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制胜(微利时代再造房企核心竞争力)/明源地产研究系列丛书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节 房地产成本管理三大阶段及趋势 高房价、超额利润的房地产时代,在很大程度上 削弱了中国房地产企业对成本管理的重视,也催生了 房企老总“重开源(营销)、轻节流(成本)”的短 视观念,导致目前国内房地产成本管理水平整体相对 落后。不过,国内也有一大批标杆房地产企业在成本 管理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创新之 路,并形成了中国房地产成本管理的三大典型阶段。 即:始自2003年的成本核算阶段、从2006年起强调的 成本控制阶段,以及从2009年开始形成的成本策划阶 段。 三大阶段的成本管理各有侧重:成本核算阶段重 在核算,属于事后型,强调算得快、算得准;成本控 制阶段强调对合理目标成本的过程严控,追求成本不 突破目标,属于事中型,落地的关键在于,将目标成 本分解为合约规划,用于指导过程中的合同签订及变 更,并在过程中定期将目标成本与动态成本进行比对 ;成本策划阶段解决的是,前期目标成本设置的合理 性问题,强调“好钢用在刀刃上”、“用好每分钱” 、“花小钱办大事”,追求结构最优。房地产成本管 理的三大阶段具体如图1—1所示。 一、成本核算阶段——关注造价,强调算得快、 算得准 之所以当前很多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还停留在 财务核算的初级阶段,除了整个行业对成本管理的重 视度不够外,更直接的原因是,缺乏一大批真正具有 成本思维的管理人才。目前,国内大多数成本人员源 自工程造价和审算领域,其专业水准和素质相对于设 计、施工职能线的人员来说整体偏低;另外一个原因 是,与成本管理紧密相关的供应商市场与监管体系混 乱,并且专业的承包商短缺,导致开发商自己成为总 包方,专业细分与管理也越来越深入,致使开发商的 成本管理越来越固守专业化,单纯热衷于核量、核价 等技术层面的研究,成本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陷入“懂 技术比懂管理更重要”的怪圈。 核算阶段的成本管理以建安成本为主要管理对象 ,以核算为重点,强调算得快、算得准,成本管理与 执行以预算人员为主,对预算人员的造价能力、图纸 解读能力要求较高。成本核算属于科目与数据的事后 整理,对项目定位和设计环节的成本影响弱,其成本 过程控制缺失,不能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全局性 的成本信息,核算型成本管理适合项目个数不多的企 业。核算阶段的成本管理特征具体如图1—2所示。 二、成本控制阶段——关注目标,强调目标成本 控得住 伴随房企跨区域、多项目发展,事后型成本核算 所暴露的成本失控、成本超支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不 少房企开始转变成本管理思路,逐渐向事中的成本过 程控制转型,这就是成本管理的第二大阶段——成本 控制阶段。成本控制阶段的核心在于,构建基于合约 规划的目标成本控制体系,强调实际成本执行过程中 的动态纠偏。此控制属于事中型管控。 控制型成本管理思路适合已经有3~5个项目成本 管理经验,并对项目进度控制有一定经验的企业。这 种管理模式要求成本人员对产品策划、设计和工程开 工有一定的认知和管理能力。整个企业运营要能保证 “目标成本一合约规划一招标一工程开工”有效衔接 ,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目标成本与动态成本的对 比分析,找出差异,尽量防止成本超标,实现成本的 过程管控,最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全局性、实时性 的成本信息。控制型成本管理的特征具体如图1—3所 示。 三、成本策划阶段——关注收益,强调成本结构 的不均衡分布 成本策划也是最近5年来房地产成本管理领域提 出的新概念,是房地产成本管理走向成熟的表现。成 本策划不是价值工程的概念,它更强调成本的投入产 出比,要求做好成本的前置管理。在具体操作上,成 本策划必须考虑客户以及企业自身对成本投放的价值 体现,需要从成本核算向成本价值转变,从项目设计 的后端控制向项目论证和定位的前端控制转变,并最 终实现从供应商挖潜向客户价值兑现转变。 策划型属于成本管理的高阶段位,对产品标准化 程度和成本数据库成熟度要求很高。该阶段的成本管 理已经跳出单一成本思维,而是以项目收益目标为最 高逻辑去进行产品策划和设计,此时产品策划与成本 策划并驾齐驱,最终从设计、营销、成本、工程、财 务等的协同机制上整体解决项目收益问题。策划型成 本管理的特征具体如图1—4所示。 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