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据之美(精准捕捉未来的商业小趋势)
作者简介
陈辉(1978-),经济学博士、精算师,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央财**研究院创始人,央财金融科技智库发起人。先后在《统计研究》、《保险研究》等期刊发表20多篇文章;主要著作包括《相互保险丛书》、《股票连接保险的定价、准备金评估和风险对冲研究》、《寿险公司价值评估研究》、《互联网保险新模式》等;另外参编多本书籍,包括《保险学词典》、《中国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研究报告(2011-2017)》、《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分析蓝皮书(2016-2017)》等。目前专注于金融科技和保险科技、小数据和大数据、互联网保险和相互保险的探索研究。
内容简介
传统意义上的小数据是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可以在合理时间内采集、存储、处理的数据集。经典的数理统计和数据挖掘知识,可以较好地解决这类问题。而大数据时代下的小数据,是一类新兴的数据,它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的数据,是我们每个个体的数字化信息,因此,也有人称之为“iData”。这类小数据跟大数据的根本区别在于,小数据主要以单个人为研究对象,重点在于深度,即对个人数据深入的**的挖掘;而大数据则侧重在某个领域方面,在大范围、大规模全面数据收集处理分析,侧重在于广度。 小数据*加“以人为本”,认识一切数据存在的根本,人的需求是所有科技变革的动力。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数据革命下一步将进入小数据时代。通过数据分析提高销售水平和服务质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小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有不少企业已经可以对现有数据熟练地进行全面分析,并且可以全面把握数据中的变量,充分利用小数据分析结果对公司进行发展预测。不难看出,这些企业没有走大数据路线,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走起了小数据分析和应用路线,并且将小数据应用于企业运营过程中,结合小数据的人文因素,引入社会和心理等因素,能够***、多维度地进行分析,因此得到的结果将*加准确。这也是未来小数据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另外,为了使得小数据的分析能够*加精准、准确,进而能够做出*加有预测性、有价值的决策,使其应用于企业运营过程中,小数据预测对人才也提出了要求:有统计学、商业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能够全面掌握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多方面的知识。 (二)认知革命时代 人类社会将迎来认识革命的新时代。随着这个时代的到来,小数据和大数据都将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大数据,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认知革命的根本是“极数定象”,对此,我们需要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回望历史,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在面对天灾人祸的威胁和生老病死的无奈时,他们渴望能够了解世界的真相与规律,把握自己的命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尝试着通过蓍*、龟甲、牛骨等进行“占卜”,希望能够实现一种“天人之间”的沟通,并借此获得信息,了解规律,掌握命运。这是人类预测的“混沌时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在《易经》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的思考,这不仅是对“大数据”的*早的经典诠释,也是对“小数据”的高度概括,这让我们不禁对古人的智慧,心生敬畏与赞叹。 “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的关键和前提是“极”。“极”意味着*高点、尽头、极点、极限和**,意味着全部和完整。古人认为“极”是宇宙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一个周期时限,是时间的*大单位和*高层次,“一极”为31920年。“极”意为时相之尽头,故有“太极”之说。作为动词,“极”意味着穷、竭、究,到达**。因此,从认知的角度看,“极其数”的“极”,首先,是对“数”(信息)、“量”的观察,即信息的完整性,也是所谓的“大数据”;其次,是对“数”(信息)、“质”的观察,即信息的深刻性,也就是所谓的“小数据”。 作为“极”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首先是基于全局的观察(大数据)。另外,我们还想观察每一个局部(小数据),因为“极”都是相对的。由于认知的局限,人们往往容易被当下(大数据)和自我(小数据)所局限,犯了“管中窥豹”“一叶障目”的错误,却浑然不知,甚至自以为是。