的事。起初牧耳很爱听,后来她讲了太多太多遍,讲到牧耳不耐烦了,她还是反反复复地讲,仿佛从来没有接纳素钛时代,一直活在记忆中遥远的尘埃里。 曾曾祖母在纸上用曲线画了一个两端凹陷,中间凸起,凸起之间又有个小而平滑的凹陷的物体。 “我知道!”还没等曾曾祖母提问,牧耳抢答道,“这是一条蛇,肚子里装着大象的蛇。”他有些得意。小学一年级的必读电子书里有一本来自尘埃时代的经典儿童文学《小王子》。在那本书里,小王子就给飞行员看一张这样的图。如果你觉得它是一顶帽子,那你就成功地被骗了,那其实是一条吞掉了大象的蛇!两个驼峰一样的凸起是大象的头和屁股。 曾曾祖母喉咙里发出一个声音,半哼不哼的,不太满意似的。她咧咧嘴,从右侧门牙开始一颗一颗地向右点,点到第六颗牙,敲了敲,示意牧耳凑过去看。 “老太太又在弄那颗牙。让您去做成釉钻牙,您就是不去,那颗牙迟早要烂的。再说,您别给孩子看了,要是哪天让防疫监察员知道了,咱们一家子都要吃不了兜着走。”妈妈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语速极快地抱怨着。 想到防疫监察员叔叔们的脸,牧耳就不寒而栗。他们负责调查居民有没有私藏从尘埃时代带来的东西。那些东西对素钛时代的人来说意味着细菌培养皿,意味着能够再次毁灭生存环境的灾祸。牧耳家因为生活着为数不多的尘埃时代的移民,成为了防疫监察员的重点关怀对象。 几年前,曾曾祖母在家里擦亮了一根火柴,触发了警报器。年轻的防疫监察员们带着全套救援装备匆匆赶来,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房间里这股奇异的味道是什么。一个监察员轻轻吸了口气,然后深深地吸了口气,说:“真好闻!”其他几个人也伸长脖子一边吸气一边点头,附和道:“好闻!” 曾曾祖母被他们猫鼬般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不过,她还是因为这个违规的玩具得到了一个警告。后来监察员没收了曾曾祖母那根火柴头已经燃烧殆尽的火柴,并放入了“尘埃博物馆”,玻璃展柜前的介绍上赫然写着——香氛。 那次事件以后,曾曾祖母这颗烤瓷牙就像是家里的定时炸弹,时不时触碰到爸爸妈妈的敏感神经。曾曾祖母早就习惯了妈妈的抱怨,那些话像毛毛雨一样,落到脸上身上既不用去挡,也不用去擦,由它下好了。 “是我的牙。”曾曾祖母不理会牧耳妈妈的责怪,自顾自地说道。 “嗐。”牧耳有点失望。 牧耳不喜欢看曾曾祖母的牙,察看老年人身体的隐蔽部位让他有种异样的感觉。 “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和我这颗牙一样,”曾曾祖母接着说,“你以为你出生的这片钛皮就是地球吗?它只是一层人造的牙冠,把尘埃时代密不透风地包裹在里面,这下面才是真正的地球。尘埃时代没有死,它连着地球的神经,地球不死,尘埃时代就不会死……” 曾曾祖母又在说这些咒语一样的话了。“地球的神经”让牧耳很感兴趣。从一出生起,牧耳就生活在被曾曾祖母称为“高度机械化”的钛皮上。各种各样的监测仪、服务机器人、恢复舱支撑着牧耳的生活,单是学习这些机械的使用和信息垃圾的清理,就让他头大。 “地球的神经,是地底的岩浆、树木的根须、连接湖海的河流……现在的媒体太夸大了,把那里描述成病毒肆虐的污浊之地,它们没见过苍翠如盖的树、翻卷着浪花的海,更没见过火山喷发的烈焰……” “地球的神经死没死我不知道,您的牙神经真的快要死了。