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隋唐史(彩色图文本)/文物中国史](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1002/03/20221002030049613.jpg)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47.00
折扣价: 27.80
折扣购买: 文物隋唐史(彩色图文本)/文物中国史
ISBN: 9787101064605
第二节 周隋禅代 隋文帝(541—604)姓杨名坚,弘农郡华阴(今属陕西)人。父亲杨忠是 北周的开国功臣,位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又因灭 北齐有功进位柱国;其后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先后担任了上柱国、大司马 、大后丞等要职,既是皇亲国戚,又是关陇集团上层的显赫人物。北周武 帝宇文邕死后,昏庸暴虐的宣帝宇文赞即位。他用法严苛,甚至对劝谏己 过者滥施酷刑,外至群臣,内至宫女,被杖打、诛杀的人很多,以致内外 恐惧,人人自危。威望日隆的杨坚,也因“震主”之嫌,险遭横祸。580年 ,宣帝病死,即位者静帝宇文阐年仅七八岁,对于蛰伏已久的杨坚来说, 机会终于来了。随着他由幕后走到前台,北周的气数也将尽了。 杨坚在蛰伏期间,利用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发展自己的势力,在笼 络争取北周军事贵族支持的同时,大力提拔了一批有识之士作为辅佐,逐 渐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强而有力的政治集团。杨坚利用宣帝死、静帝年 幼之机,在内史上大夫郑译等人的策划下,矫诏入总朝政,都督内外诸军 事。为了防止周宗室诸王反叛,杨坚以赵王宇文招将嫁女于突厥为由,把 北周在外的藩王征召到京城,加以控制。这样,杨坚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北 周军政大权。 反对杨坚的地方势力,以相州总管尉迟迥为首,发动武装叛乱,郧州 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相继起兵响应。尉迟迥为北周重臣,拥兵数 十万,又北通突厥,南联陈朝,一时声势至为浩大。杨坚速派韦孝宽率重 兵进攻相州,并以王谊、梁睿分别进击郧、益两地,很快就平定了三处叛 乱。尉迟迥兵败自杀,司马消难投奔陈朝,王谦被捕斩首。这一胜利巩固 了杨坚的政治地位,接着他便以谋反罪名大杀北周宗室诸王,为其登基铺 平道路。此后,杨坚先是由随国公进封随王,位在诸王之上,接着演出了 一场“受禅”之戏,最后废静帝自立。这一年是581年。杨坚曾为随国公、 随王,因忌“随”字有忽停忽走意,遂以国号为“隋”,改元“开皇”, 定都长安,史称隋文帝。 第三节 平定江南 一、南征伐陈 隋文帝在建国之初,就有并吞江南之志。但是当时北方强邻突厥经常 入境侵扰,成为隋王朝最大的忧患。为此,隋暂时缓和同南方陈朝的关系 ,主动遣使于陈。尽管陈后主态度傲慢,形于言表,隋文帝仍委曲求全, 以维持与陈的正常关系,以便集中力量先对付突厥。 面对突厥的入侵,隋在反击的同时,修筑长城进行防御。后来,隋文 帝接受长孙晟的建议,采取“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利用突厥的 内部矛盾,进行分化瓦解,使其陷入内部纷争,无暇南顾。隋朝的北疆安 全了,完成统一大业的时机终于到了。 此时,隋文帝并没有急于采取行动,而是做了充分周密的准备。他在 广泛征求群臣的平陈之策后,任用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广陵(今江苏扬州 );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庐江(今安徽合肥),伺察陈国动静,并秘密准备 渡江。又用杨素为信州总管,在永安(今重庆奉节)督造战船,造成五牙大 楼船,可容纳八百人,船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船身前后左右设置六只 拍竿,均高五十尺,用于拍击敌船。