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美国表姑(圆顶房下的今人与往事)

我的美国表姑(圆顶房下的今人与往事)
作者: 赵明和
出版社: 上海三联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8.90
折扣购买: 我的美国表姑(圆顶房下的今人与往事)
ISBN: 978754266161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车流来往不断、人群熙熙攘攘的贵阳市万东桥畔 ,一栋与周围楼房迥然有异的青灰色欧式建筑,静静 地伫立近百年了。这栋在省城所有楼群中独具风格, 古色古香,高耸的塔尖指向苍穹的“圆顶房”,带着 沧桑与几分孤傲,矗立在爬满常春藤的高高的堡坎之 上,这就是位于贵阳市护国路的王伯群故居。 兴建于1917年的这座楼宇,由主楼和圆形的塔楼 组成。主楼的三楼以上四周有露台,塔楼的最上方是 高耸的圆弧顶,正上端是细长的哥特式塔尖,是一座 欧式兼具中国元素的建筑。毗邻它的原还有王文华故 居,在万东桥扩建时已被拆除。 在省城贵阳,王伯群故居,加上原有的王文华故 居,其所在的这条街,所以叫“护国路”,皆因兄弟 二人在护国战争中的贡献故以命名。 王伯群名“王文选”,但一直以来人们几乎忘记 其名,而习惯于称呼其字“伯群”,所以他是以“王 伯群”在历史上闻名的,正所谓“以字行”。 王伯群早年留学日本时即参加同盟会,并与梁启 超结识,后长期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回国后应 章太炎之邀出任《大共和日报》经理,继续宣传革命 思想。时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1915年王伯群赴京期 间洞悉袁世凯称帝野心,与在京的梁启超、蔡锷等商 议,确定以滇黔为发难地共举反袁义旗。并专程回黔 与王文华秘密策划反袁。其间他们排除各种阻力和困 难扩充黔军,培训军事骨干,充实到下属各部,又设 法解决了经费和军晌问题,使黔军迅速扩充并素质得 以提高,成为护国战争中的重要力量。袁世凯称帝前 ,王伯群与蔡锷、梁启超等七人在天津开会,确定了 滇黔武装起义方案(史称“天津会议”)。袁“登基 ”后不久,云南即宣布独立,誓师讨伐袁世凯。一个 月后,贵州宣布独立,王文华任护国军右翼东路司令 率军出战。此后全国多省相继宣布独立,袁世凯无法 维持其统治,在大不得人心中暴毙,护国战争取得胜 利。 贵阳市在筹划扩建万东桥时,为保留王伯群故居 ,曾不惜代价、不厌其烦地数度更改红线,足见出对 这段历史的重视和对房主人的尊重。 多年来,圆顶房以它独特的风貌吸引着路人的眼 光。曾有许多人慕名专程而来,有的人则是在路边瞥 见它后便移步上前,绕到堡坎上,想一睹风采并看个 究竟。然而大门紧锁,人们趴在窗台上切切地往里窥 望,或在房檐下茫茫然四处张望,除了能看见外观和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其他均不知所以,不得不 扫兴而归。 圆顶房在1984年时发还王氏,一年后某政府机构 在此地皮上建起了七层楼的办事处兼招待所,后变成 宾馆,空地处还成了停车场。有人认为王氏家族都在 国外,鞭长莫及,便趁机在故居地皮上不断搭建违章 建筑,另一政府机构也居然罔顾文物保护条例,在故 居大门外建起了违章屋。一度周围被严重蚕食,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