求求您,哪怕就是为了我们,快去把那个隐患除了吧。”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已经钻到美容舱里做起补充胶原蛋白的手术,见缝插针地劝说。 “我这颗牙死了,尘埃时代就没了。没喽,没喽……”曾曾祖母像个小女孩一样抱着膝盖前后摇晃,不再跟别人对话,像对着天上的云说话。 牧耳不明白,她一会儿说尘埃时代永远不会死,一会儿又说尘埃时代和她的牙命运相连。一颗牙跟尘埃时代有什么关系呢? 校机缓缓升空,银白色的视野不断放大,牧耳仿佛目睹了用几百倍速播放的蘑菇生长过程,一个巨大的伞盖在他面前撑开。那些铝质的树木逐渐失去立体的形态,和大地的银白融为一体。校机升到足够高的时候,便能够看见纵横交织在一起的“光缆槽”,那是城市的交通线路。校机从郊区向市中心开去,一路滑过一片片不规则的蓝色、绿色和黄色。 马尾用肩膀撞了撞牧耳,冲他使了个眼色,用唇语说:“瞧吧,‘沙哑的琴’又要动情了。” “沙哑的琴”坐在窗边望得出神。他告诉学生们,蓝色的是湖泊和海洋,绿色的是草原,黄色的是沙漠,那是地球的乡愁。地理书上却说,这些彩色区域都是钛息技术制造的光斑,是为了防止人的眼睛在一片银白的合金中出现“雪盲症”。 牧耳从没有仔细端详过那些光斑,它们像节日的彩灯一样按部就班地热情灿烂着却索然无味。现在,从这样的高度望过去,蓝色似乎有波纹,绿色似乎有风吹过的动荡,黄色仿佛笼上一层薄雾,倒真像是曾曾祖母和“沙哑的琴”描述的湖海、草原和荒漠了。 校机升得足够高的时候,斑马纹状的边境线映入眼帘。 “素钛时代按照尘埃时代的原国土比例划分国土。由于素钛地表面积大于地球原始面积,并且不适宜人类生存的无人区大大减少,各国都获得了更广阔的疆域……” 这是课本里说的。那个蜂窝一样的国家恐怕原本的国土面积很小吧,所以要把房子盖得像积木一样。 “你去过别的国家吗?”牧耳问。 马尾耸耸肩,嘴角夸张地向下撇,意思是:当然没有。 “曾曾祖母说,尘埃时代的人很热衷去别的国家旅行,咱们呢,上天入地,却对‘平面’上的事不感兴趣了。” “有什么可去的呢?各个国家都差不多。科技成果共享;法律条文参考国际公约;语言,有翻译帮忙,也从来不算障碍。时代不同啦,孩子。”马尾佯装一位长者,语重心长地拍了拍牧耳的头。 “你看见那边了吗?”牧耳指着舷窗外。 “哎?那是邻国吗?好拥挤!”马尾惊呼道,“我怎么以前没注意过?” 边境线的另一侧,密密匝匝的建筑耸立着,像是一枚枚钢针插在地面上。 “恐怕是国土面积小,人变多了,只好把房子盖得越来越密。” “素钛时代拉开帷幕的时候,确实各个国家都差不多。但是虽然把根拔出了数千米,但每个区域和国家的文化都是不同的,城市就会慢慢长出不同的面貌。”前排“沙哑的琴”听见他们的谈话,转头说道。见马尾和牧耳似懂非懂,“沙哑的琴”继续补充:“比如俄罗斯这几年把地面镀上了暗红的膜,一是为了保护地面,二是曾经严寒的气候让他们对暖色有着骨子里的向往。” “对了,我在网上看见有个在尘埃时代是山地的国家把自己的领土垫高了,也是这个原因吧!”马尾回忆道,“那不如,今年的夏令营我们去别的国家看看吧!反正外太空我已经去腻了。” 马尾变得真快,几分钟前还说没意思,现在又兴致勃勃。 “你们先担心一下眼下的考试吧!”“沙哑的琴”败兴道。 