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30529/14/20230529140034506.jpg)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5.40
折扣购买: 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ISBN: 9787550226050
梁小民,大众经济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现主要从事当代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研究,致力于经济学的普及与推广。任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国务院特邀监查员、国家价格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家评委、北京市社科基金评委。
讨论幸福的文章与著作越来越多,总的趋势是倾向于 否认财富和幸福之间的关系。有的甚至得出财富越多,越 不幸福的结论。 有位经济学家提出,财富在人生整个幸福中所占的比 例只有不到2%。我不明白这个数字是如何算出来的。谁都 知道,幸福是人的一种心理感觉。同样的事情给不同的人 带来的幸福感觉并不一样,如何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表示 ?没有客观的幸福指数,又如何得出财富带来的幸福为2% ?如果这个结论是可靠的,我们还创造财富做什么? 国外一家研究机构研究69个国家的“国民幸福指数” 得出的结论是: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墨西哥、坦桑尼亚 这些落后国家的幸福指数远远高于德国、法国、瑞典和美 国。国内研究者的结论是:农村人的幸福感远远高于城市 人。我不知道这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但无论其调查如何 认真,资料如何丰富,逻辑推理如何缜密,正常人都会看 出,结论是荒谬的。如果真是财富越少越幸福,墨西哥人 为什么要偷渡到美国,农村人为什么要进城工作? 幸福是一种自我感觉,不仅取决于个人的财富和生活 水平,更重要的还取决于与周围其他人的比较。穷国和农 村的人与周围更穷的人比较会感到自己幸福,富国和城市 的人与周围更富的人比较会感到自己不幸福。但不能把穷 国与富国、农村与城市人的幸福进行比较,因为他们比较 的对象不同。各国可以比较GDP,但不能比较幸福。由这种 荒唐的比较中得出穷国的人比富国的人幸福,幸福与财富 无关,显然是错误的。 强调幸福不仅来自财富,还有其他因素,是正确的, 但如果再往前走一步,认为财富与幸福无关,那就错误了 。无论有多少因素影响幸福,财富仍然是第一位的,起决 定作用的。对那些已经有了大量财富的人,财富也许不重 要了,但对普通人而言,财富增加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 。对那些富国而言,增加财富也许会带来不利于幸福的问 题,但对穷国而言,增加财富是使人民幸福的人间正道。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财富或者GDP都是整个社会幸福程 度提高的基础。有了更多的GDP,人民才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更多的物质与文化享受,更好的教育与医疗。财富的增 加会引起环境污染等问题,不利于幸福,但也只有财富增 加了才有能力治理环境,实现青山绿水。你比较一下穷国 与富国的环境,哪个更好?财富的增加会引起收入差距扩 大,但富国穷人的生活条件也比穷国富人强。而且,有了 财富才能讲分配,连财富都没有,讲收入平等又有什么意 义?唯GDP是片面的,但不讲GDP是绝对错误的。无论什么 时候,发展经济增加财富,都是一国的中心。 对于任何一个人,收入或财富都是个人幸福的基础。 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莱思认为,当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后,财富增加会使幸福递减,并称这种现象为“幸福陷阱 ”。这位学者“基本需求”的概念是含混的。住是基本需 求,但应该是一家人住在一个小房子呢,还是住一所别墅 ?住在小房子中也满足了基本需求,但财富增加换一个别 墅当然会更幸福,哪里有财富增加,幸福递减的道理呢? 人们财富增加了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物质与文化生活,幸福 无论是演讲还是写书,梁小民所谈所写的经济学并不枯燥、深奥。寓言、武侠、历史、当代段子,都被他信手拈来,以经济学视角诠释得妙趣横生。他将高深的经济学转化为人人都能读懂的大众经济学,真正意义上担负起了读书人的文化责任,让经济学能够服务于大众生活,使更多的人拥有经济思维,理性面对生活中的经济“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