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食补速效一本全

百病食补速效一本全
作者: 谢文英
出版社: 新疆人卫
原售价: 19.80
折扣价: 8.91
折扣购买: 百病食补速效一本全
ISBN: 9787537257381

作者简介

谢文英,河南省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持省级课题二项,获省级课题二等奖二项,厅级课题6项,获厅级1等奖多项。著作主编5本,参编著作多本。临床从事中医慢性杂症。

内容简介

我们的祖先在原始社会为了生存的需要,不得不在自然界到处觅食,久而久之,也就发现了某些动物、植物不但可以作为食物充饥,而且还具有某种药用的价值。据史料记载,医食合一,医厨相通的传统,早在周代就已体现在医食制度上了。在古代典籍中,有关食补的论著很多,唐代(618-907)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两部著作,都有专章论述食补,对古代食补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商朝,已开始出现了五谷、五畜、烧烤和酿酒,并使用青铜器将食物进行汆、炸、煎、炒。商朝人喜欢饮酒,那时制作的盛酒器具非常精美。到了周朝就已经出现了类似于现在的营养医生,当时的宫廷医生被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科。食医主管周天子的“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的滋味、温凉和分量;疾医主张用“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疡医则主张“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等,这些已是很成熟的食补原则。夏商周三代以后,饮食文化继续稳步发展。到了隋唐时期,由于进入太平盛世,饮食文化得到了更大的发展。食物品种多,烹饪技术高,山珍海味、奇肴异馔已毋庸细言。饮食已不仅是满足食欲的需要,而是与养生保健、治疗疾病紧密结合,把食补、营养、文化联系在了一起。宋元时期,我国饮食进一步发展。宋代官方修订的《太平圣惠方》专设有“食冶门”。元代的饮膳太医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对元代宫廷饮食进行了真实、完善的记录,是一部著名的营养学专著。明清时期,中国饮食文化达到全盛,饮食水平已在世界上占领先地位。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中医食补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仅谷、菜、果三部就收有300多种,其中专门列有饮食禁忌、服药与饮食的禁忌等。明代朱棣的《救荒本草》记载了可供荒年救饥食用的植物414种,并描图详细讲述其产地、名称、性味及烹调方法。此外,还有清代黄云鹄所著的《粥谱》、曹庭栋的《老老恒言》等均对食补、养生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中医是国宝,食补是宝中之宝。古代药圣孙思邈说,人若患病先用食补,食补不愈再用药疗。名医李时珍说,食补胜药补,食补胜药疗。食补是多种疾病防治措施中唯一没有副作用的防治方式,他是防病治病,把握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根本措施。不过,虽然食补有防治疾病、保健强身、辅助药疗之功效,有不同于药疗的优点,但不等于就能包治百病,更不能代替药疗,尤其是急症、顽症患者。 ●以食为养,把健康吃在碗里。   ●较简单的食疗方法,较有效的治病良方。   ●只要认真地吃好一日三餐,就可以根治病痛。   ●掌握食物的偏性,护佑全家老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