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健志](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10322/17/20210322174232119.jpg)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天健志
ISBN: 9787218148359
《天健志》编撰委员会,由韩德宏总策划,杨黎光总撰稿,万红金、林露露撰稿。 韩德宏:深圳市特区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杨黎光:高级记者,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长篇报告文学《大国商帮——承载近代中国转型之重的粤商群体》(获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横琴》等。曾获第一、二、三届“鲁迅文学奖”;首届“冰心散文奖”等。 万红金:有过十余年媒体从业经验。现为深圳市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高级经理。 林露露:深圳市蜂群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运营办专员。
第一节 组建基本建设工程兵 新中国的建设充满着艰辛,也不断地在调整。 “二五”计划后,国民经济出现失衡。为了使“三五”计划能在较好的起点上展开,国家决定将1963—1965年作为继续调整、整顿的过渡时期。 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愈发严峻,强敌环伺。针对日益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认为,在三五年内,中国面临局部战争的可能性较大,且局部战争有可能演变为大的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作出了一系列决策:进行备战整军,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增加铁道兵和工程建设部队的数量;进行“三北”防护工程和沿海岛屿防御工程规划和建设;加紧进行战略后方基地和战役后方基地建设;加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特别是原子弹、导弹等尖端武器的研制;加强全国民兵建设。 在加强战备、准备打仗的思想指导下,大规模“三线”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建设规模和战备工程的不断扩大,基本建设任务越来越繁重。仅仅依靠现有的部队、民兵和群众显然无法满足如此庞大的战略建设任务需求。 于是,基本建设相关施工队伍,进入快速扩张期,队伍规模越来越庞大,仅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的铁道、工程部队便达到了80余万人,国务院各系统下属的施工队伍,更是达到了161.6万人,连同直属的各重要工矿企业人数达到300多万人。 施工人员的数量虽然有着显著提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1965年,国家建委主任谷牧等领导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基本建设施工队伍建设经验时指出:施工队伍越来越庞大,基建队伍职工来一个包一个,职工平均年龄越来越高,老弱病残越来越多,家属拖累越来越重,跨区远距离调动很困难。队伍的更新越来越不好解决,无法适应基本建设施工队伍流动性大、突击性强和工作条件艰苦的特点,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1966年2月,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周恩来总理和邓小平副总理在会上提议,把部分施工队伍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毛泽东主席听了汇报后说,这个办法我赞成。 3月11日,国家建委党组根据中央书记处的指示,向中央写了《关于施工队伍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试点意见的报告》,报告对为什么要整编,如何搞好整编,部队的名称和建制,领导关系,士兵的来源和服役年限,干部问题和人员的比例,军事和技术训练,以及费用来源和供应标准等问题,作了明确的阐述和规定。 3月30日,中央批转了这个报告,指出:“把施工队伍逐步整编为劳武结合、能工能战的基本建设工程兵,是实现队伍革命化,保证队伍不断更新,提高战斗力的根本性措施,最能适应边备战、边建设的需要。可以肯定,这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实现。”