马尾佯装无力地瘫倒在座椅上,下唇噘起,吐了口气,额前的刘海儿轻轻腾起。 校机穿过薄薄的云雾,一时间舷窗外的风景难辨…… 第一章 考古学结业 “嘀——嘀——嘀,嘀,嘀嘀嘀嘀……”由缓转急的闹钟声再次响起,牧耳知道再不起床就要来不及了。他用食指和中指关节敲了敲床头的笼子,算是和金属鸟可栗打了个招呼。它扇了扇翅膀,低下头“咔嗒咔嗒”地啄起食盆里的金属颗粒“粮食”。 “太傻了!”每次看到它,牧耳心里都会默念这三个字。它又没有生命,为什么每天都要定时定点地吃东西、喝水?甚至还会“叮叮当当”地排出金属粪便。卖鸟的人说这是古典,拍打的翅羽、啄食的动作、鸣叫的声音,都是古典。曾曾祖母告诉牧耳,他们那个年代也有这种“古典”——恐龙。人们都没见过真正的恐龙,但是却热衷于恐龙玩具、恐龙书和恐龙主题公园。恐龙是他们那些孩子宏大的理想。她很擅长用遥远时代的事情和现在做类比,要牧耳说,她才是真正的古典。 今天是牧耳考古学结业考试的日子,他感到既紧张又解脱。要不是因为曾曾祖母她老人家,他是打死也不会选这门课的。同学们选课不是有意思的,就是实用的,小说课、虫语课、自诊课、抗病毒课、信息清理课、探索课……而考古,是那些怀旧的老人干的事,偏偏这门课是最难通过的,学分比重又大,占了牧耳这学期自选课一半的份额。 牧耳走进沐浴器。 “早上好,请问今天是要舒适按摩浴、快速淋浴还是极快赴约浴?”沐浴器爽利地问。 “极快,能多快就多快!”牧耳答道。 他张开嘴,闭上眼睛,任凭细毛刷和激光牙刷在身体表面和嘴里驰骋。从沐浴器的外面看,除了一个赤裸的男孩什么也看不到,因为那些毛刷速度快到肉眼分辨不了它们的运行轨迹。 三十秒后,牧耳的汗毛已经干净清爽得像被风荡过的麦草。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推开沐浴器的门,赫然出现在面前的曾曾祖母的脸把他柔软的汗毛吓得直立起来。牧耳慌忙抱住自己的身体,好像身上有五六个即将坠落的西瓜一样。 曾曾祖母一边用一条奶白的大浴巾把他包住,一边喃喃地说:“哎呀,在我面前还害臊……” 她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即使牧耳浑身上下一滴水都没有,可是她还是要用毛巾给他擦干。 不仅如此,家里总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家务机器人在前面打扫,曾曾祖母在后面用毛巾擦拭。虽然素钛时代的毛巾是用最最牢固的纤维制成,但还是会有肉眼几乎看不到的毛絮和印痕留下来。这又让家务机器人不得不重新打扫,如此往复。 每当这个时候,牧耳的妈妈就会吱吱哇哇地埋怨:“毛絮,毛絮,太危险了!您想害死我们吗?” 素钛时代的人对灰尘、毛絮的防范到了近乎病态的程度。 爸爸则表现出宽容:“你曾曾祖母就是享受使用毛巾的过程,老派。”爸说,要不是曾曾祖母,就没有他,也没有牧耳。 虽然曾曾祖母唠唠叨叨,但牧耳最喜欢她。她不会催促他做这个做那个,时间在别处像闪电一样快,让人们竞相追逐,唯独在流过曾曾祖母身边的时候变得很慢,仿佛她有让时间胶着甚至凝固的能力。她说活得越久,时间越不值钱,牧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显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不这么想,他们每天都马不停蹄地做这个做那个,永远在追什么的样子……要是撞见牧耳跟曾曾祖母一起坐在院子里发呆,或者漫无目的地闲逛,他们准说“这孩子被曾曾祖母惯坏了”。 