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读三国(诸葛亮)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躬耕隆中,心怀大志的卧龙先生 《三国志通俗演义》里有这样一首诗: 堪爱南阳美丈夫,愿将弱主整匡扶。 片言妙论三分定,一席高谈自古无。 先取荆州兴帝业,后吞西蜀建皇都。 要知鼎足为形势,须向茅庐指画图。 诗中称赞的那位“南阳美丈夫”,就是名垂千古、老 少皆知的诸葛亮。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东汉灵帝光和四 年(公元181年)出生在琅砑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诸葛氏 的祖先原姓葛,早在夏朝时,诸侯有葛伯,子孙以国为姓 。春秋时,又有葛国,其后代也称为葛氏。秦朝末年,陈 胜领导的起义军中有位大将叫葛婴,后来被无辜杀害了。 陈胜失败后,刘邦和项羽争雄,项羽因兵败自刎,刘邦得 胜后建立了汉朝,葛婴的孙子被封为诸县侯,他的后代就 居住在诸县。以后,葛氏从诸县迁居阳都。因为这里已经 有葛氏居住,诸县的葛氏想有所区别,便以“诸葛”为姓 了。 诸葛亮的远祖诸葛丰,西汉元帝时当过司隶校尉(一种 监察官)。父亲诸葛珪,东汉末年曾担任泰山郡丞。那时候 ,郡是地方行政区划中级别最高的,长官称为郡守,郡丞 是长官的助手。诸葛珪娶章氏为妻,他们共生了三男二女 ,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三子诸葛均。章氏去世比较 早,诸葛珪疼爱子女,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渴望他们 能早日成才。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诸葛亮八岁时, 诸葛珪因为怀才不遇、妻子病死等原因,心中一直闷闷不 乐,最终一病不起,与世长辞了。诸葛亮父母双亡,兄妹 几个靠叔叔诸葛玄接济度日。诸葛玄也是个博学多识、很 有才华的人,先前也担任过地方官吏,后来失掉官职,赋 闲在家。这时的诸葛亮虽然还是个小孩子,但很听话、很 懂事,从来不给叔叔惹麻烦,所以,诸葛玄也非常喜爱他 。 一天,诸葛亮看到一位客人给叔叔送来一封信。原来 ,这信是叔叔的朋友袁术写的,内容是请诸葛玄到他管辖 的豫章(今江西南昌)去当太守。诸葛玄在家闲居无事,生 活负担很重,又逢战乱,所以看完信,他考虑了一会儿, 把诸葛亮兄妹叫到身边,说道:“孩子们,现在家乡打仗 ,乱哄哄的,南方稍微平静一些,袁术写信来要我去任豫 章太守,我已决定前往。现在瑾儿已长大成人了,就留下 来看守门户吧,其他几个都跟我一起去。”就这样,诸葛 亮离开自己可爱的家乡,随叔叔踏上了南下的艰难道路。 几经风雨,几多坎坷,诸葛亮跟随叔叔来到历阳(今安 徽和县)。历阳属于袁术管辖,他的部下孙策在这里备战。 袁术写信给孙策,让他好好接待从这里路过的诸葛玄。诸 葛玄在馆驿住下后,因天色已晚,叫诸葛亮上街买些吃的 ,明天一早好赶路。诸葛亮买好了东西,在回馆驿的路上 ,正巧碰上了周瑜。周瑜得知诸葛玄、诸葛亮叔侄已到历 阳,特意到馆驿看望诸葛玄后,便邀请他一起去见孙策。 周瑜是个很有心计,深谋远虑的人,他从扩展孙策势力的 愿望出发,千方百计要留下诸葛玄。但诸葛玄不愿失信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