中央在批示中肯定了“工改兵”的方向,指出了整编的意义,规定了部队的性质和任务。 6月21日,国家建委向中央军委上报了《国家建委党组关于施工队伍整编为基本建设工程兵试点中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该报告就部队的编制序列和番号、征兵退伍、武器装备、军需用品和供应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7月27日,中央军委同意并转发了这个报告。国家建委的报告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批示,对施工队伍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试点工作的有关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确定,基本建设队伍整编后,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简称“基建工程兵”),受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双重领导,主要担负国家基本建设重点工程和国防工程施工任务。部队不使用国防经费,而是实行经济核算,自负盈亏。 基建工程兵按照解放军工程部队的编组原则,结合基本建设施工队伍的特点,按指挥部(相当于军)—支队(师)—大队(团)—区队(营)—中队(连)—排—班的序列进行编制。 在基建工程兵的人员组成中分为3类:第一类是“兵改兵”,这部分人分别来自野战军、国防工程兵、铁道兵和新疆建设兵团;第二类是“工改兵”,这部分人员大部分是技术骨干,部队改编的时候吸收了企业中一些年富力强、技术水平高、富有施工经验的技术骨干;第三类是“义务兵”,按照国家的征兵制度,每年招收的大量义务兵是这支部队的主体人员。 1973年,在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基建工程兵对整编试点工作进行总结,提出了基建工程兵的建设方针: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 到1979年底,基建工程兵共有10个军级或相当于军级建制的指挥部、32个师级或相当于师级建制的支队、5所技术学校、150多个大队或团,总人数约为50万人。 1966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正式成立。截至1985年1月1日最后5万部队转入武警部队序列,这个兵种仅仅存在了18年。基建工程兵组建的18年间,先后担负了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和单项工程132项,工业和民用建筑竣工面积1800万平方米。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建设和战备工程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二节 31支队与302大队的诞生 基建工程兵成立后,国家就进入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全面开展“文化大革命”。经过十年动乱,到1975年,部队也受到很大影响,具体表现在组织编制混乱,比例失调,机构臃肿,干部严重超编。 1975年1月5日,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提议,中共中央任命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在叶剑英、邓小平主持下,6月24日至7月16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集中讨论和重点解决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等重大问题。会议通过了《关于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和安排超编干部的报告》。军委扩大会议后,军队从调整体制编制入手,整顿工作全面展开。总参谋部制定了《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的方案》,并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执行。根据方案精神,将要缩减人民解放军工程建设部队,这就是被人们称为的“第五次大裁军”。 这时,属于广州空军工程兵的第五团情况怎么样呢? “文化大革命”后,全国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空军机场基本建设饱和,空军工程兵也因此被压缩。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陷入瘫痪,国家工业建设的一些项目无法正常开工。另一方面部分地区修筑一些大的项目确实困难大,地方缺乏专业工程队伍,难以自行施工。 