曾曾祖母特别喜欢讲她的童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唯恐避之不及。牧耳出生以后,就变成了她的理想听众。她不像其他人一样,把那个晦暗不明的、只在书本中出现的地方称为尘埃时代,她喜欢把那叫“从前”。 曾曾祖母说,从前,每个星期六晚上,她都会在陶瓷浴盆里浸浴,星河或者樱花的浴球溶化在浴盆里,变成一汪靛蓝或者嫩粉的湖泊,她沉在那片湖里,一沉就是一两个小时。洗完澡,妈妈会用一条大浴巾把她裹住,擦干,抱到床上,后来,即使她体重攀升,妈妈越来越抱不动了,但还是会吃力地把裹成奶油面包的她挪动到床上……那些柔软干净的夜晚,是她记忆中最美好的时光。 体测仪显示一切正常。前一天晚上喉咙发痒把牧耳吓得不轻,要是感冒了,他便无法参加考古学的结业考试,不仅一学期的功夫白费,还面临着拿不到学分延迟毕业的后果。 “还不出发?”妈妈环抱手肘倚在门口。现在是早上七点半,她已经上完瑜伽课、做了美容,现在正妆发整齐地质问牧耳。 牧耳有时候真不明白,明明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为什么她还要争分夺秒地做事情。 “马上就走。”牧耳敲了三下可栗的鸟笼,这是他祈祷事情顺利的暗号。 “这门课要是挂了,你就要晚毕业一学期,初中的上半年招生可比下半年紧俏多了。”妈妈又开始施压。 “时间多的是,再耽误半年我也不怕。你看曾曾祖母,今年一百三十五岁,总说活着没意思。我到她那岁数再上初中才好呢,省得没意思!” “胡说八道。”妈妈没好气地说,因为考古课的事她没少和曾曾祖母争吵,“我就跟你爸爸说,让老人带孩子不行,他偏不听。你才十二岁,就暮气沉沉,还选什么考古课,又没用,又危险,挂科率高达百分之七十,我真不明白……” “尘埃时代又不是毒气室,你要相信科学,不是谣言!” “你曾曾祖母说的那些就是科学?曾曾祖母,曾曾祖母,一天到晚就知道曾曾祖母,我们真的是白养你了……” “再听你唠叨我就赶不上考试了!”不等妈妈说完,牧耳叼着一个肉蛋白营养条夺门而出。 牧耳讨厌妈妈说“白养你了”之类的话,好像他是一个物件,不听她发令行事就是一个失败品。她越是想干涉他和曾曾祖母交往,他就越要靠近曾曾祖母。 牧耳觉得,妈妈的心思已经不在他身上。自从妹妹牧朵出生,牧耳在妈妈心里仿佛一下就变成了大人,不再需要呵护,而应该是能文善武的战士——不仅能处理好自己的一切,还要适时帮爸爸妈妈分忧,要是还能照顾一下妹妹,就更好了! 牧朵刚出生时那张布满核桃纹路似的小皱脸又一次浮现在牧耳眼前。她那时可真是个吵闹的小家伙,从早到晚“呜哇呜哇”地哭,有时候甚至被自己的鼻涕眼泪卡得上不来气,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哭的兴致。如果不是妈妈偏心或者牧朵不是他的妹妹,牧耳觉得自己说不定挺喜欢她的。牧朵机灵又懂得何时该收敛,聪明却从不炫耀。但牧耳一想到妈妈抱着她软声软气、宝贝来宝贝去的样子,就觉得头皮发麻,每个毛孔都在快速抽缩。这个家里,大家似乎都渐渐偏爱起甜美乖巧的牧朵,唯独曾曾祖母,对逐渐抽枝拔节,变得纤瘦、黝黑的牧耳依然钟爱有加。 