但无论如何,人要学会建立起一种敬畏,即对“未知的未知”的敬畏,对时空的敬畏,同时,要学会不断突破自我,不被束缚。用中国古人的意境表述是“会当凌*顶,一览众山小”。人,只有站到了高处(大数据),才能*全面和***地观察与认识自我(小数据)。但即使是这样,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仍然可能是真相“茫茫大漠”中的一只蚂蚁。 传统意义上的小数据是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可以在合理时间内采集、存储、处理的数据集。经典的数理统计和数据挖掘知识,可以较好地解决这类问题。而大数据时代下的小数据,是一类新兴的数据,它是以个人为中心的***的数据,是我们每个个体的数字化信息,因此,也有人称之为“iData”。这类小数据跟大数据的根本区别在于,小数据主要以单个人为研究对象,重点在于深度,即对个人数据深入的**的挖掘;而大数据则侧重在某个领域方面,在大范围、大规模全面数据收集处理分析,侧重在于广度。 小数据*加“以人为本”,认识一切数据存在的根本,人的需求是所有科技变革的动力。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数据革命下一步将进入小数据时代。通过数据分析提高销售水平和服务质量,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小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有不少企业已经可以对现有数据熟练地进行全面分析,并且可以全面把握数据中的变量,充分利用小数据分析结果对公司进行发展预测。不难看出,这些企业没有走大数据路线,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走起了小数据分析和应用路线,并且将小数据应用于企业运营过程中,结合小数据的人文因素,引入社会和心理等因素,能够***、多维度地进行分析,因此得到的结果将*加准确。这也是未来小数据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另外,为了使得小数据的分析能够*加精准、准确,进而能够做出*加有预测性、有价值的决策,使其应用于企业运营过程中,小数据预测对人才也提出了要求:有统计学、商业分析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能够全面掌握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多方面的知识。 (二)认知革命时代 人类社会将迎来认识革命的新时代。随着这个时代的到来,小数据和大数据都将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大数据,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抉择。认知革命的根本是“极数定象”,对此,我们需要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回望历史,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在面对天灾人祸的威胁和生老病死的无奈时,他们渴望能够了解世界的真相与规律,把握自己的命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尝试着通过蓍*、龟甲、牛骨等进行“占卜”,希望能够实现一种“天人之间”的沟通,并借此获得信息,了解规律,掌握命运。这是人类预测的“混沌时代”。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在《易经》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的思考,这不仅是对“大数据”的*早的经典诠释,也是对“小数据”的高度概括,这让我们不禁对古人的智慧,心生敬畏与赞叹。 “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的关键和前提是“极”。“极”意味着*高点、尽头、极点、极限和**,意味着全部和完整。古人认为“极”是宇宙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一个周期时限,是时间的*大单位和*高层次,“一极”为31920年。“极”意为时相之尽头,故有“太极”之说。作为动词,“极”意味着穷、竭、究,到达**。因此,从认知的角度看,“极其数”的“极”,首先,是对“数”(信息)、“量”的观察,即信息的完整性,也是所谓的“大数据”;其次,是对“数”(信息)、“质”的观察,即信息的深刻性,也就是所谓的“小数据”。 作为“极”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首先是基于全局的观察(大数据)。另外,我们还想观察每一个局部(小数据),因为“极”都是相对的。由于认知的局限,人们往往容易被当下(大数据)和自我(小数据)所局限,犯了“管中窥豹”“一叶障目”的错误,却浑然不知,甚至自以为是。但无论如何,人要学会建立起一种敬畏,即对“未知的未知”的敬畏,对时空的敬畏,同时,要学会不断突破自我,不被束缚。用中国古人的意境表述是“会当凌*顶,一览众山小”。人,只有站到了高处(大数据),才能*全面和***地观察与认识自我(小数据)。但即使是这样,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仍然可能是真相“茫茫大漠”中的一只蚂蚁。 1、精准定义自我与用户的需求,寻找小数据的高价值。2、发现大数据忽视的盲点与机遇,用小数据发现新的商业与趋势。3、谁控制了小数据谁就是赢家。