考虑到随着国家工业的不断发展,今后的基建任务还很繁重,而军队缩减下来的工程部队,又正好有多年的施工经验。因此,为了保留一些工作骨干和技术骨干,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力量,经与有关部门协商研究,决定将担负工程建筑任务的工程兵1个师部、2个工区机关、14个团、3个独立营共4.9万余人,第二炮兵1个工区机关、4个团共1.41万余人,空军的2个团4240人,国防科委1个汽车团2000人,总后勤部1个汽车团1605人,新疆军区1个道路工程团4949人,总共1个师部、3个工区机关、23个团、3个独立营,共7.59万余人,改为基本建设工程兵,归国家建委建制,分别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领导和管理。 1975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文件,同意国家建委、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将部分建筑部队改为基本建设工程兵的请示》,并批准执行。广州空军工程兵第五团正式转入基建工程兵。 1975年10月24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国发〔1975〕198号文,组建基建工程兵31支队成立,直属于第三机械工业部领导,承担航空工业基本建设任务,支队定额11000人,后增加至15000人,番号为建字870部队。1978年7月,部队番号改为00319部队。 1976年3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基本建设工程兵第三机械工业部办公室正式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张孔修、于辉先后兼任办公室主任。王工学、彭尚友、赵彦村任办公室副主任。下设参谋、政工、后勤组。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示,自1976年4月起,第三机械工业部“兵办”从广州空军工程兵第五团改编了基建工程兵302大队,从第二炮兵部队接受了工程兵第129团改编的基建工程兵303大队,从南京军区空军接受了空军工程兵第三团改编的基建工程兵301大队,从第二炮兵部队接受了第174团改编的基建工程兵304大队。当年10月改编完毕。 31支队为师级单位,指挥部设在湖北襄樊黄集镇。31支队支队长为王进禄,政委为王忠民,副支队长为赵羡孔、裴青、时振山、王树林,副政委为宋济珍、孙忠政、刘更申。以下4个大队,均为团级单位。 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1978年8月12日批复,基建工程兵31支队定员增加到1.5万人。1979年2月21日第三机械工业部、基建工程兵批复,同意将31支队修配厂纳入编内,编制500人,为团级单位。 由于基建工程兵自成立时部队的编制序列和番号按照指挥部—支队—大队等建立,在实际的工作中,外界并不清楚支队、大队、区队和中队是哪一级单位,由此给基建工程兵对外交往带来了诸多不便。1980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1980〕114号批复,同意自1980年8月1日起,基建工程兵大队、区队、中队番号改为团、营、连,但序列号不变。至此称为301团、302团、303团和304团。 31支队下属各大队的任务非常分散,301大队驻地江苏常州,大队长陈学勤;302大队移师湖北荆门,大队长赵羡孔;303大队驻地陕西汉中,大队长澹思敏;304大队驻地贵州安顺,大队长裴青。 其时,大多为小部队作业,任务范围铺遍全国。如大同、南宁、北京、张家口、襄阳、桂林、安顺、贵阳等地,都有31支队基建工程兵的身影,其为“文革”后的国内基础建设与国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31支队四个大队,其中两个大队来自空军工程兵,两个大队来自第二炮兵部队工程兵,都属于野战部队,武器装备都按照标准步兵师配备,步枪、手枪、轻机枪、重机枪、冲锋枪、高射机枪都配备了。 广州空军工程兵第五团,1976年9月改为基建工程兵302大队后,番号为建字872部队,1978年4月,根据《基本建设工程兵关于授予五码部队代号的通知》,自1978年7月1日,部队代码更改为00312部队。 302大队在机关总部设立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司令部设工程股、技术股、训练股、军务股、管理股、合同预算股;政治处设组织股、干部股、宣传股、保卫股;后勤处设军需股、装备股、物资股、财务股等。编制以“四三四三”为主,即全团四个营,每营三个连,每连四个排,每排三个班;另有直属汽车连、修理连、卫生队;整个大队编制2500人左右。 