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别玩手机了(触屏时代的七个教育关键)

孩子别玩手机了(触屏时代的七个教育关键)
作者: (美)德沃拉·海特纳|译者:赵亚男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1.05
折扣购买: 孩子别玩手机了(触屏时代的七个教育关键)
ISBN: 9787508692234

作者简介

德沃拉?海特纳 美国知名教育专家、Raising Digital Natives(养育数字土著)公司创始人和主管,拥有美国西北大学的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博士学位,曾任教于美国的德保罗大学和西北大学,多年来致力于育儿方面的研究,是探索数字时代育儿方法的领衔者。 德沃拉·海特纳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演说家、工坊***和咨询顾问,她的工作室里有一群年龄各不相同的孩子,他们甚至会告诉海特纳一些连自己父母都不知道的秘密。她专门为父母和学校排忧解难,针对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地驾驭数字化世界提供了诸多良策,让许多深陷当下育儿压力的父母重拾信心。她的作品《数字时代的智能联结》在全美范围内深*推崇,被广泛用作教科书,帮助学生应对数字时代的社交和情感挑战。

内容简介

关于屏幕上瘾,孩子有话要说 毋庸置疑,养育孩子是一件难事,而新的环境也在影响着孩子们的生活。我认为我们有必要花点时间去了解对方的感*。下面是一位五年级的学生给出的一组“家长规则”,他们对父母使用科技产品的行为表达了自己的感*: ? 只开车,不说话—我讨厌妈妈在接我回家的路上都戴着耳机,不跟我说话。 ? 不要把电视机的声音调到这么大(而且看到这么晚),都吵醒我了。 ? 我讨厌妈妈在开车的时候让我帮她发短信。 ? 不要在吃饭或者社交时间打电话或发短信。 ? 不要不经过我的允许就在脸谱网上发布我的照片。 ? 打电话不要超过30分钟(“有时候跟朋友一聊就是2个小时!”)。 ? 不要说着“再给我5分钟”,然后又打了2个小时的电话(或发邮件)。 虽然孩子们长大后不再那么黏着你,但他们还是像以前一样需要你!他们*担心的是遭遇尴尬。七年级的女生听到母亲在对话中使用“自拍”“哈哈(LOL)”“马上回来(BRB)”等俚语时就会感到尴尬。 我在开办工作室和进行实地考察时与青少年有过不少交流,其中包括一些年幼的孩子,我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在这本书里,我会尽我所能地让你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告诉我的那些事情通常都不会告诉自己的父母或老师! 你有担忧很正常,但千万别恐吓孩子 我在美国和其他地方的学校里接触过很多父母。他们经常跟我说,当他们走进孩子的房间时,他们的孩子和孩子的朋友都在盯着屏幕看,他们很想知道孩子们“在屏幕世界里会做什么”。父母们对我说:“我担心我的孩子没有社交技能,我担心我的孩子沉迷于游戏,我担心他们在同时刷着两个屏幕,处理多个任务,以至他们可能无法真正地专注于任何事情。我担心他们会拍不雅照片,并且看到或者收到不雅照片,他们的纯真会被毁掉的。我担心他们会成为网络暴力的施暴者,或遭*网络暴力,或是被人敲诈……我不知道他们在屏幕世界里做什么,但是我很担心。”下面是父母们对孩子痴迷于数字设备的一些担忧。 孩子正在丧失社交能力吗?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摆着一种慵懒的姿势,手里还握着数字设备,所有的注意力都在眼睛下方。你的孩子可能沉浸在游戏或其他事情里面,整整一个小时(或*长时间)都不动,**与世隔*,想让他们挪个地方都要大费周章。 父母们常常向我表达他们的担心,认为他们的孩子会对数字设备上瘾。他们担心孩子长大后会孤独、不健康、被孤立。他们担心数字设备会影响孩子们的社交能力,而且是**影响。 正因如此,孩子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他们现在的世界*加复杂了,科技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它让我们意识到,孩子们在学习社交技能方面可能需要*多的帮助。 孩子*到适当监督了吗? 现在孩子们*到监督的时间*长了,而他们在户外玩耍到天黑的时间则越来越少。家长们都在*加主动地管理孩子们的社交生活—直到他们无能为力的那**。孩子上了中学以后,他们*喜欢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或处理一些棘手的事情,而家长们已经习惯了近距离地指导孩子,这就产生了一个巨大的矛盾。从父母的过度管理到孩子的社交独立(“这是你的手机,开开心心地给你的朋友发信息吧”),这是一个急转弯式的变化,而四年级到八年级的小孩子们在面对这个转变时还处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带来的躁动之中,因此他们处处面临着**与陷阱。