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子街史话(精)/长沙文史书丛

坡子街史话(精)/长沙文史书丛
作者: 陈先枢
出版社: 湖南人民
原售价: 90.00
折扣价: 65.70
折扣购买: 坡子街史话(精)/长沙文史书丛
ISBN: 978755611598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节 坡子街民俗之一——火神会 古代长沙楚人自认为是炎帝(神农)、祝融的后 裔,而且尚赤,尊向东方,因而楚人拜日、崇火,两 者相合无间。相传炎帝神农氏是最早教民使用火种、 火耕的部落首领,而尊为火神的祝融更加发扬光大之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载: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 而崩,葬长沙茶乡之尾(今炎陵县)”。祝融相传是 炎帝的后裔,南岳祝融峰即以其为名。火,曾使人猿 相揖别,为人类的进化和人类的文明立下了不朽功勋 。因此,祭拜火神成为长沙先民世代流传的风俗。长 沙民间又称火神为火德星君、赤帝真君等。《白虎通 ·五行》日:“夏之言大也,位在南方,其色赤,其 帝炎帝。炎帝者,太阳也,其神祝融。”民间风俗与 古书记载十分吻合。 清乾隆以前,长沙城就有许多火神庙,年年举行 火神会。但小型分散,未形成规模。自乾隆十二年( 1747)坡子街火神庙重修起,火神会才一年胜过一年 。火神庙即今日火宫殿,又名乾元宫,清道光六年( 1826)客绅蔡世望等倡省城绅商扩建。正殿为火神庙 ,左为弥陀阁,右为普慈阁。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 ,南起坡子街,北抵火后街,西邻三王街,建筑宏伟 。庙的屋脊上安有7个铜铸大葫芦,金光闪耀,正殿 供有3米多高的火神泥塑像。前坪搭一戏台,两边台 柱上镌有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对联。联云:“象以虚 成,具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味于苦出,看 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 凡与火有关的行业,如陶瓷、冶铸、糕点、铁匠 、鞭炮、烟花、砖瓦等业,都把火神供奉为祖师。每 年农历春节和六月二十三日祝融大帝诞辰之日,他们 都要邀班唱戏谢神。庙会期间。从中和街起至三王街 口止,由庙董事会搭成竹木凉棚,以利遮阳避暑。此 时观众群集,各色零售摊担趁机在此吆喝贩卖,一些 卖艺、说书、相面、测字者亦来此献艺起课,热闹非 常。随着祭祀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闻名遐迩的小吃 市场。1938年初《观察日报》对火宫殿进行了专题报 道,把火宫殿的热闹和小吃的味美同上海城隍庙、南 京夫子庙、北京天桥和天津三不管相媲美。 坡子街火神庙会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1938年“ 文夕”大火前由“老八董”掌管,这八董是:余太华 金号、李文玉金号、叶公和酱园、东协盛药号、西协 盛药号、九芝堂药号、福芝堂药号、寿芝堂药号。大 火中,火宫殿除门楼幸存外,其余建筑焚毁殆尽。 1941年由“新八董”主持再建神殿,新八董是:詹恒 大笔墨铺、詹彦文笔墨铺、杨正泰锡铺、杨振兴锡铺 、老公和铜铺、王福鸣铜铺、阜昌参茸号、朱义新金 银首饰号。次年建成小吃铺面48间,租予小贩经营餐 饮,形成品种多样、风味独特的小吃店群。铺面分成 四线.分别取名东成、西就、南通、北达。四线铺面 间有3条小街.门面相互毗连,形成闹市。著名评弹 艺人舒三和、说书艺人唐元芳、廖夔等也来此设棚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