从1976年从广州空军第五团改编为基建工程兵302大队,到1983年部队接到转业深圳的七八年时间里,部队先后在广东、广西、黑龙江、陕西、湖南、湖北、河南、云南、贵州、北京、山东、浙江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招募兵源。 1976年3月,广州空军工程兵第五团从各地集结到湖南衡阳休整,后移防湖北荆门参加宏图机械厂的建设。宏图机械厂主要为研发水上轰炸机,是国家“三线”重点工程。 6月,部队机关总部也从湖南衡阳移驻湖北荆门的烟墩镇。 第三节 建设宏图机械厂 宏图机械厂位于湖北省荆门市的漳河水库边,是研发水上飞机的国防工业重点工程。水上飞机的研发属于航空工业,而航空工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几乎是从零起步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其发展也充满着艰辛和曲折。 从1951年1月起,在苏联援华的156个项目中,航空工业就占了13项,包括飞机制造厂、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和机载设备制造厂。这其中,就包括了水上轰炸机的研制。 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和苏联的友好关系急转直下,到了1960年的时候彻底走向了破灭,苏联断绝了对中国的援助。几乎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建设离开了实事求是、稳步前进的轨道,一场全国性的“大跃进”运动开始了。受国际、国内整体局势影响,刚刚发展起来的航空工业遭到严重挫折。 十年“文化大革命”更是使中国航空工业雪上加霜,陷入了尴尬的停滞阶段,甚至因为部分厂房设施被破坏而有所倒退。 水上轰炸机是国之重器,不可不做,面对这种情况,中央决定自主研发,并在湖北省荆门组建宏图机械厂(国防航空工厂),负责总装与试飞水上轰炸机。 1971年4月1日,宏图机械厂在湖北荆门漳河水库边破土动工。 漳河水库是一座大型人工水库,是湖北省境内的最大水库,位于湖北省中部,距荆门市区18千米,于1958年7月动工,1966年竣工。水库大坝就在荆门市烟墩镇。而宏图机械厂的选址便是荆门市烟墩公社,后改为迎接镇,现名漳河镇。 宏图机械厂最初设计规模宏大,投资2亿元,可容纳10000名工人同时施工。因为国防工业后出于保密要求,宏图机械厂更名为国营322厂。 宏图机械厂上马建设后,工期要求紧,基建任务重,工程建设队伍不足。1973年,上级要求工厂建设要加足马力,大上快上。以前负责宏图机械厂施工任务的是湖北省第二建筑公司二处,共有200多名职工,这远远满足不了工厂建设的需要。于是,宏图机械厂向国家建委请示,要求增加322厂的施工力量。 1973年7月,国家建委以〔73〕建革字第409号文《关于第三工程局分期分批调迁湖北承担施工任务的通知》,确定调遣国家建委三局四公司于当年9月底进入宏图机械厂工地,承担基建施工任务。 1973年12月12日,国家建委、国务院“国防工办”和第三机械工业部批准宏图机械厂生产任务为生产水上轰炸机10架,备件生产能力按整机生产能力的25%计算。 12月15日,根据国家建委安排,宏图机械厂同第三工程局四公司签订《建厂协议书》。该协议书确定:建筑投资2324.16万元,建筑面积153009平方米。其中生产厂房88949平方米,生活区61986平方米,机场区2074平方米。1974年3月,第三工程局四公司二处500余人陆续进厂,省建二公司撤离宏图机械厂。 根据上述协议书确定第三工程局四公司二处进场员工应为1500人,而实际进场员工才三分之一,因此,工程进度仍然达不到要求。 1976年,广州空军工程兵第五团改为基建工程兵后,隶属于第三机械工业部管辖。而宏图机械厂即为该部管辖的建设项目,为了保证宏图机械厂的建设,国家建委和第三机械工业部基建工程办公室分别以〔76〕建发军字164号和〔76〕三兵参字第011号文,调基建工程兵302大队来湖北荆门,接替第三工程局四公司承担宏图机械厂建厂任务。 1976年6月,基建工程兵302大队所属五、六、安装、技术、汽车中队作为第一批人员从衡阳迁到,承担322厂和605所的施工及其他“三线”国防建设任务。 之所以选择302大队来承接建厂工作,一方面是因为302大队为广州空军出身,机场建设经验丰富,可以承担宏图机械厂内飞机试飞机场部分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其军人的身份使其灵活性强,工作效率高,对任务服从性强,不怕苦,不怕牺牲,适应国防工厂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第三方面,是因宏图机械厂为军工企业,有着保密要求,302大队作为基建工程兵,虽然以工为主,但仍是部队。 为了让302大队尽早熟悉业务,双方更好磨合,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宏图机械厂和302大队领导共同商定,于1979年6月,专门从宏图机械厂里抽调了十余名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派到部队的连队、股、室临时任职,协助部队尽快熟悉情况。 