在变化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学会一点一滴地处理社交生活,而是在没有接*任何训练和指导的情况下,就从父母的全权管理转换到了自行管理数字设备和社交生活的状态。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帮助孩子们学习必要的社交技能。我们小时候“自然”的社交方式可能会使一些害羞或缺乏自我社交保护能力的孩子*到忽视。而如今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学习社交技能以及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这一点在学校课程中也有较多地体现,它确实弥补了一些孩子在社交方面的不足,而科学技术确实可以帮助他们。但是大多数孩子,即使是社交能力很强的小朋友,也依然需要有人负责任地引导他们通过数字设备进行社交互动。 孩子们会看**内容吗? 毋庸置疑,互联网上充斥着一些你不希望孩子看到的东西。暴力、**的内容以及其他面向成人的过激内容都不是儿童世界里的东西。我们担心孩子会接触到那些令人不安的内容,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即使你的孩子不去主动搜寻,也会不可避免地看到一些**图片。 那么,如果你的孩子在看**内容或是你禁止他看的东西时,你该怎么做?对于很小的孩子(学前班至二年级),尽量不要抓狂。问问你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并且让他感到你没有生他的气,而是觉得**遗憾,因为他看了一些“不适合孩子们”看的东西。你不妨问问孩子的感觉如何,并且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针对不同年龄的群体要有不同的交谈方式。一位家长告诉我,她6岁的女儿在一个6岁朋友的家里看**内容。这个妈妈告诉她的女儿,再看这种东西就会被关进“儿童监狱”,她试图用恐吓的方法阻止女儿进行**的性尝试。虽然该母亲的恐慌是可以理解的,但她基于恐惧做出的反应可能会适得其反,这实际上会增强孩子观看**内容的兴趣。你应该尽可能平静地告诉孩子,她看到的是一些成年人的东西,不是给小孩子看的。你要让他知道,即使是成年人,大多数人也不会看那些录像,并且告诉孩子:“我会帮助你,确保你不再看那些东西。” 孩子们处于社交压力之中,他们确实“害怕错过(网络上的*新消息、朋友圈里的八卦等)”。因此,你要赋予他们使用语言的能力,这样当他们不情愿做某件事时,就可以顺利地脱离那个情境。你还要鼓励他们主动关掉电脑或其他设备,并且说:“这个不适合小孩子看,我不想看这些东西。”如果可以的话,*好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和你的孩子进行交谈。 孩子们缺乏隐私意识吗? 我不断地听到父母们说现在的孩子“没有隐私意识”!但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和我们的隐私观不尽相同。现在年轻人的生活越来越“公开化”,他们对于“公共”有着不同的理解,并且乐于分享自己的信息。我认为,如果我们抓住这一点指责他们,就会失去一个指导他们的巨大良机。相反,我们可以面对现实,帮助他们*好地管理自己的隐私。 现在许多年轻人和成年人都有一种强烈的分享意识,所以我们不可能消除这种分享文化。当然,凡事都分享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我们要帮助孩子们找到适当的尺度。我们需要教导孩子们如何在一个信息共享的时代有头脑地进行分享。 ? 如果孩子没有及时学习驾驭数字设备的技能,他们会在*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倍感挣扎。这本书会帮助你找到适当的方式与孩子交谈,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 如今的孩子根本无法避免身边随处可见的网络与智能产品,身为家长要如何避免这些数字科技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孩子不仅不会沉溺其中,反而还能利用这些科技产品*好生活呢?这本书会给你想要的答案。 ? 该书以当下*让人感同身*的育儿情景,告诉父母在面对“触屏一代”时“怎么说”“怎么做”*有用。原书在美国上市一个月,直冲家庭教育类畅销图书榜,获全五星好评。 ? 真正的屏幕智慧涉及各种人际关系,涉及我们彼此之间的联结,还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以及对设备用之有度,这是触屏一代和家长们都必须学习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