牧耳远远看到学校的操场上散落着三三两两个同学,不多不少,九名。开学之初,报名考古课的有一百三十四名学生,四个月的时间里,六十九名同学陆陆续续弃课,二十名同学被劝退,剩下的同学经过严格的理论测试、道德测验和繁复的体检,最终只有十人聚集在这里,参加最后的结业考试——带着课题去往尘埃时代。 “我以为最后一天还有人弃考呢。”“沙哑的琴”看了看手表,说道。 牧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沙哑的琴”是考古课的老师,是个一百六十岁的老头儿,总是唉声叹气的,像曾曾祖母一样。他讲起课来絮絮叨叨、语调平平,没有抑扬顿挫,像在弹一张古老沙哑的琴。 选这门课的人各有各的目的,但毫无疑问的是,他们都是奔着最后的结业实践考试来的。 “你们都准备好了吗?如果有人害怕了或者哪里不舒服,现在是退出的最后机会。”点名后,“沙哑的琴”严肃而郑重地说。 第二章 素钛时代 “随着空气污染、水土流失、白色污染等的加剧,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大批物种灭绝,病毒肆虐……尘埃时代的地球也不再适合主宰了它近百万年的霸主——人类生存。科幻小说里描述的移民其他星球、建造地下世界都被证明是不可实施的。 “国际联盟决定放弃现在的地表,启动‘素钛计划’,在海拔数千米处包裹一层合金,经过十年的建设,重塑了合金上的地表形态和氧气含量,达到人类生存的标准。 “那是一场残酷而决绝的行动…” 这些都是牧耳后来在书本上读到的。 素钛皮是新的穹隆,承接着宇宙,沐浴着阳光。尘埃时代的人们在昏暗中望着天空,望见刚刚被建造的新的生活,脚却挪离不了土地。他们舍不得家乡的溪水,嬉笑打闹过的校园,每天十个小时匍匐的写字楼……有的人觉得地球还可以再拯救一下,他们又提出了很多拯救地球的方案,企图把一切消耗和破坏都降到最低,他们抗议,哭号,苦苦地恳求不要放弃,但是一切都太晚了…… 对于不愿意登上素钛时代天梯的人,国际联盟不得不放弃他们。而离开尘埃时代的人也知道,没有阳光,留下的人又能活多久呢? 曾曾祖母对这一切有她自己的理解。 曾曾祖母很爱讲尘埃时代的事。起初牧耳很爱听,后来她讲了太多太多遍,讲到牧耳不耐烦了,她还是反反复复地讲,仿佛从来没有接纳素钛时代,一直活在记忆中遥远的尘埃里。 曾曾祖母在纸上用曲线画了一个两端凹陷,中间凸起,凸起之间又有个小而平滑的凹陷的物体。 “我知道!”还没等曾曾祖母提问,牧耳抢答道,“这是一条蛇,肚子里装着大象的蛇。”他有些得意。小学一年级的必读电子书里有一本来自尘埃时代的经典儿童文学《小王子》。在那本书里,小王子就给飞行员看了一张这样的图。如果你觉得它是一顶帽子,那你就成功地被骗了,那其实是一条吞掉了大象的蛇!两个驼峰一样的凸起是大象的头和屁股。 曾曾祖母喉咙里发出一个声音,半哼不哼的,不太满意似的。她咧咧嘴,从右侧门牙开始一颗一颗地向右点,点到第六颗牙,敲了敲,示意牧耳凑过去看。 “老太太又在弄那颗牙。让您去做成釉钻牙,您就是不去,那颗牙迟早要烂的。再说,您别给孩子看了,要是哪天让防疫监察员知道了,咱们一家子都要吃不了兜着走。”妈妈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语速极快地抱怨着。 想到防疫监察员叔叔们的脸,牧耳就不寒而栗。