按照宏图机械厂各施工单位的分工协作,基建工程兵302大队主要负责基础的厂房建设。同时,受当时“全民皆兵”“深挖洞、广积粮”口号影响,302大队也会派战士去厂内其他部门进行军训带队工作。 在建设宏图机械厂时,“文革”刚刚结束不久,一切都百废待兴。宏图机械厂的建设具有边建设、边施工、边安装、边生产,先生产后生活、先厂房后宿舍的特点。所以,当年宏图机械厂建设者和生产者,都是非常艰苦的。作为部队性质的基建工程兵302大队,同样如此。 302大队当年修建的机库到水上飞机的滑翔跑道,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在使用之中。 1979年,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许多大型工程项目面临停缓建,仅仅建设了原设计规模四分之一的宏图机械厂也在调整之列。 宏图机械厂不得不调整发展方向,走向“军品第一,民品为主,军民结合,以民养军”的“军转民”道路。因此,以宏图机械厂修建为主要任务的302大队,也面临着调整的局面。 宏图机械厂的停缓建,让效益本身不太好的302大队生活捉襟见肘,连填饱肚子都困难,更别提购买先进设备,学习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水平了。31支队的领导们见到了302大队的困境也十分担心,曾考虑过将302大队解散,将原302大队的设备和人员分摊到其他几个大队中。 面对如此困难,302大队并不甘心坐以待毙,他们决定拼命一搏。为了缓解内部经济困难,302大队从干部到基层士兵,统统积极“找米下锅”,主动寻找各类可以承包的工程,将部队拆分成许多小股施工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分散作业。 由于302大队的前身3890部队是野战军编制,在全国各地施工,因而在地方基础不强,同地方领导接触也不多。加之转做基建工程兵后,业务主要以建筑为主,而302大队本身做机场工程起家,不像其他大队搞建筑出身,在一段时间内业务量相对比较少。面对这种情况,全大队上下铆足劲头,并不认输。到了荆门以后,大队部当时提出一个具体任务口号:“铁的队伍钢的班,确保完成四百万”。四百万元,是整个大队一年的完成任务量,也是一个大队当年的经济收入指标。 在荆门期间,除了承接宏图机械厂工程任务之外,302大队还承接了大量民用工程,如襄樊卷烟厂、襄樊电视塔及火车站职工住宅,武汉贸易信托大楼建筑工程、武汉油脂化工厂、电影机械制造厂、汉口大智路蛋厂、汉口自来水厂、汉口贸易大楼、武汉五十中教学楼等。 1977年夏,株洲火车站货车冲翻,302大队调遣3营官兵抢险三天三夜,挽救了几千吨民用物资。 1978年,基建工程兵302大队出色完成了株洲飞机发动机试运台的修建任务,此外,还有株洲331厂、跨河管线桥等,承建株洲第二分厂部分厂房。 第四节 参与上海大场机场建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和改革开放,华东地区民航机场建设,特别是上海国际机场建设日益紧迫。上海当时虽然有虹桥国际机场,但是每隔5分钟起降一架飞机的运营任务已经达到饱和程度。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国家决定在上海大厂机场基础上进行扩建,再造一个国际机场。 上海大场机场位于上海市北部宝山区大场镇,为国民党时代留下的老机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场机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1953年3月由海军航空兵部队管理,此后一直作为军事设施为军队服役的机场,不对外开放。 为研发“运十”飞机,1971年大场机场改扩建任务获得批准。1978年初,302大队接到上海大场机场试飞飞机的施工任务,工程任务为新建总装厂房和喷漆厂房,并按照大型客机试飞要求加长跑道1000多米,以及加宽加厚,拖机道和滑行跑道都要相应加长加宽。由于要求急,任务重,施工任务由上海建工局和基建工程兵31支队共同承担,31支队以302大队为主,301大队参加共同施工主跑道。 1978年,在接到第三机械工业部下达的大场机场改扩建任务后,302大队派出两个营前往上海,大队长赵羡孔更是亲自带队指挥。 大场机场扩建最难啃的硬骨头是,要扩建的跑道是在一条河和大大小小的水塘上,必须把河塘的水排干后,把淤泥掏出来,再往下挖到老土层。当年没有大型挖掘工具,主要是依靠人工。 进入夏季,干部战士冒着近40℃的高温投入施工,大队长赵羡孔就在现场指挥。大队干部下到营,营级干部下到连,连干部下到排,昼夜突击,轮番作业。然而,再恶劣的条件没有人叫苦叫累,大家只有一个信念:“‘运十’早日上天是完成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遗愿”。 该项目由于工程质量好、节约了大量成本,同时,还提前完成了工程施工任务。事后,受到了上海市领导和海军司令部领导的通令表扬。 大场机场的改扩建任务圆满完成。此后上海飞机制造厂于大场机场试飞成功中国自己研制的首架喷气式客机“运十”。