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百题(精)

禅百题(精)
作者: (日)铃木大拙|译者:欧阳晓
出版社: 浙江大学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5.40
折扣购买: 禅百题(精)
ISBN: 9787308179768

作者简介

铃木大拙(1870~1966),世界禅学大师,日本著名禅宗研究者与思想家。曾任东京帝国大学讲师、大谷大学教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等职。多次到美国和欧洲各国教学、演讲。因介绍东方禅文化而闻名西方人文学界,被誉为“世界的禅者”。主要著有《禅学入门》《禅与心理分析》《禅生活》《禅者的思索》《铃木大拙禅论集》(三卷本)等。

内容简介

禅从中国来到日本,对日本佛教来说,的确是一 件幸运的事情。奈良、平安时期,佛教传到日本,在 思想、艺术和普通文化上,都给我们的祖先带来极大 教益。如果没有佛法,日本人的思考能力应该依然幼 拙,也许依然停留在未发达的状态。镰仓时代,新兴 佛法将我们的宗教意识引至新的发展方向,它教给我 们什么是慈悲。如果没有禅,我们不可能在实际生活 里充分体会到:日常行事就是佛法。 虽然人们已经从《法华经》学到,生活、经济、 政治、产业等日常社会活动都并不违背佛法,然而在 禅出现以前,日本佛教徒们并没有将佛法现实化,佛 法仍未脱印度民族的气息。如果不是汉民族,禅就不 会产生。庞居士有一句偈语“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 柴”,禅者都实践躬行。曾有人问南泉和尚:“您离 世后会到哪里去?”南泉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重 新投胎成门前檀家的水牯牛。”他不说去“极乐世界 ”.不说上“天”,不说下“地狱”,只说要投胎到 曾受其惠的檀家,变成他家的水牯牛(或者马什么的) ,埋头为他家耕田、拉车,努力报恩。必须看到,南 泉的这个心愿鲜明反映了当时禅界的气氛,能看到汉 民族不离脚下大地的心理,它跟印度式的追求脱俗独 善的冥想主义大不一样. 体力劳动生活与思想 甘地提倡手工纺织,虽然主要有抵抗近代文明机 械主义的意思,其心理根源在于不愿意脱离直接的体 力劳动。直接的体力劳动意味着不会远离大地,摔倒 也好,爬起来也好,人类无论如何也离不开脚下的土 地。汉民族何以拥有韧性、现实性、永恒性且悠然安 适,实际上就因为他们时刻不忘自己安身立命于大地 之上。印度是在坐禅瞑想中紧裹永恒,汉民族却是在 刀耕火种之上永恒劳作。二者交织在“禅”这种精神 训练里,存现在今天的日本人当中。 如果禅只是棒喝,或只管坐禅,也许就跟我们的 生活彻底没关系了。幸而它始终脚踏实地,而非气球 般飘摇直上。 但也不能只是紧贴大地,而不知抬头望望天空。 禅包含着不可或缺的思想背景和源泉,“我这里种田 博饭吃”不外乎普通农民,“汝唤什么作三界”的透 彻亮点不可或缺。 其由来如下: 一个叫地藏桂琛的禅和尚在用锄头除田头杂草、 种秧苗的时候,云水和尚出现了。琛和尚照常问他: “你从何处来?” 答称: “从南方来。” 琛和尚继而问,南方的禅法如何? “商量…浩浩地。” 云水和尚答的是,问答商量正盛行。琛和尚说 : “那不错。而我这里,种田、收割,大家就有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