他们负责调查居民有没有私藏从尘埃时代带来的东西。那些东西对素钛时代的人来说意味着细菌培养皿,意味着能够再次毁灭生存环境的灾祸。牧耳家因为生活着为数不多的尘埃时代的移民,成为了防疫监察员的重点关怀对象。 几年前,曾曾祖母在家里擦亮了一根火柴,触发了警报器。年轻的防疫监察员们带着全套救援装备匆匆赶来,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房间里这股奇异的味道是什么。一个监察员轻轻吸了口气,然后深深地吸了口气,说:“真好闻!”其他几个人也伸长脖子一边吸气一边点头,附和道:“好闻!” 曾曾祖母被他们猫鼬般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不过,她还是因为这个违规的玩具得到了一个警告。后来监察员没收了曾曾祖母那根火柴头已经燃烧殆尽的火柴,并放入了“尘埃博物馆”,玻璃展柜前的介绍上赫然写着——香氛。 那次事件以后,曾曾祖母这颗烤瓷牙就像是家里的定时炸弹,时不时触碰到爸爸妈妈的敏感神经。曾曾祖母早就习惯了妈妈的抱怨,那些话像毛毛雨一样,落到脸上身上既不用去挡,也不用去擦,由它下好了。 “是我的牙。”曾曾祖母不理会牧耳妈妈的责怪,自顾自地说道。 “嗐。”牧耳有点失望。 牧耳不喜欢看曾曾祖母的牙,察看老年人身体的隐蔽部位让他有种异样的感觉。 “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和我这颗牙一样,”曾曾祖母接着说,“你以为你出生的这片钛皮就是地球吗?它只是一层人造的牙冠,把尘埃时代密不透风地包裹在里面,这下面才是真正的地球。尘埃时代没有死,它连着地球的神经,地球不死,尘埃时代就不会死……” 曾曾祖母又在说这些咒语一样的话了。“地球的神经”让牧耳很感兴趣。从一出生起,牧耳就生活在被曾曾祖母称为“高度机械化”的钛皮上。各种各样的监测仪、服务机器人、恢复舱支撑着牧耳的生活,单是学习这些机械的使用和信息垃圾的清理,就让他头大。 “地球的神经,是地底的岩浆、树木的根须、连接湖海的河流……现在的媒体太夸大了,把那里描述成病毒肆虐的污浊之地,它们没见过苍翠如盖的树、翻卷着浪花的海,更没见过火山喷发的烈焰……” “地球的神经死没死我不知道,您的牙神经真的快要死了。求求您,哪怕就是为了我们,快去把那个隐患除了吧。”不知道什么时候,妈妈已经钻到美容舱里做起补充胶原蛋白的手术,见缝插针地劝说。 “我这颗牙死了,尘埃时代就没了。没喽,没喽……”曾曾祖母像个小女孩一样抱着膝盖前后摇晃,不再跟别人对话,像对着天上的云说话。 牧耳不明白,她一会儿说尘埃时代永远不会死,一会儿又说尘埃时代和她的牙命运相连。一颗牙跟尘埃时代有什么关系呢? 校机缓缓升空,银白色的视野不断放大,牧耳仿佛目睹了用几百倍速播放的蘑菇生长过程,一个巨大的伞盖在他面前撑开。那些铝质的树木逐渐失去立体的形态,和大地的银白融为一体。校机升到足够高的时候,便能够看见纵横交织在一起的“光缆槽”,那是城市的交通线路。校机从郊区向市中心开去,一路滑过一片片不规则的蓝色、绿色和黄色。 马尾用肩膀撞了撞牧耳,冲他使了个眼色,用唇语说:“瞧吧,‘沙哑的琴’又要动情了。” “沙哑的琴”坐在窗边望得出神。他告诉学生们,蓝色的是湖泊和海洋,绿色的是草原,黄色的是沙漠,那是地球的乡愁。