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从农村走出来的张全收)

向往(从农村走出来的张全收)
作者: 王磊|责编:田丽丽
出版社: 新华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1.40
折扣购买: 向往(从农村走出来的张全收)
ISBN: 978751665079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章 世代农家,贫寒却不坠青云之志 “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 张全收家族的故事,要从他的老祖爷爷说起。 张全收的老祖爷爷(书面语叫“天祖”),家是河南省 上蔡县东岸乡的。老祖爷爷的姥姥家,在上蔡县朱里镇拐 子杨村。 上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西周初年,距今约3000 年。人类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画卦于蔡河之滨, 遂名其地为蔡。秦于此置上蔡县。民国初,属汝阳道。新 中国成立后,属信阳专区,1965年改属驻马店专区。 李斯(前284年一前208年),字通古,就是河南上蔡 人,官至秦朝丞相。鲁迅曾称赞李斯:“秦之文章,李斯 一人而已。”至今,在上蔡第一中学教学楼前有“李斯 井”碑。 上蔡县古迹名胜遍布,位于古城西城墙之上的蔡侯玩 河楼,楼台之上建有玉皇庙,神殿及拜殿台,是历代文人 雅士聚会之地,留下诸多脍炙人15的诗篇。蔡河之滨的白 龟庙,蓍草葱郁,白龟浮游。八大古景更是名不虚传:即 “芦岗拥翠”“云护蓍台”“蔡河沉月”“鸿隙现莲” “斯井鸡鸣”“景贤书声”“洪河夜雨”“白云深处”。 其中, “斯井鸡鸣”就和李斯有关。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师从苟子学习帝王之术,在秦灭 六国事业中发挥重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联合王绾、冯 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礼仪制度,拜为丞相。他 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度,坚 持郡县制;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诸子学 说,禁止私学,以加强思想统治。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 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 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 的基本格局。秦始皇死后,勾结内官赵高伪造遗诏,迫令 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秦 二世二年(前208年),父子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斯 井,即为李斯故宅花园水井。传说李斯死后,井上夜半常 有鸡鸣,其声凄厉,好像是向人们诉说李斯之冤。一说李 斯生于酉年、酉月、酉时,死后,又化作雄鸡,引颈哀 鸣!后人追念李斯,遂将水井保护传世。 拐子杨村,位于河南省周口、漯河、驻马店三市交界 处,在上蔡县城的东北方向,距上蔡县城22公里,距朱里 镇4公里。之所以叫拐子杨,就是一个七拐八拐不好找的 地方,也是一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贫穷落后的地方。 过去,在拐子杨村,老年人因为没有钱,得了病就是 一个字“熬”,有的甚至到死也没去过医院;许多孩子因 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有男不进寡汉村、有女不嫁拐子 杨”。这就是拐子杨村当时的真实写照。后来,许多父母 外出务工,有的为了省下往返的车费,几年都不回家过 年;每年春节过后,父母外出打工出发时,孩子在后边追 着跑着,那种撕心裂肺、生死离别的场景,很多年后回 想,依旧让张全收心里酸痛。 拐子杨村所在的朱里镇离东岸乡有12公里。这在张全 收老祖爷爷的年代,是一个不短的距离。后来,张全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