小一点的黄龙战船,亦可容纳百人; 其余平乘、舴艋等小船无数。 灭陈之前,隋先废掉了南方的后梁。后梁是梁武帝长孙萧答建立的割 据政权,西魏灭萧梁,便扶持这个小小的后梁国。以后的周、隋亦承袭西 魏在该国设置总管,以监统其国。后梁都江陵,民少兵弱,号令不出国门 ,实为傀儡政权。587年,隋文帝诏后梁帝萧琮入京,随后派军队进驻江陵 ,废去后梁国。后梁宗室萧璃、萧岩等投奔陈朝,为隋伐陈制造了口实。 开皇八年(588)三月,隋文帝下诏伐陈,历数陈后主的罪恶,并抄写三 十万份,散发江南各地。十月,命晋王杨广、益王杨俊及清河公杨素为行 军元帅,杨广出六合(今属江苏),杨俊出襄阳(今属湖北),杨素出信州(今 属四川),刘仁恩出江陵(今属湖北),王世积出蕲春(今属湖北),韩擒虎出 庐江(今安徽庐江),贺若弼出吴州(今江苏扬州),燕荣出东海(今江苏连云 港),统兵五十一万八千,在东起沧海、西到巴蜀的长江沿线对陈发起了总 攻。 面对隋军南下,陈后主仍然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 隋开皇九年正月 初七(589年1月28日),贺若弼、韩擒虎两军秘密渡江,分别从京口(今江苏 镇江)和采石(今安徽当涂)发起突袭,并迅速向陈的都城建康合围。陈将萧 摩诃被俘,任忠投降。隋军直捣朱雀门,城内百官纷纷逃散。都城陷落时 ,陈后主和张贵妃、孔贵嫔一起藏到景阳殿的枯井内,正月十二日被隋军 俘获。长江上游的杨素和刘仁恩亦率水军顺流东下三峡,大破陈军,乘胜 至汉口,与杨俊会合。这时,建康已破,杨广迫使陈后主以手书招降长江 上游诸将及岭南女首领冼氏,至此,南方全部平定。 二、江南平叛 隋文帝统一全国后,立即将在北方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施行于南方 ,如改革江南原来的地区行政系统,并省州县;撤免陈朝原有的地方官吏 ,改用北方的隋官代替;清查户口,改变选官制度,废除江南世族的刑法 特权等等。这些措施严重危及了江南地主阶级的利益。开皇十年(590)底, 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后不到两年,江南盛传隋政府要把世族地主迁徙入关 的流言,因而引发了大规模的反隋叛乱。 婺州(今浙江金华)汪文进、越州(今浙江绍兴)高智慧、苏州(今属江苏 )沈玄侩等首先举起反旗,皆自称天子。随后,原陈朝旧境内大抵皆反,大 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或称“大将军”,或称“太守”,纷纷起来攻陷 州县,屠杀隋官,来势凶猛。隋文帝派大将军杨素前往江南平叛。隋军渡 江攻占京口,而后转攻晋陵(今江苏常州)、无锡,活捉沈玄侩;又以火攻 高智慧设在浙江钱塘东岸的大营,高智慧从海上逃跑,投奔福建的王国庆 。隋军亦分水、陆紧追不合。其中史万岁统领的隋军走水路,转战千里, 历七百余战。另一路大军由杨素亲率沿岸追击,也经百余战,在乐安(今浙 江临海)讨平汪文进,在温州击破沈孝彻,后攻入泉州,王国庆弃州逃跑, 高智慧走投无路投降。 在平定江南叛乱中,隋的江南政策也开始由强硬转向怀柔,如平定岭 南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等的叛乱时,隋文帝派裴矩巡抚岭南,赢得了当地 声望甚高的冼夫人的支持。冼夫人因拥隋有功,被册封为“谯国夫人”, 其孙冯盎被封为高州(今广东阳江)刺史。至今琼州海峡两岸还有不少冼夫 人庙,每年仍有纪念活动。 南方叛乱的平定及隋对南方政策的转变,都有利于这个新兴王朝的巩 固和统一。 P3-7 <p>《文物中国史》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中国历史与考古的专家、学者们合作撰写的一部图文并茂的著作。本书系该套丛书之之隋唐卷,讲述的是隋朝和唐朝的历史。 本书设定的读者对象主要是正在学习中国历史的年轻人或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各界人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