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中国历史故事](https://file.mhuoba.com/shop/3/100021/picture/book/20221124/02/20221124024416424.jpg)
出版社: 武汉大学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9.00
折扣购买: 给孩子讲中国历史故事
ISBN: 9787307210288
汤芸畦,民国时期的传奇人物、隐士,主要创作时期在民国二三十年代,编写有《中国历史故事》(合订本)、《中国历史故事:三大宗教传入中国》等。一九四八年,上海育文书店发行了汤芸畦编写的《中国历史故事》(合订本),该书上市后,广受读者欢迎,成为长销读物,几经再版。
第10章 苏张的纵横策略 战国时候,只有秦、楚、燕、赵、韩、魏、齐七国了(其实还有宋、中山等小国,作者这里所说为主要的七个大国)。七国之中秦国最强,恃(shì)着兵力时常夺取他国的土地;而六国的君主又常自动地割了土地向秦求和,贪着一时的苟安,不顾将来的亡国。于是便有当时的谋士,主张联络东方的六国诸侯,团结一致,以抵御西方的强秦,这便叫作“合纵”。合纵的效力很大,秦国恐惧,便又有替秦国打算的政客,主张六国的君主解散纵约,和秦国相连,这便叫作“连横”。主张合纵的是苏秦,主张连横的是张仪。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少时和张仪同学于鬼谷先生处,两人的辩才都很好,口似悬河一般。苏秦家里贫寒,想借着游说,去谋官禄,起初去求见周显王,显王的左右都知道苏秦是个好说大话的少年,加以轻视,所以周显王也不信他了。于是苏秦检点行装,走到秦国。这时秦国正杀了商鞅,恶厌外来的辩士,任凭说得天花乱坠,总是不能见信的。苏秦住在秦国很久,资斧断绝,行李衣服都卖掉了,于是单衣赤脚,颜色憔悴,沿途乞食地回到家中。他的妻子正在织布,见了苏秦这种模样回来,便不下机来招待,他的嫂嫂也不替他炊食物,并且责备他道:“你不治产业,尽力工商,要学读书游说,今受这种闲苦,不是应该的吗?”苏秦听了,很自伤惭,于是闭门不出,检发旧书,得姜太公《兵法》,尽心研究,读到夜深欲睡的时候,引锥(zhuī)自刺其股(大腿),血流到足踵(zhǒng)间,自己说道:“哪里有游说君主,不能得他的金玉锦绣和卿相的尊荣的吗?”读了一年,心里很有把握,又说道:“这真可以游说当世的君主了。” 苏秦又整装外出,起先到了赵国,因为赵国的宰相奉阳君不见信,就离了赵国,到了燕国,在燕国住了一年,才得见了燕文侯。说文侯联络赵国,与赵合纵,免得燕国的祸患,把其中利害说得很详细。文侯听了很欢喜,便赐给苏秦车马和金帛,送了苏秦又到赵国来。 这时赵国的奉阳君已死,苏秦见了赵肃侯,说道:“六国的土地,五倍于秦国,六国的兵士,十倍于秦国,若六国联合为一,并力攻秦,秦国必然要破灭。如今六国各自为政,反要西面事奉秦国,岂不可耻?臣请联络韩、魏、燕、赵、齐、楚为一以合纵,共同抵御秦国,若秦国攻打一国,则五国出兵救助,有不出兵的,也以五国的兵去讨伐。那么,秦国必不敢出兵,君王的霸业也成就了。”赵王说:“寡人年少,不懂得治国的道理,今先生有这样安天下定国家的大计,寡人愿以全国听从先生的命了。”