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第128辑)
作者简介
冯克力,出生于1954年,《老照片》主编,十余年来潜心于老照片的征集、出版与研究,著有《感言老照片》。2015年春夏之交,《老照片》100辑亮相。
内容简介
义兼师友 ——马衡与王国维的友谊 马庆芳杨衡善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 人)与马衡(1881-1955,字叔平,别号无咎,浙江鄞县人 )是两位民国时期著名文史学者。二人相识交往近三十年 ,虽然早年都支持维新改良,但辛亥革命后在赞成帝制还 是共和上产生了分歧。因为研究学问、解析金石历史奥秘 、追求学术真理是他们共同的人生志趣,政治上的分歧并 未影响两位学者的友谊。最近出版的现存两人的八十七封 往来书信,记录了面对不断出现的考古新发现和新课题, 他们的艰辛探索和惺惺相惜之情,留下了极具学术价值和 人文情怀的温馨记忆。 1916年,王国维由日本回国,与马衡都居住在上海, 此后两人往来密切。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王国维的治学方 向从中西学兼治转向专治国学,两人的学术领域完全重合 。现存两人往来书信的时间在1919年至1927年之间,此时 王国维已学贯中西、跨越古今,达到人生的学术高峰,在 哲学、文学、美学、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等诸多领域 均取得突出成就,成为中国颇具世界影响力的人文学者。 而比王小四岁的马衡此时还只是潜在的大师。马衡1920年 受聘成为北京大学史学系讲师,讲授新开设的金石学; 1922年担任北大考古研究室主任,不久升为教授兼任北大 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和考古学会主席,在当时中国考古学界 已有相当影响。1927年王国维去世后,清华大学接受陈寅 恪的建议,聘请马衡担任清华国学研究院特别讲师,以接 替王国维的教学工作。此后马衡于1933年辞去北大教职, 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多年,成为我国近代考古学先驱和博 物馆事业的重要奠基者。1955年去世前,他将毕生收藏的 文物图书资料近两万件(卷)全部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2005年,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兼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著 文《厥功甚伟其德永馨》纪念马衡先生:“古人云:‘太 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乃人生之‘三 不朽’。人生在世求之其一已属不易,而马衡先生在德行 、功业、著书立说三个方面都有所‘立’,都令我们永远 感念。” 在现存的王国维书信中,很大一部分是家信,其他信 件大部分是写给罗振玉的,但写给马衡的数量也不少于四 十通。这显示了两人关系密切,友情颇深。两人往来信札 的主要内容是学术讨论,与现代学者的学术交流极为相近 。讨论的多是金石学和考古学问题,涉及青铜器、虎符、 度量衡、石铎、古文字等方面。此外,北京大学是中国最 早建立的国立大学,学术资源丰富,此时又位处首都,经 常协助政府文教部门承担一些国家文化教育管理和研究工 作,例如国史编篆、文物的保存研究与管理、国家历史档 案的收存与研究、清室财产的善后、涉外文物的管制,并 参与国际学术交流。马衡是这些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他获 得的学术信息也是二人书信中交流讨论的内容。马衡在每 封信落款处姓名前均署以“后学”,尊王国维为师长,向 他请教问题,请他审订《金石学讲义》书稿。两人在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