地理书上却说,这些彩色区域都是钛息技术制造的光斑,是为了防止人的眼睛在一片银白的合金中出现“雪盲症”。 牧耳从没有仔细端详过那些光斑,它们像节日的彩灯一样按部就班地热情灿烂着却索然无味。现在,从这样的高度望过去,蓝色似乎有波纹,绿色似乎有风吹过的动荡,黄色仿佛笼上一层薄雾,倒真像是曾曾祖母和“沙哑的琴”描述的湖海、草原和荒漠了。 校机升得足够高的时候,斑马纹状的边境线映入眼帘。 “素钛时代按照尘埃时代的原国土比例划分国土。由于素钛地表面积大于地球原始面积,并且不适宜人类生存的无人区大大减少,各国都获得了更广阔的疆域……” 这是课本里说的。那个蜂窝一样的国家恐怕原本的国土面积很小吧,所以要把房子盖得像积木一样。 “你去过别的国家吗?”牧耳问。 马尾耸耸肩,嘴角夸张地向下撇,意思是:当然没有。 “曾曾祖母说,尘埃时代的人很热衷去别的国家旅行,咱们呢,上天入地,却对‘平面’上的事不感兴趣了。” “有什么可去的呢?各个国家都差不多。科技成果共享;法律条文参考国际公约;语言,有翻译帮忙,也从来不算障碍。时代不同啦,孩子。”马尾佯装一位长者,语重心长地拍了拍牧耳的头。 “你看见那边了吗?”牧耳指着舷窗外。 “哎?那是邻国吗?好拥挤!”马尾惊呼道,“我怎么以前没注意过?” 边境线的另一侧,密密匝匝的建筑耸立着,像是一枚枚钢针插在地面上。 “恐怕是国土面积小,人变多了,只好把房子盖得越来越密。” “素钛时代拉开帷幕的时候,确实各个国家都差不多。但是虽然把根拔出了数千米,但每个区域和国家的文化都是不同的,城市就会慢慢长出不同的面貌。”前排“沙哑的琴”听见他们的谈话,转头说道。见马尾和牧耳似懂非懂,“沙哑的琴”继续补充:“比如俄罗斯这几年把地面镀上了暗红的膜,一是为了保护地面,二是曾经严寒的气候让他们对暖色有着骨子里的向往。” “对了,我在网上看见有个在尘埃时代是山地的国家把自己的领土垫高了,也是这个原因吧!”马尾回忆道,“那不如,今年的夏令营我们去别的国家看看吧!反正外太空我已经去腻了。” 马尾变得真快,几分钟前还说没意思,现在又兴致勃勃。 “你们先担心一下眼下的考试吧!”“沙哑的琴”败兴道。 马尾佯装无力地瘫倒在座椅上,下唇噘起,吐了口气,额前的刘海儿轻轻腾起。 校机穿过薄薄的云雾,一时间舷窗外的风景难辨…… ★新鲜与共鸣:“冰心奖”90后作家新作,意象、场景摆脱沉闷和古板,行文、遣词符合当下“新”一代孩子阅读习惯和语境,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新鲜感和共鸣。。 ★启发力:对未知世界和人类的宏大构建,对科学争议话题的多维书写,培养孩子对知识的兴趣、对科学的探索意识,对世界和自身的深度思考。 ★写作启迪:大开脑洞,激发创造,看作家由日常看牙构想成作品,教会孩子将阅读和思考转化为写作力,给孩子以启迪。 ★亲子教育:尘埃时代伍暖同父母,素钛时代牧耳同父母、妹妹和曾曾祖母几代人之间不同的情感交织,为当下亲子成长提供了鲜活可鉴的范例。 ★品质保证:特邀2015国际“金苹果奖”得主黑咪木刻封面,博洛尼亚新锐插画师刘悦手绘插图,镭射特种印刷,用独特鲜活的形象,帮助小读者深度解读文本。 ★名家推荐:著名作家、剧作家张之路,天津理工大学教授、著名评论家舒伟,著名科幻作家、中国科普作协常务理事星河等名家联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