便备了兵车百乘,黄金千两,白璧百双,锦绣百匹,请苏秦去约定各国的诸侯。 苏秦奉了赵王的命,车马金帛,炫耀动人,好不威武,便先到了韩国,由韩国又到了魏国,再由魏国到了齐国,最后到了楚国,那些韩、魏、齐、楚的君主,都赞成合纵的计策,于是六国的君主会议合纵的条约,以苏秦为纵约长,并佩六国相印。苏秦由楚北行,归报赵王,各国都派了使者兵马护送,车骑扈(hù)从,好像王侯一般。正从洛阳经过,周显王听得了,很是恐惧,忙命人清洁道路,派了使者出到郊外迎接。苏秦的兄弟妻嫂,都侧目不敢仰视,俯伏跪在道旁。苏秦笑对他的嫂嫂说道:“嫂,你为什么从前那样倨傲,现在这等恭敬呢?”嫂以面掩地,匍匐(pú fú)而前回答道:“我见了季子的位高而又金多呢。”苏秦叹道:“贫穷则嫂不以为叔,妻不以为夫,富贵则亲戚都畏惧了。人生于世,势位富厚,岂可不注意吗?” 苏秦回到赵国,六国合纵归赵,赵肃侯封苏秦为武安君。秦兵不敢出关一十五年。后来苏秦为仇人所刺死,六国的合纵也被秦国连横之策打破了。 张仪是主张连横之说的,他和苏秦同学时,苏秦自以为不及张仪。后张仪也因家贫,出外游说诸侯,到了楚国,一次,在楚相家饮酒,酒后楚相家失去一块璧玉,门下人都说道:“张仪家贫无行,必然是他偷了相君的玉。”就捉了张仪拷打一顿,张仪不肯承认,才将他释放了。张仪回家,他的妻子对他说道:“你不读书游说,怎会受这耻辱呢?”张仪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笑说:“舌头仍在。”张仪说:“只要有我的舌头存在,便不怕没有出息了。” 当苏秦奉赵王命去约各国诸侯合纵的时候,苏秦恐怕秦国要出兵攻打六国,破坏了纵约,想使人见用于秦国,加以帮助,只有张仪的才干,才能担当这使命。于是使人去感动张仪道:“你和苏秦原是好朋友,如今苏秦已得显贵,你何不去谒(yè)见苏秦,求达你的志愿呢?”张仪听了,果然走到赵国,求见苏秦。苏秦故意教门下人不为通报,过了几天,才召见了,令张仪坐在堂下,给以很粗粝(lì)的食物,并责备道:“以你的才能,你自己弄到这般困苦,我虽然能富贵你,但是因为你自己不振作,我也不能援引你了。”张仪此行,满以为故旧交情,必得见爱,反受了这番耻辱,心里惭愧万分,因念能和赵国为难的,只有秦国,就走到秦国去了。 苏秦见张仪已去,对他的舍人说道:“张仪是天下贤士,我自以为不及,今我幸得先用,将来见用于秦国的,只有张仪才可。但是因为贫穷,没有进身之阶,我恐怕他就埋没了,特召来激怒他,你可替我去秘密地给以资助。”于是给舍人以金币车马,使随行于张仪的后面。那舍人和张仪渐渐交熟了,将金币车马尽奉给张仪,张仪遂得到了秦国,进见惠王,用为客卿。那舍人便要辞去,张仪说:“我赖你资助,才得显贵,现在我正要报德,你怎么就要去呢?”舍人说:“我不是知你的,知你的是苏君,苏君恐怕秦伐赵,破坏了纵约,以为非你的才干,不能见用于秦国,特召来激怒你,使我秘密地给你资助,这都是苏君的计谋;今你已见用,我要归报苏君了。”张仪很惊叹地回说道:“我在苏君的术中,尚不知道,这是我明明地不及苏君了。我又是新用,怎能谋害赵国呢?请你替我谢苏君,苏君在时,我决不敢谋赵哩!”张仪既做了秦相,写信给楚相道:“我从前和你饮酒,我没有盗取你的璧玉,你就拷打我;如今你要好好保守你的国家,我还要来盗取你们的城池呢!” 张仪做秦相四年,又到魏国为相,想借此破坏纵约,使各国诸侯事奉秦国。