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土壤妈妈(高士其科学童话集)/大师童书系列
作者简介
高士其(1905~1988),福建福州人,**科学家、科普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半个世纪中,高士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故事和多种形式的科普文章,在科普创作理论和推动我国科学普及事业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亿万青少年的良师益友。其科普作品,尤其以细菌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脍炙人口,成为科学内容和文学形式融洽结合的典范。
内容简介
尿之不如汗,汗之不如泪,似乎是当然的道理。 所以古今诗人雅士,吟诗作赋,免不了说一两句 伤心话,不是断肠,就是落泪,几乎非泪不足以表其 多情。泪总是多情的产物吧,于是泪就可比茶一般的 清高了。 一到了汗,他们就有些讨厌这个了。然而诗人到 了=夏天就有苦热诗了,在苦热诗里,又似乎非汗不 足以写其苦。 至于尿,这卑鄙下贱的东西,用它骂人出气还可 以,*不可以入诗文,就是俗人的谈话,也都极力避 免用尿字。 其实,这是不公平,不正确的。 我们都被传统的观念所束缚,所蒙蔽了。 尿、汗、泪三者都是人身的外分泌,干净时,一 样的干净;龌龊时,一样的龌龊。 究其来源,它们都是从血液里面逃出来的流民。 观其内容,尿*丰富,汗次之,泪*淡泊。然而 都是一样的带点酸性的盐水,都含有一些“尿素”之 类的有机化合物,还有别的,这里暂不提。 论其功用,尿*伟大,汗次之,泪就在可有可不 有之间了。 泪的故乡是在眼角和鼻骨之间的泪器。泪时时都 伏于那泪器的门口观望,有时出来巡逻,洗洗眼珠, 清清眼皮,偶尔堕入鼻子的深渊,无底洞,就成为一 种鼻涕了。 泪在心理上颇占地位,人都认为它和悲哀的情感 有关系,这是因为泪器的细胞,和大脑派出的神经有 直接联络吧。然而有时一笑也会出眼泪;眼睛*了辣 椒、烟雾的刺激,也会出泪;又有所谓流泪弹(催泪 弹)之类的**,专使我们流出大量的泪,这可见泪 实是眼睛的警备队、保护者了。 人本是流泪的生物。自初生到老死这一个过程中 ,流泪的机会多着哩。但,中国人的眼泪是用得太滥 了,各自为一身一家的疾痛,而流出一点一滴的泪, 那泪是弱小而无聊的。 现在我们东方**古国的悲剧,已一幕一幕地揭 开了。我们要学春秋战国时代,荆轲和高渐离二侠土 在燕市酒店里,那样慷慨悲壮地流泪。我们希望拿四 万万大众①的热泪,来掀波翻浪洗净国耻。 然而,泪终究是弱者的**,单靠它来救亡图存 ,那力量是太薄弱了。 泪之后,还须继之以汗。 汗的原籍是皮肤里面的汗腺。全身的皮肤,除了 外耳道、包皮、**之外,都有汗腺,而以手掌足底 的汗腺为*多。人身皮肤汗腺总计在200万以上吧。 汗腺出汗的多少是没有一定的。这要看四周空气 的情形,寒暖如何,干湿如何;多跑多动也会出汗; 有时人们*了突然的惊吓,也会吓出一身冷汗来,汗 也被情感所支配了。据说,在平时,就是穿长衫的人 们,平均每24小时,也要出汗2~3升。这是皮肤*了 衣服的包围,那里面的热气,常在32摄氏度左右,所 以无形之中,时时都在出汗了。 不过,这汗不是水而是汽。大约要过了33摄氏度 的“界点”,汗气才变而为汗水。汗水和汗气的分界 ,也可以说是劳力和劳心的分界吧。 汗水里面的宝贝,除了盐和水之外,还有尿素、 尿酸、肌酸、蛋白素之类的杂烩,而以尿素的成分为 *主要。 刚洗完蒸汽浴,或经过一番强烈的运动之后,满 头满身,淋淋漓漓,都是热汗,而那些汗珠里面,尿 素的成分,就顿时加了许多。 有的人听了这话,就有些不愿意,而且不大相信 ,以为尿素这下流东西,也配在我头上身上作威作福 哇?! 然而这是生理E的事实。P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