302大队在大场机场的优良表现,不光赢得了上海市政府的称赞,也为日后深圳市市政工程公司赴上海开办分公司打下了基础。 第五节 赴约旦承接海外工程 1979年,全国许多大型项目停缓建,基建工程兵面临着国防工程被压缩、民用工程难找的窘境。 寻求工程任务成为了31支队及其上级主管单位第三机械工业部“兵办”的重要任务。当时除了在国内寻找工程任务之外,大家也把目光也瞄向了国外,这在当时还没有完全打开国门的环境下,算是很大胆的举措了。 1979年1月,国务院根据“改革开放,政企分离”的原则,批准第三机械工业部成立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专门负责中国航空产品外贸工作业务。1980年7月,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与约旦王国曼果公司签订合同,分包斯瓦科改造中心续建工程劳务部分,只包工不包料。合同金额为513.5万美元,工期12个月。后经第三机械工业部、基建工程兵总部批准,由基建工程兵31支队承担该项任务。 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基建工程兵31支队决定在302团和304团中抽调300余人,脱下军装穿上工作服,组建了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远赴约旦承接工程项目。 首次踏出国门,问题比想象的要复杂很多,语言不通、法律不同、交通不便,生活习惯不一样,无一不困扰着先遣队。到了工地,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大家发现斯瓦科改造中心是阿拉伯联盟负责提供资金,由约旦公共工程部负责组建。曼果公司利用其家族关系获得了该工程的总承包权,并转包给另一家公司进行施工。在施工期间因经济纠纷,合同半途而废,双方分道扬镳,变成了一个烂尾工程,他们实际上接了一个“烫手山芋”。 鉴于上述情况,约旦国家公共工程部终止了曼果公司主承包商资格,解除了中方与曼果公司的合同。承包工程以失败告终,虽然这完全是曼果公司造成的,但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面对打开国门后的世界,还不熟悉,不了解,不适应,我方前期工作不细,偏听偏信,创外汇心切,又急于求成,签约草率,也是造成工程失败的主要因素。 被迫停工后,工程款拿不到,又无后续工程,中方施工队伍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第三机械工业部领导得知情况后,为了解决战士们没钱、没饭吃的问题,派了一位副部长特意带着2万美元飞往约旦。抵达当天,部领导就召集战士们开会,表示任何学习都要付学费的,当时国家也很困难,资金十分短缺,尤其是外汇,所以这2万美元只是给部队解燃眉之急,接下来就要部队设法自己“找米下锅”,自己挣钱承担回国机票。 摆脱困境,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大家决定在内部加强思想教育,以安定人心,组织队伍承揽一些零散工作,如帮助当地采摘橄榄油果、搬钢筋、做木工、私人房子装修、包装蔬菜等,别人不愿干的活儿大家都干。 1981年5月,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第一建筑工程公司通过议标,拿到了约旦马安省皇家浮法玻璃厂的基础工程,合同金额为200多万美元。英国人承担钢结构,德国人承担设备安装,中方承包了全部主体土建工程,工期一年。 这项工程是约旦国家重点工程,中方的施工无论进度和质量,约旦方面都非常满意,约旦国王专门派他弟弟到工地视察,因此该工程结款非常顺利。 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以11个月时间,提前一个月圆满完成任务。经验收质量优良,取得了50万美元的纯利润,为我国开拓国外承工程项目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 《天健志》是一部革命史。他们组建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夜,发端于热河省承德县。从白山黑水打到琼海之南,他们历经枪林弹雨,为中国共产党武装夺取政权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历次的重大战役中留下他们不凡的英雄事迹。 《天健志》是一部国防史。从工程兵到基建工程兵,变化的是番号与建制,不变的是忠诚与使命。他们常年扎根于“三线”,在国防建设最需要的地方,他们淬炼了过硬的政治品格,他们是共和国航空航天事业不可或缺的力量。 《天健志》是一部创业史。告别军旗,他们来到陌生的地方,进入全新的领域,开启新的征程。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发源地见识了潮起潮落,他们在不停的创新与试错中,形成了自己的生存法则。 这就是天健集团,一家国有企业的红色基因与发展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