便劝魏王事秦,得强秦的保护,魏国可以高枕无忧。魏王果然信了,背弃纵约,请与秦国讲和了。 后来秦国想伐齐国。因为齐楚是合纵之国,恐怕楚国出兵救齐,便差了张仪到楚国。楚王果信了张仪,不出兵救齐,反与秦国讲和。张仪又到了韩国、齐国、赵国、燕国,都说以连横的利益,各国诸侯都信了,争先事奉秦国,于是合纵之约,完全瓦解,后来秦国得以依次并吞了六国。 第11章 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始皇是秦庄襄王的儿子,当他即位时,承着几代传下来的威势,六国诸侯都争先事奉秦国,秦国不须出动兵力,六国诸侯都拱手奉送土地给秦国,所以秦国得从容布置,一个一个地把六国并吞了。 始皇即位后,用李斯为宰相,李斯教始皇以远交近攻的计策。因为韩、魏、赵是和秦国相隔很近的,齐、楚的国势较大,又相隔最远。便派了使者到齐国讲和,约为兄弟之国,秦为西帝,齐为东帝;又使人至楚国也约为兄弟之国,互相交好。于是秦国出兵先灭了韩国,次灭了赵国、魏国。燕国见韩、魏、赵三国都为秦所灭,大起恐慌,于是派了荆轲至秦,谋刺秦王,荆轲未能成功,反惹得秦王大怒,即刻出兵把燕国灭掉了。然后灭了楚国,最后灭了齐国。从此中国统一,就成了秦朝的帝业。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自己以为有了无上的尊严,对于天子的称号,就要改变。古时的三皇称皇,五帝称帝,他以为他的功业比三皇更要高,德行比五帝还要大,只好并称为“皇帝”。又以为皇帝的谥号,是死后由臣子所定的,失了皇帝的尊严,便废除谥号,从他自己起,称为始皇帝,将来传子传孙,便称为二世、三世……以至于千万世。 始皇以为周朝的封建诸侯,把各地的政权分给了诸侯,有损天子的威权,而且诸侯子孙世袭,到后来必定弄成诸侯强天子弱的弊病,就把封建制度(即今天所说的“分封制”)废除,改为郡县制度,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分县,郡县各设官治理。这样一来,各地方的政权,尽由皇帝掌握了,在我国上古史的政治上,这是一桩大大的改革。 始皇因为要想保全他万世子孙的帝业,以为兵器是作乱的凶器,假使没有兵器,人民一定不能作乱,就把国中所有的兵器,尽行搜集,用火销毁,铸成十二个金人,置在宫中,当作一种装饰品。人民有私藏兵器的,就要照法律治罪。 还有作乱的根源,就是知识,因为人民有了知识,便知道自己所受的痛苦,是由于国家政治的不良,既然知道政治的不良,就要谋改良的方法,以解除自己的痛苦,所以革命由此而生。始皇因为防备人民的反抗,最怕是人民有知识。读书是求知识的路径,就禁止人民读书,把国中的书籍尽行烧毁,如果有谈论《诗》《书》的,治以死罪,若是根据古代的事来议论当时政治的,那便是大逆不道,要治以全家诛戮(lù)的罪。这是始皇要想人民蠢如鹿豕(shǐ),然后才便于管理,所以他要用这种严峻的刑罚,来禁止人民对知识的需求。 这时分封制度已废除了,兵器也销毁了,书籍也焚烧了,始皇料想防止国内的变乱,已是周全,只有北方的匈奴,是外患的隐忧,于是筑起万里长城,以防御匈奴,命了蒙恬带兵三十万固守长城。 始皇自以为国中的内忧外患上都防备得周密,千万世子孙的帝业,也大概巩固了。便想到贵为天子,自当享受一世的繁华,于是大起宫殿,筑阿房(ē páng)宫,这宫的面积有三百余里,内中的层楼叠阁,连属相望,把从六国取来的歌姬舞女、珍奇宝贝尽放在阿房宫内,自己随意游幸,真是天下的繁华富丽,都被始皇一人享尽了。 始皇既然心满意足,但是还有罣(guà)虑的地方:就是人生寿命,至多不过百年,这种繁华富贵,只能供暂时的游乐。怎样能得长生之术,方可久享富贵呢?于是就有一班方术之士,迎合着始皇的意思,接踵而来。 齐国人徐市自称为道士,上书始皇,说道:“海中有三个神山:一是蓬莱,一是方丈,一是瀛(yíng)洲,这三个神山上,都住满了仙人。臣愿替皇帝入海求仙,求得长生的方法。但要先期斋戒,还要带了童男女数千人,一同前往,并预备许多供给的食用。”始皇听了大喜,即命人至民间募(mù)集童男女数千,并备好食用供给,命徐市入海求仙。那徐市走到海中,寻得一个海岛,就在岛上和那些童男女一齐住下,便做了那土地的一个领袖,享受安乐。只亏得始皇日夜望仙人降临,连信息都没有回一个了。 又有卢生也自称道士,求见始皇,说道:“我愿替皇帝入深山去见仙人求不死的药。”始皇大喜,又命了卢生去求不死的药。没过多久,卢生回来了。始皇问:“求得了不死的药吗?”卢生回道:“臣在深山,得仙人指引,取得一些奇芝异草,食了可以长生,但是常被一些妖物劫夺去了,不能带得回来,臣乃请求仙人亲来皇帝的宫中,赐给皇帝以不死的药,仙人念皇帝的诚恳,已经允许。但是仙人降临宫中,须得皇帝亲往各处道路,驱除一些恶鬼,且仙人最爱闲静,宫中须得禁止外人,皇帝能安静守候,仙人自然降临,不死的药,方可得到。”始皇信以为真,就命人于阿房宫内,将二百多个离宫别馆,尽筑了复道,可以相通,自己每夜巡行道中,以驱除一些恶鬼,并且命令奏事的人,不许跑到宫中。 始皇等了许久,不见仙人降临,一天,始皇召了卢生进宫,待问仙人的消息,谁知卢生竟逃得不知去向了。 始皇受了几次的骗,大为懊(ào)丧,然而盼望神仙的心思,毕竟不死。后来始皇出游,行至沙丘地方,死于道中,死时年才五十岁,所谓人生百年的寿,还只得到一半。 ■本次修订版坚持的三大原则 1.真实。原著版本尊重真实历史,修订本以1948年的初版为底本,在充分尊重原著及作者的前提下,仅对涉及地名、人名、语言习惯变化的词句做了修改,以适应当代读者的需求。 2.有趣。本次修订新加入了诙谐有趣的漫画和精美的古代名画,配合幽默的语言,使历史充满趣味性,在给予孩子知识的同时也带来欢乐。 3.开智。原著书稿本身所选故事均有启蒙教育意义,本次新加入的漫画,创意独特、别出心栽,旨在鼓励孩子运用抽象思维去思考问题,促进少儿智力成长。 ■本书中都有哪些精彩内容? 暢銷全球200年的經典之作 畅销全球200年的经典之作! 刻板的设计?晦涩的内容?枯燥的说教?这些统统都有! 书中有的是妙趣横生的漫画,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书中有的是浅显易懂的故事,让孩子轻松读懂中华五千年! 自古至今,人们称赞贤明的君王,多半会说:“圣贤如尧舜。”人们表示对暴虐的统治者的失望时,少不了打比方道:“真是像桀纣一样的暴君!”人们说起文化圣贤来,总是离不开《论语》和《道德经》;古代英雄人物,老少皆知的自然是力能扛鼎的楚霸王、妙计百出的诸葛亮、尽忠报国的岳飞、七下西洋的郑和……这些知识都是本书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